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情况调查报告
如今,大学生的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已经成为了社会的焦点问题。为更好地了解当前大学生的就业状况,我对我校2008届英语专业毕业生做了此次调查,现将调查结果总结如下:
首先,我向他们了解了有关毕业去向及综合素质的准备问题。他们表示,毕业生选择就业地点多数集中在浙江、广东、深圳及其他沿海发达地区,而选择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的比例则非常小。因为他们认为去经济最发达的地区,工资待遇更好,发展空间更大,更能实现自己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而在就业的准备过程中,他们认为首先应该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尽量多考一些与应聘职务有关的证书,这些证书将是应聘的敲门砖。其次要注重其他素质的培养,因为企业注重的不仅仅是专业成绩,企业需要的是全方位的人才。多一门技能,多一份素质,就能更大地提高企业的效益。
其次,我们就有关就业信息渠道的获得问题做了探讨。他们告诉我,大部分的学生比较倾向于校园招聘和人才招聘会;也有少数的学生尝试网络招聘、报纸、电话求职等。此外,通过熟人介绍也是被普遍认可的一种途径,因为如今就业竞争如此激烈,如果能通过熟人介绍,被入选的概率将会明显增大。另外他们还跟我分析了几种常见的招聘企业:国有企业、三资企业、外资企业以及民营企业。所谓国有企业就是国有独资企业和国家控股企业,在国有企业里最主要的资产是国有资产。而通常把在中国境内设立的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外资企业三类外商投资企业统称为三资企业。其中,外资企业,是指依照中国法律在中国境内设立的全部资本由外国投资者投资的企业。所有的非公有制企业均被统称为民营企业。作为英语专业的毕业生,外企仍然是毕业生心目中最青睐的就业单位。另外,政府机关也越来越受到许多毕业生的青睐,从近几年越来越火的“公务员热”就可以看出。
再次,学姐学长们还跟我讲解了些求职过程中要注意事项。
一是要调整自己的就业心态,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不要随大流,都想往大城市里跑。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考虑。因为当今大学生在就业区域选择、就业单位性质选择上存在趋同现象,“经济发达地区、高薪酬、外企或政府机关”仍然是多数毕业生的首选,然而实际上能够实现这种愿望的大学生是很小的,毕竟大城市所能提供的职位还是有限的。因此在选择就业区域、就业单位性质、薪酬期望等方面不要过度集中于一点,要把眼光适当的往中小城市放。因为那些地方相对发达城市来说竞争没有那么激烈,而且当地政府企业都很尊重人才,这可以为自己提供广大而深远的发展空间.;
二要将简历认真做好。简历应避免普遍内容冗长,因为企业对简历进行选择的时候,如果篇幅过长,无关联信息较多,被选种的概率是很小的。而且,简历中要绝对不能出现拼写、语法错误和措辞不当,把企业、收件人和职位名写错等现象,否则将直接导致失去应聘的机会。 此外还应该将你的优点与强项在简历上明显地表现出来。
三是面试的时候不要过分夸大自己的能力,企业面试的目的首先是在简历基础上,进一步了解和评估候选人的专业能力。如果面试过程中表现出与简历反应出的个人专长和素质不符合,面试就很可能会失败。
四要适当地增加自己的实习经历。“相关的实习经验”是企业招聘人才的第二大考虑因素,仅次于专业能力。要充分利用假期去到与本专业相关的企业岗位上实习。企业很注重工作经验,因此实习经验将能在一定程度上填补应届毕业生这部分空白。
最后,我们讨论了有关就业协议与就业派遣证的问题。他们告诉我,就业协议书是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签定的就业协议。一式三份,需由毕业生、培养单位和用人单位三方签字盖章后生效,且三方各持一份。签好的就业协议返回学校一联,自己留一联,单位留一联,学校按你交回的协议,统一办理派遣证,派遣证上会注明你要去的单位名称,拿着派遣证到用人单位,交给单位派遣证的那天起开始计算你的工龄。它是为了保证三方面利益和权利的协议。而就业派遣证是教育厅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签发的,是毕业生就业时到用人单位报到、及报到后办理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帐户的重要材料,同时办理户口的迁移和档案的转移也需要派遣证。此外他们还提醒我们,签定《就业协议书》后要诚实守信,没有特殊情况不要轻易违约。如果确有特殊原因需要违约,可按照合法程序办理,否则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通过此次调查,我学会了许多有关就业的知识,同时也使我更明白如何去面对这残酷的社会竞争。我想,无论形势怎样的严峻,只要我们认清事实,积极对待,认真准备,社会就一定会有我们施展才能的天地!
《报告》显示,研究生比本科生更倾向于走入社会,而去“北上广”的就业人数有所下降,到西部、基层就业人数有所上升。
升学或出国 南开大学:本科生中超过一半的人选择升学或者出国深造。 天津大学:本科生升学人数占39。
60%,出国人数占4。03%。
求职方向 南开大学:本科生和研究生分别有52。66%和38。
42%到民营企业就业。到国有企业就业的本科生占总数的18。
2%,研究生占23。31%;到党政机关或科研设计单位就业的学生中,本科生较少,总量不足4%,但在研究生层面占到近两成。
天津大学:大型企业(包括大型国有、大型三资、大型民营等企业)成为主要就业去向之一。2013年,到大型企业就业的本科生、研究生均超过了30%。
事业单位是本科、博士毕业生共同青睐的求职方向。高等教育单位、科研院所成为博士生最青睐的求职目标,所占比率接近50%。
就业地区 南开大学:超过2/3毕业生去往津京粤沪地区,发达一线城市仍是学生就业主要去向。不过,与2012年相比,本科生、研究生中去往“北上广”就业的人数所占比例均有 不同程度下降,留津人数有所上升。
去西部地区就业学生人数所占比例有所上升。 特别是本科生中到西部就业人数占到10。
79%,比前一年上升5。05%。
天津大学:本科、硕士、博士生毕业生的签约地域分布看,天津、北京、广东居于前三位。本科生、博士毕业生留在天津工作的比率均超过了50%。
近三年本科生赴西部、东北地区工作的学生数量继续保持了增加势头。 男女对比 天津大学男生和女生在就业选择上略有差异。
以本科生为例,男女生在总体就业率上大体相当,男生签约率为57。86%,女生则为53。
36%;男生深造率(出国留学、国内攻读研究生)为41。43%,女生为46。
02%。
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当代大学生面临着相当严峻的就业形势,这场经济危机不仅影响了世界各国的经济,还导致即将走向工作岗位的各校大学生带来了相当大的影响,面对危机我们应该何去何从呢? 全国大学扩招后,大学生就业 难的问题已经是一个不争的现象,且有可能走向越来越难的趋势.这个方面和国际经济形势有很大关系,另一方面和中国经济结构体制和教育改革落后有关,更和当今大学生的就业观滞后有关,针对这一社会现象进行各方面的调查,问题涉及大学生就业期望,就业素质的自我评价,高校就业指导工作,择业与就业的影响等方面,旨在对大学生就业期望与实际就业的相关问题进行实证研究,为高校就业指导和人才培养提供资料与对策研究依据 调查结果呈现出以下几个问题. 一 多数学生对于务实有新的认识,就业期望趋向现实,主要表现在工作单位,工作区域等方面.1 就业方向:先就业后择业成为第一选择,大学生在职业取向方面优先考虑的前三项是:先就业后择业,先择业后就业,继续深造,它们分别为 41.76%,28.57%,27.84%,调查显示,在面对就业压力时,多数学生表现出特有的自信与成熟,在此问题的选择中,特别值得关注的现象是继续深造,这选项占 ,有过四分之一的学生希望继续学习,而且此风近年经久不衰,且愈演愈烈.究其原因:一是经济知识时代的影响和人才素质要求的提高;二是就业竞争激烈,优越的职业需要优秀的高层人才;三是心理素质,有的大学生是为了缓解就业压力,回避即时就业问题等因素,这一现象值得认真分析研究,其利弊何在?其利在于缓解就业压力,促进人才素质的提高,改善我国人才结构,增强我国高级人才的科技实力和国际竞争力。
忧虑的是它反应出大学生心理素质的方面欠缺,社会压力的承受力不够,面对激烈的社会竞争,有相当部分的大学生选择了回避的方式,职业期望趋于非风险化。这种现象还可以从学生对就业前景持有不容客观的评价,这里除了客观因素外,更多的是学生的心理素质问题,由此可见,高校加强就业指导和就业心理辅导室必要的。
二 就业取向:就业地区首选经济发达地区,调查结果表明,学生在选择就业地区时,选择经济发达地区占66.5%。这说明两个问题,一是经济发达地区除了有较可观的工作待遇外,经济发达地区与国际接轨更便捷,更能为就业者提供在学习提高的机会,这与学生的自我发展,自我实现的需要时密切相关的。
二是经济发达地区的就业机会较其他不发达地区的高,且就业岗位多元化的选择方位较之其他地区多,这也成为就业者选择的原因。 三 价值取向:记者在走访的过程中了解到,各单位的薪资基本保持在相对稳定的水平,只有少部分单位存在降薪的现象。
大多数企业负责招聘的人员都表示,岗位薪资不可能高于招聘薪酬,但会基本保持原有水平。这种情况下,大部分求职者应对人力资源市场和薪酬采取主动迎合态度,针对现阶段形式自身作出相应调整。
我们大学生的择业观正在发生变化,他们变的冷静理智,据国家工商总局统计,2006年我国的中小企业已经达到100万家,占全部企业的99%,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也是我们大学生的主力军,其企业具有更多的创新和更新能力,我国加入wto后对大学生求职择业带来了更多的机会。 四 大学生应加强就业工作的对策 (一 )坚持理想教育确定正确的职业理想,道德修养在掌握的所学专业要求的各项准予技能重点培养学生适应心环境和动手创造的能力。
(二 )紧跟时代步伐,更新大学生就业观念, 目前的社会强调的是以创业带动就业,勇于挑战,不怕失败,随着改革开放农村经济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也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 只要我们大学生都有积极的心态,正视社会适应社会,你就会越来越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社会将会尽可能的为大学生求职择业提供合适的环境,大学生得以施展自己的才华。
所以大学生本身应对就业只是有一定的了解,才能使自己在今后的就业中有立足之地。
一、调查说明高校毕业生是人才市场上非常重要的人力资源,近年,随着高校大规模的扩招,在校大学生人数急剧上升,毕业生人数也逐年增加,随之而来的就是毕业生就业问题。
而事实上,在毕业生和企业之间缺少有效的沟通渠道,企业的用人标准、企业人才的选择条件没有在有效的时间的传递给大学生,大学生的培养缺乏市场导向。这使大学生就业时缺乏足够信息,从而产生就业盲目性。
本次调查通过对学生和企业的双向[文章来日中国报告网]了解可以促进企业和学生之间的互相沟通,使学生明确就业方向增加就业几率。1.1调查目的最真实的掌握当前大学生就业现状,了解未来几年大学生的就业趋势;最真实的掌握企业招聘大学生现状,了解企业用人标准,以尝试在毕业生和企业之间建立一次沟通对话的机会。
从而能为大学毕业生、为高校、为企业提供相关有价值的信息,促进学生就业起到积极的作用。1.2 调查时间2006.4.09----2006.4.141.3 调查对象1、长春各大学毕业生及在校大学生2、企业从业者或企业中高层管理者1.4 调查数据大学生数据:共收集有效数据600份企业hr从业者或企业中高层管理者数据:80份二、调查摘要2.1针对大学生2.1.1基本情况关键词1:不自信63%的学生认为就业形式“十分严峻”,其余35%为“有点严峻”。
这在一定程度上显示出毕业生对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的不自信;就业态度的变化,能从一个方面反映市场上人才供给的情况。在当前,大学生就业比较困难的情况下,"先就业再择业"的态度成了多 数毕业生的首选,有44.21%的06届毕业生表示会先就业后择业。
这一方面表示毕业生就业的心态有了很大程度的转变{},另一方面对企业来说,在引进大学毕业生后,如何吸引、保留人才成了企业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关键词2:不满意65%的学生对学校提供的就业指导“很不满意”或“不满意”。
学校急需对就业指导进行改革,从而使之符合企业和社会需要,同时提高学生满意度。 其他与06届毕业生相比,在校大学生在就业看法上表现出了更多的不自信,而表示"就业形势堪忧,担心找不到工作"的比例相应增加,这可能说明在校大学生对未来就业的预期更加不乐观。
在校大学生由于还没有被马上推到就业的时间,所以还有很多可以选择思考的时间,所以抱有"车到山前必有路"的学生比例增加较快,.而表示"信心十足"的比例相应下降,与06届毕业生(13.39%)相比,比例降为8.01%.外企仍是在校大学生中的最青睐的就业单位,与06届毕业生(29.85%)相比,选择比例有了一定提高,达到35.82%。政府机关的选择比例(18.18%)超过了国企(15.69%),这预示着未来"公务员热"可能继续升温。
2.1.2 就业需求描述能力、技能与心理素质是在大学生眼中企业招聘员工重点要求之三甲选项。也是大学生自身评价的弱点所在。
2.2 针对用人单位调查显示,绝大多数商业,服务类企业将有兼职经历者作为招聘首选。在企业看来,大学生对企业薪酬福利的要求,仍处于偏高状态,认为大学生要求的薪酬福利合适的{}比例仅仅约有50%.这说明大学毕业生在毕业时对自己第一份薪酬的期望和企业所能给与大学生的薪酬还是有一定差距的。
这可能在一定程度上会造成企业招不到人,而大学生又就不了业的局面。2.2.1 现状描述在困扰大学生求职因素上,企业人士和大学生有一定相同点,都认为"对企业岗位专业知识缺乏了解"是困扰大学生求职的最主要因素。
其次企业人士认为"对社会缺乏了解"及"能力不足"也是困扰大学生就业的主要因素,这与大学生的选择有一定区别。大学生更倾向于"求职方法技巧欠缺"及"对企业的用人标准不太了解"是困扰他们的主要因素。
2.2.2 需求描述在困扰大学生求职因素 业人士和大学生有一定相同点,都认为对企业岗位专业知识缺乏了解是困扰大学生求职的最主要因素。其次企业人士认为对社会缺乏了解及能力不足也是困扰大学生就业的主要因素,这与大学生的选择有一定区别。
大学生更倾向于求职方法技巧欠缺及对企业的用人标准不太了解是困扰他们的主要因素。企业招聘大学毕业生时,最看重的是毕业生的"能力",其次为"特长",第三为"素质修养".而"专业"、"毕业院校"等相对(中国报告网)不重要。
这个结果和大学生所认为的结果有相似之处。三、调查报告第一部分、大学生现状及需求分析1.1大学生就业现状学生普遍现状a. 毕业生对06年就业形势的看法:06年毕业生的就业形势表现不乐观06届毕业生对就业形势表现不乐观,对找到合适的工作缺乏足够的信心,仅有20.08%的受调查毕业生表示"自信可以找到合适的工作";而高达42.96%的毕业生表示"通过努力可以找到工作",这在一定程度上显示出毕业生对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的不自信;有28[文章来日中国报告网].87%的毕业生明确表示"现在就业困难很大,对找到合适的工作信心不足",另外,有8.09%的毕业生表示"就业形势堪忧,担心找不到工作",对能否就业可能会表现出很大程度上的担忧。
b."先就业、后择业"观念日趋流行就业态度的变化,能从一个方面。
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
当代大学生面临着相当严峻的就业形势,这场经济危机不仅影响了世界各国的经济,还导致即将走向工作岗位的各校大学生带来了相当大的影响,面对危机我们应该何去何从呢? 全国大学扩招后,大学生就业 难的问题已经是一个不争的现象,且有可能走向越来越难的趋势.这个方面和国际经济形势有很大关系,另一方面和中国经济结构体制和教育改革落后有关,更和当今大学生的就业观滞后有关,针对这一社会现象进行各方面的调查,问题涉及大学生就业期望,就业素质的自我评价,高校就业指导工作,择业与就业的影响等方面,旨在对大学生就业期望与实际就业的相关问题进行实证研究,为高校就业指导和人才培养提供资料与对策研究依据 调查结果呈现出以下几个问题. 一 多数学生对于务实有新的认识,就业期望趋向现实,主要表现在工作单位,工作区域等方面.1 就业方向:先就业后择业成为第一选择,大学生在职业取向方面优先考虑的前三项是:先就业后择业,先择业后就业,继续深造,它们分别为 41.76%,28.57%,27.84%,调查显示,在面对就业压力时,多数学生表现出特有的自信与成熟,在此问题的选择中,特别值得关注的现象是继续深造,这选项占 ,有过四分之一的学生希望继续学习,而且此风近年经久不衰,且愈演愈烈.究其原因:一是经济知识时代的影响和人才素质要求的提高;二是就业竞争激烈,优越的职业需要优秀的高层人才;三是心理素质,有的大学生是为了缓解就业压力,回避即时就业问题等因素,这一现象值得认真分析研究,其利弊何在?其利在于缓解就业压力,促进人才素质的提高,改善我国人才结构,增强我国高级人才的科技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忧虑的是它反应出大学生心理素质的方面欠缺,社会压力的承受力不够,面对激烈的社会竞争,有相当部分的大学生选择了回避的方式,职业期望趋于非风险化。这种现象还可以从学生对就业前景持有不容客观的评价,这里除了客观因素外,更多的是学生的心理素质问题,由此可见,高校加强就业指导和就业心理辅导室必要的。
二 就业取向:就业地区首选经济发达地区,调查结果表明,学生在选择就业地区时,选择经济发达地区占66.5%。这说明两个问题,一是经济发达地区除了有较可观的工作待遇外,经济发达地区与国际接轨更便捷,更能为就业者提供在学习提高的机会,这与学生的自我发展,自我实现的需要时密切相关的。二是经济发达地区的就业机会较其他不发达地区的高,且就业岗位多元化的选择方位较之其他地区多,这也成为就业者选择的原因。
三 价值取向:记者在走访的过程中了解到,各单位的薪资基本保持在相对稳定的水平,只有少部分单位存在降薪的现象。大多数企业负责招聘的人员都表示,岗位薪资不可能高于招聘薪酬,但会基本保持原有水平。这种情况下,大部分求职者应对人力资源市场和薪酬采取主动迎合态度,针对现阶段形式自身作出相应调整。
我们大学生的择业观正在发生变化,他们变的冷静理智,据国家工商总局统计,2006年我国的中小企业已经达到100万家,占全部企业的99%,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也是我们大学生的主力军,其企业具有更多的创新和更新能力,我国加入wto后对大学生求职择业带来了更多的机会。
四 大学生应加强就业工作的对策
(一 )坚持理想教育确定正确的职业理想,道德修养在掌握的所学专业要求的各项准予技能重点培养学生适应心环境和动手创造的能力。
(二 )紧跟时代步伐,更新大学生就业观念, 目前的社会强调的是以创业带动就业,勇于挑战,不怕失败,随着改革开放农村经济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也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
只要我们大学生都有积极的心态,正视社会适应社会,你就会越来越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社会将会尽可能的为大学生求职择业提供合适的环境,大学生得以施展自己的才华。所以大学生本身应对就业只是有一定的了解,才能使自己在今后的就业中有立足之地。
高考刚刚结束,《中国大学毕业生就业报告(2009)》即在京发布。作为蓝皮书,报告提供的许多数据,无论对正在求职的大学应届毕业生,还是即将填报志愿的高考生,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试做解读备考。
先说“就业率”。报告显示,2008届大学毕业生毕业半年后就业率为86%,同比下降了2%。这说明什么呢?说明去年下半年开始的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对我国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影响至少不比曾经预想的严重,如果再考虑到其它因素的影响,2%的降幅似乎不能说反常。因此,对大学毕业生就业难问题大可不必悲观,而应该做深入、具体的分析,有针对性地逐一、逐步解决。
值得注意的是,这个报告首次应用了“毕业半年后”的概念,有别于过去许多高校在学生毕业时公布的就业率,那时的比率可以高达95%以上,把准备读研的毕业生也归为“已就业”了。而“毕业半年后”不仅排除了读研的学生,而且排除了半年内就业不稳定的因素,因此可以说更接近于真实。这个数据无论对政府决策或学生选择,都更有参考价值。它同时提醒我们,不要为某些高校出于“造势”目的和招生需要的“忽悠”所迷惑,而应该更冷静地做出理性的选择。
86%的就业率只是平均数,进一步的分析更有实际意义。报告发现,2008届大学本科毕业生毕业半年后就业率最高的专业大类是工学和管理学,最差的是法学和哲学;高职高专就业率最高的是资源开发与测绘大类,最差的是旅游和文化管理大类。如果仅就这样的表述看,显然是应用学科更“吃香”。这有参考价值,但也不尽然。
更详尽的分析是,2008届大学毕业生毕业半年后仍未就业人数最多的10个本科专业,占了本科失业率的36%,其中的8个专业同时也是上年失业人数最多的专业。这说明,就业率低的专业比较集中,而且并不自去年始,这点尤其值得今年的考生填报志愿时注意。
这8个专业是:法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英语、国际经济与贸易、工商管理、汉语言文学、电子信息工程和会计学。不难发现,这些专业恰恰是近年来的“热门” 专业,也是扩招最多的专业。学生数量多,就业难,也就不奇怪了。那么,今年高校招生计划是否做了调整呢?总不应该继续扩招吧?至少,今年的考生们应该注意不要再去“扎堆”。
再看月收入。报告显示,2008届大学毕业生收入明显下降,211院校、非211院校和高职高专院校毕业生平均月收入分别比上年下降14%、11%和5 %,高者不过2549元,低者仅为1647元。换言之,他们的月收入刚刚达到或尚未达到新近公布的全国城镇职工月收入的平均水平。这一方面有经济紧缩的因素,另一方面也有助于降低大学生对收入的心理预期,更理性地选择就业。报告显示的2008届大学毕业生就业流向分布中,有27.7%选择了与专业无关的工作,有1%选择了自主创业,可以从另一个角度给大学毕业生择业以启示。
值得注意的是,报告还显示,2008届大学毕业生毕业半年后就业率中,本科院校下降明显,而高职高专院校持平,加之后者月收入降幅最小的现实,正如报告撰稿人所说,在金融危机的压力下,本科生对于很多雇主来说属于“奢侈品”,价格的弹性比高职生大。这点,对许多今年考生志愿的最后选择应该是有参考价值的。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据报告推算,2008届大学毕业生中,有16万多人既无工作无学业,也没有求职求学行为,变成了“啃老族”(报告称“待定”),这是令人忧虑的。接受了高等教育者,应该自立、自强了。
第三方社会调查机构麦可思12日在京发布《2017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就业蓝皮书)显示,2016届大学生毕业半年后的就业率为91.6%,与2015届基本持平。
这份报告的调查样本为2016届来自全国31个省(区、市)的28.9万名大学毕业生,覆盖了1313个专业以及大学毕业生能够从事的635个职业,327个行业。报告显示,本科院校2016届毕业生半年后的就业率为91.8%,高职高专院校就业率为91.5%,与2015届的92.2%和91.2%基本持平。
报告显示,大学毕业生月收入显著高于城镇居民平均水平,且高等教育在毕业3年内回报明显。2016届大学毕业生平均月收入为3988元,明显高于2801元的城镇居民2016年月均可支配收入。
在就业去向方面,报告指出,民企、中小微企业、地级市及以下地区等依然是大学生主要就业去向,且比例持续上升。信息、教育等知识密集型产业雇佣大学毕业生比例持续上升,建筑、制造等劳动密集型产业雇佣大学毕业生的比例下降。
报告分析指出,本科就业的软件工程、网络工程、通信工程专业,高职高专就业的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专业近年来为需求增长型专业,就业率、薪资和就业满意度综合较高;而本科就业的美术学、音乐表演,高职高专就业的法律事务、语文教育等专业近年来就业形势相对较为严峻
每年都会说大学生毕业就业难,但是大学生的质量也是其就业难的一项主要因素。所以大学生,在校的时候,应该努力学好功课,锻炼自己的能力,才是就业的最好办法。
调查报告一般由标题和正文两部分组成。
(一)标题。标题可以有两种写法。
一种是规范化的标题格式,即“发文主题”加“文种”,基本格式为“**关于****的调查报告”、“关于****的调查报告”、“****调查”等。另一种是自由式标题,包括陈述式、提问式和正副题结合使用三种。
(二)正文。正文一般分前言、主体、结尾三部分。
1.前言。有几种写法:第一种是写明调查的起因或目的、时间和地点、对象或范围、经过与方法,以及人员组成等调查本身的情况,从中引出中心问题或基本结论来;第二种是写明调查对象的历史背景、大致发展经过、现实状况、主要成绩、突出问题等基本情况,进而提出中心问题或主要观点来;第三种是开门见山,直接概括出调查的结果,如肯定做法、指出问题、提示影响、说明中心内容等。
前言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要精练概括,直切主题。 2.主体。
这是调查报告最主要的部分,这部分详述调查研究的基本情况、做法、经验,以及分析调查研究所得材料中得出的各种具体认识、观点和基本结论。 3.结尾。
结尾的写法也比较多,可以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对策或下一步改进工作的建议;或总结全文的主要观点,进一步深化主题;或提出问题,引发人们的进一步思考;或展望前景,发出鼓舞和号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