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新农村建设,要着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随着农村经 济快速发展和生产生活方式改变,农村污水乱排、垃圾乱扔、秸秆乱堆以及人畜混居等情况依然较为严重,农村人居环境质 量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要以垃圾、污水 为重点,推进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加快建设美丽宜居乡村。
推进规模化畜禽养殖区和居民生活区的科学分离,支持规模化 养殖场畜禽粪污综合治理与利用,引导农民开展秸杆还田养畜。 推动农村家庭改厕,全面完成无害化卫生厕所改造任务。
需要 指出的是,在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过程中,要突出农村特色、自然景观和田园风貌,慎砍树、禁挖山、不填湖、少拆房,保持 村庄整体与自然环境相协调,决不能简单照搬国外模式或者城镇 模式,搞得农村不像农村、城市不像城市。 尤其是尽管由于农村 人口转移、自然环境恶劣等因素,农村数量减少具有一定的客观 必然性,但决不能违背农民意愿搞拆村并点、大拆大建、赶农民 上楼和去农村化,结果破坏了乡情美景、割裂了文化传承、“好心 办了坏事”,要重视加强对传统村落和民居的保护。
“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
在建设美丽乡村过程中,通化市坚持“以人为本、城乡一体、生态优先、因地制宜”原则,大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的生态环境,构建具有关东特色的美丽乡村建设格局。去年,投入新农村建设和环境整治资金超过100亿元,建成农村饮水安全工程1928处,改造农村和国有林区、垦区危房近6万户,所有行政村达到“四清、四改、两化”标准,农民居住条件和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今年,为进一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该市多措并举,重点实施农村环境清洁、基础设施建设、人畜分离、垃圾污水处理、公共服务配套和生态环境改善“六大工程”,继续推进10个魅力乡村、30个环城度假村建设,改造农村危旧房5000户,并通过两年时间建设,把列入省级试点的31个人居环境改善村建成具有通化特色的新农村样板村,完成115个省级示范村各项建设,整体推进农村环境连片整治。 提升人居环境,改善居住条件。
去年,通化市实施新农村建设项目2142项,264个农村环境连片整治项目顺利完成。今年,该市实施新农村建设项目2150项,继续开展“百村示范、全面提升”和“清洁文明提升”工程,争取115个示范村全部达到省级验收标准。
制定了《通化市新农村建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实施方案》,以“八清四修一禁止”为目标,以清理越冬垃圾、治理生活污水为重点,以整治“三线一环”为主线,整体改善和提升农村人居环境。组织各县(市、区)机关党员干部下基层、中小学生利用课余时间积极配合清洁工作。
目前,已投入资金1534万元,出动车辆32610台次,人员93546人次,清理垃圾堆10805立方米、粪堆3002立方米、柴草垛1141处、路障395个,完成任务量的40%。 建设基础设施,提高生活水平。
近年来,通化市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大力实施,农村电网结构和供电能力大幅提升,特别是边远地区的供电能力和供电质量,全市农村用电量呈现出良好的增长势头。今年,为加快农村电网基础设施建设,对超负荷的变压器进行更换和增容,进一步提高了农村电网供电可靠率、综合电压合格率,为农民创业增添了强劲动力。
另一方面,全市计划投资7.3亿元,实施重点水利工程项目73项。新修建江河堤防60.7公里,除险加固小型病险水库31座,建设灌区配套及节水改造工程7处,并建设备用水源,抓好桃源水库扩容改建工作;紧抓水土流失治理试点工程,实施坡耕地水土流失治理和侵蚀沟治理,治理水土流失面积7623公顷;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106处,解决4.3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
保护生态环境,坚持和谐共生。今年,通化市规划、设计、实施通梅高速公路两侧生态建设工程,打造干线公路生态景观带。
继续实施第二个十年绿美规划,全市造林绿化10万亩,建设森林小镇6个,标准化绿化村屯48个。积极推进林地清收工作,还林20.4万亩。
加强节能降耗、减排治污和大气污染的综合治理。开工垃圾焚烧发电工程,筹建餐厨垃圾处理厂。
实施115个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项目,重点对农村垃圾和污水进行无害处理,力争创建省级生态村30个。
这是 衡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直观的标志,是实现农民奔小康的硬指标。
要坚持城乡环境治理并重,逐步把农村环境整治支出纳入地方财政 预算,中央财政给予差异化奖补,政策性金融机构提供长期低息贷 款,探索政府购买服务、专业公司一体化建设运营机制。 要遵循乡 村自身发展规律,体现农村特点,注重乡土味道,保留乡村风貌, 努力建设农民幸福家园。
要科学编制县域乡村建设规划和村庄规划, 提升民居设计水平。要深入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完善以奖促治 政策,扩大连片整治范围,加快农村生活垃圾、污水治理和改厕。
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全面启动村庄绿化工程,逐步开展村庄美化。 要加大农村危房改造力度,统筹搞好农户抗震改造,通过贷款贴息、集中建设公租房等方式,加快解决农村困难家庭的住房安全问题。
传统村落是一种不可再生的文化遗产,保护传统村落就是保护文明 传承,让人们“记得住乡愁”。 要加大传统村落、民居和历史文化 名村名镇保护力度,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在保护好村落设施和自然景 观基础上,合理开发文化、旅游资源,将保护和发展有机结合起来。
遵循乡村自身发展规 律,体现农村特点,注重乡土味道,保留乡村风貌,努力建设农民幸福家园。
科 学编制县域乡村建设规划和村庄规划,提升民居设计水平,强化乡村建设规划许 可管理。继续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完善以奖促治政策,扩大连片整治范围。
实施农村生活垃圾治理5年专项行动。 采取城镇管网延伸、集中处理和分散处理 等多种方式,加快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和改厕。
全面启动村庄绿化工程,开展生态 乡村建设,推广绿色建材,建设节能农房。开展农村宜居水环境建设,实施农村 清洁河道行动,建设生态清洁型小流域。
发挥好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 资金作用,支持改善村内公共设施和人居环境。 普遍建立村庄保洁制度。
坚持城 乡环境治理并重,逐步把农村环境整治支出纳人地方财政预算,中央财政给予差 异化奖补,政策性金融机构提供长期低息贷款,探索政府购买服务、专业公司一 体化_设运营机制。加大传统村落、民居和历史文化名村名镇保护力度。
开展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