走进江西樟树中医药职业学院实训室,热闹非凡,空气中弥漫着独特的药香。操作台上,整齐摆放着的黄芪、白芍等药材以及樟帮铡刀、药筛、搓丸板等各类工具。
“水泛丸制作中,起模阶段要掌握好药粉与水的比例,通过不断晃动药匾让药粉层层包裹。”来自江西科润中药饮片有限公司的教员丁培详细讲解道。只见学员药匾中湿润的药粉逐渐相互粘结,形成如小米粒大小坚实的颗粒,这便起模成功了。
近日,第一届中药传统制作技艺工匠培训在“中国药都”樟树市举行。此次培训由中国能源化学地质工会全国委员会、江西省总工会、宜春市人民政府、江西省中医药管理局主办。培训项目包含了中药饮片切制、水泛丸制作以及蜜丸制作,属于传统制剂方法和中药炮制技术范畴,不仅是传统的中医药技术,也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培训期间,丸剂制作技艺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中药传统制作技艺相关专家等纷纷开坛授课,通过现场手把手教学,为近百名学员答疑解惑。
据了解,传统制作技艺是中医药文化生生不息的重要载体,水泛丸的“起模—泛制—盖面”工艺、蜜丸的“炼蜜—合坨—制丸”手法以及饮片切制的“刀工如法”标准,均依赖匠人长期经验积累。随着现代工业化生产的发展,许多精妙的传统技法面临失传风险。
“此次培训不仅是对濒危技艺的抢救性传承,更是推动中药现代化、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举措。通过系统培训,使学员掌握核心技艺,避免传统技法断层断代,为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培养新生代守护者与传承人。”丸剂制作技艺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北京同仁堂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亦庄分厂丸剂车间泛丸班班长李宁告诉记者。
为了让热爱中药制作技艺的零基础学员能够通过培训掌握一技之长,此次培训克服了实操技术难度大,没有可供借鉴的职业技术平台等困难,以今年印发的《第四届全国中医药传统名堂职业技能竞赛技术方案》为指导,对制备所需物品、制作流程、操作手法等进行详细规范。
“刚刚开始学习白芍切制,右手下刀时左手还要缓缓送药,两只手总是不听使唤,切出来的多是些厚片和残缺不全的碎片。”来自江苏的学员郭姜凤说,在不断培训学习中竟然找到了几片符合要求且厚度0.5毫米以下的薄片,这给了自己很大鼓励。
太极集团重庆桐君阁药厂有限公司李渡综合制剂车间丸剂工段长、高级技师蔡苏表示,此次培训秉承“遵古不泥古、创新不离宗”的理念,在保留古法精髓的同时,结合现代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着力培养既懂传统技法又具备科学思维的复合型人才,为中药标准化、国际化进程奠定坚实的技术与人才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