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中工网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赵昂 通讯员 赵桂军 李晓晖
近日,中铁十二局参与申报的“黄茅海跨海通道”项目荣获2025年国际桥梁大会(IBC)乔治·理查德森奖。
国际桥梁大会是世界桥梁界的最具影响力的国际桥梁学术会议,大会奖项设立于1988年,被誉为桥梁界的“诺贝尔奖”。IBC项目共有6类,其中,乔治·理查德森奖是设立最早、影响最大的奖项,侧重于表彰在设计、施工、研究、教育等方面取得具有创新性、技术卓越性和杰出成就的桥梁项目。
黄茅海跨海通道是继港珠澳大桥、深中通道之后,粤港澳大湾区又一重大跨海通道,连接珠海金湾与江门台山,全长约31公里,采用双向六车道高速公路标准,设计时速100公里,于2024年12月11日通车运营。其主桥采用“双曲面独柱塔+分体式钢箱梁”设计,实现了力与美的融合,特别是“小蛮腰”形索塔简洁优雅,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中铁十二局承建管段全长3.829公里,担负全线全部隧道以及部分路基建设。其中狮山隧道双线全长1763米,象山隧道双线全长3260米,均为全线重难点控制性工程。项目建设团队积极推动工程建设数字化转型,深度探索BIM技术应用,积极构建智慧工地系统,全面推广绿色低碳工艺,充分彰显了企业在智慧建造领域的领先优势,交出了工期“零延误”、安全“零事故”、质量验收100%合格的完美答卷。
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基础设施,黄茅海跨海通道不仅加强了粤西地区与粤港澳大湾区的互联互通,促进了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更为世界桥梁建设树立了新的标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