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收难点 (一)信用环境差使“赖债户”不良贷款清收难。
信用环境差是“赖债户”存在的“温床”。许多欠贷户正是因为生活在此环境下,则存有侥幸心理,通过外出躲债、拒绝签字等方式逃避债务。
对于这些“老赖债户”,无论信贷员怎样软磨硬泡也无济于事。 (二)缺乏政策扶持使农业经济组织不良贷款清收难。
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农信社自主经营管理薄弱,各级政府行政干预致使农信社发放了一批低质量的农业经济组织贷款,如一些村办造纸厂、皮革厂等,随着这些经济组织的亏损、解体、倒闭,农信社的这部分贷款也由此沉淀下来。这部分贷款大多年限长、金额大、涉及面广,由于缺乏国家相应政策扶持,而使此类不良贷款清收盘活难度相当大。
(三)农业经济的高风险性使小额不良贷款清收难。由于农户尚未形成规模化农业经营,个体抗风险能力小,一旦出现天灾人祸,债务往往难以偿还。
市场经济的复杂化也使乡镇小个体户常常血本无归,无法按期归还债务。这部分不良贷款具有单笔金额小、户数多、分布广的特点,加上不少贷户外出务工、经商,有的还举家外迁、下落不明。
强调调查、服务、检查与管理的重要。
没有范文。以下供参考,主要写一下主要的工作内容,如何努力工作,取得的成绩,最后提出一些合理化的建议或者新的努力方向。
工作总结就是让上级知道你有什么贡献,体现你的工作价值所在。所以应该写好几点:1、你对岗位和工作上的认识2、具体你做了什么事3、你如何用心工作,哪些事情是你动脑子去解决的。
就算没什么,也要写一些有难度的问题,你如何通过努力解决了4、以后工作中你还需提高哪些能力或充实哪些知识5、上级喜欢主动工作的人。你分内的事情都要有所准备,即事前准备工作以下供你参考:总结,就是把一个时间段的情况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总评价、总分析,分析成绩、不足、经验等。
总结是应用写作的一种,是对已经做过的工作进行理性的思考。总结的基本要求1.总结必须有情况的概述和叙述,有的比较简单,有的比较详细。
2.成绩和缺点。这是总结的主要内容。
总结的目的就是要肯定成绩,找出缺点。成绩有哪些,有多大,表现在哪些方面,是怎样取得的;缺点有多少,表现在哪些方面,是怎样产生的,都应写清楚。
3.经验和教训。为了便于今后工作,必须对以前的工作经验和教训进行分析、研究、概括,并形成理论知识。
总结的注意事项: 1.一定要实事求是,成绩基本不夸大,缺点基本不缩小。这是分析、得出教训的基础。
2.条理要清楚。语句通顺,容易理解。
3.要详略适宜。有重要的,有次要的,写作时要突出重点。
总结中的问题要有主次、详略之分。总结的基本格式: 1、标题 2、正文 开头:概述情况,总体评价;提纲挈领,总括全文。
主体:分析成绩缺憾,总结经验教训。 结尾:分析问题,明确方向。
3、落款 署名与日期。
一、债务转让。
贷款机构转给资产管理公司,由资产管理公司专项负责查收,债务的转让会有一定的经济损失,但一定程度上挽回了部分损失,避免更大的损失。 二、申请司法判决执行。
贷款机构可以通过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债务人名下资产。以拍卖债务人名下的资产来挽回损失,拍卖的资产一般低于市价。
三、垫资过桥方式。由第三人或第三方机构组织出资垫还银行贷款,原贷款结清,银行重新发放新贷款至垫资方。
垫资费用月息费合计约5%~6%(由贷款人承担),贷款人开始新的还贷责任。
(一)加强领导,高度负责,成立专门清收小组。
针对义堂支行不良贷款当前现状,支行组织信贷人员进行了一次全面清收,成立了以行长为组长,客户经理及信贷人员为成员的不良贷款清收小组,全职进行不良贷款清收,逐一落实,挨家到户,取得了理想的清收效果。 八月底合计现金收回不良贷款27元,转贷盘活不良贷款87万元。
(二)先内后外,内外兼收,搞好“门前清”。对已经形成的不良贷款,进行分门别类,认真梳理。
特别是内部职工贷款或者由内部人介绍形成的不良贷款,要从这部分贷款抓起,实行谁受理,谁负责,限期收回,否则,停岗清收,直至完全清收为止。 以内带外,在做好自家清的基础上,再逐笔对外部贷款进行清收,从而起到很好的模范带头作用。
(三)“打蛇打七寸”,攻其要害,借力生力,巧收不良贷款。对于部分关系贷款,摊派贷款形成的不良贷款,特别是政府机关工作人员,清收人员主动去所在部门交涉,并视借款人态度以及还款承诺等情况向其部门领导反映,借助所在单位领导的压力督促其还清不良贷款。
比如临沂市兰山区政府房产科的借款人王某2008年2月18日在我支行借款29万元一笔,于2008年8月18日到期后,多次清收无果,总是应付从事。经清收小组登门催收,很快于2008年8月30日还清了该笔贷款。
(四)灵活清收,通过对担保人施加压力,力促以物抵债或变卖有效资产偿还贷款。 借款人因经营不善,工厂倒闭,屡次催收均无果,经调查,担保人有代偿能力,可通过给担保人施加压力,促使贷款收回。
借款人杨某某在我支行2007年6月30贷款4。9万元于2008年6月30到期后,无力偿还,一直欠息。
清收人员了解到杨某某有2亩左右厂房一处系对外出租,同时担保人张某的结算帐户上有存款余额3万元左右,清收人员及时把相关信息提供了兰山区执行局并当时给予了查封。 担保人感到了压力,主动跟借款人和清收人员联系,最后一致协商担保人张某买下了借款人杨某某的厂房,还清了该笔贷款,很好的盘活了该笔贷款。
(五)通过法院,检察院等权力部门,依法扣划、查封等措施清收不良贷款。在清收过程中,对于多次催收不积极主动配合偿还不良贷款的贷户,可与其说明情况,采取诉讼、执行、逮人等手段强制收回贷款,借款人许某某2006年3月13日在我支行贷款27万元,于2006年9月13日到期,该笔贷款到期后,一直处于欠息收款。
经支行研究决定直接将该笔贷款进行了诉讼,通过法庭从担保人吴某帐户上扣划了借款本金及所有欠息,保全了该笔贷款。 (六)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协议分期还款是良策。
对于有些不良贷款户,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为最大限度的减少损失,一次性偿还所有贷款不现实,根据借款人的信誉状况,与其签订分期还款协议,也不失为不良贷款清收的一个良策。 借款人王某某在我支行借款4。
7万元一笔,考虑到借款人实际情况,与其签订了分期还款协议,每月还款1500元,到现在借款余额尚欠2。9万元。
(七)“放水养鱼”盘活不良贷款。对于因资金周转困难形成的不良贷款,经信贷人员实地考察,考虑到借款人的经营项目有一定市场前景和发展潜力,可根据信用评定和资信评级适当给予信贷支持,帮助其发展项目,逐渐偿还贷款。
例如,特别是养殖贷款,由于资金周转时间比较长,容易形成不良贷款,但有一定的市场前景,可考虑经营户的信用状况和养殖项目,适当给予一定的信贷资金扶持,帮助渡过难关,从而更好的偿还贷款。
在温州调研发现,对于无抵押贷款,走破产程序的话,清偿率明显高于普通诉讼程序,其中又以破产重整清偿率最高。
金额在一个亿以上的企业债权,银行已经逐渐接受通过破产清偿或破产重整的方式回收不良贷款。数据显示,2015年该市已清理企业债权债务166。
79亿元,化解不良资产80。21亿元。
在温州,中城建设集团公司(中城建)曾是一家“僵尸企业”,经过破产重组后如今已焕然一新。根据参与了中城建破产重整的温州瓯海法院法官郑拓回忆,当时中城建债务规模总计17亿,除了1个亿有抵押债权,16亿普通债权中银行债权占绝大多数。
仅当地建设银行一家就有3个亿的未抵押贷款。 温州瓯海法院对中城建破产清算与破产重整的清偿率进行了预估,重整后债权人清偿率在5。
45%,破产出清债权人清偿率为-0。03%。
也就是说,对于建设银行而言,3亿多的无抵押贷款最终还能追回1000多万。 但如果-0。
03%的清偿率对于银行而言不但企业钱不够还,还差一部分钱。 此外,如果银行拒绝企业申请破产,清偿率几乎为零。
当时该企业所有的财产都已经被各个法院查封了,管理人可以用于执行的财产只有几百万,郑拓说。 据了解,按照法律程序对濒临倒闭的企业进行破产重整,虽然过程曲折,结果却很可能是一条让包括企业、银行以及整个利益链条上的各相关方均受益的最佳选择。
事实上,从破产处理的实践来看,如何平衡债权人和债务人关系是破产程序中一对绕不开的主要矛盾。 “企业担一点,银行让一点,政府帮一点,司法快一点。”
是温州市相关负责人总结的经验,但事实上,想让“银行让一点”并非易事。 据了解,破产重整程序中最重要的重整计划草案需要债权人进行分组表决,银行债权人通常都是最大债权人,却由于各种原因很少投同意票。
银行人士指出,在企业破产案件处理过程中,一旦进入破产程序,已经采取保全措施要予以解除。执行措施要终止,这对已经申请诉讼保全,并查封冻结有效资产的银行非常不利,银行缺乏解除付偿申请的动力,因为这导致金融债权受偿率不高。
第二个原因,如果银行诉讼,法院启动执行程序,银行可能没有分到钱,核销可能会速度快一些。 此外,“有的企业‘假破产’,想拖延时间,假破产真逃债。
有些企业动用了各种手段,以资不抵债为由向法院申请破产,借此拖延债务清偿时间。因为破产立案以后,企业就把利息暂停了。”
银行业相关人士指出。
截至报告期末,建行不良贷款率1。
30%,较上年末上升0。11%;拨备覆盖率为207。
23%。交行不良贷款率微升至1。
30%,较年初上升0。05个百分点。
农行不良贷款率1。65%,较年初上升0。
11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268。05%。
与此同时,中行的不良贷款率为1。 33%,较上年末上升0。
15个百分点,不良贷款拨备覆盖率167。05%。
工行不良贷款率为1。29%,较上年末上升0。
16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为180。41%。
此外,交行还披露了其在不良资产处置方面的信息。报告期内,交行累计清收表内不良贷款达人民币68。
3亿元,同比增长16。99%。
其中,现金清收人民币25。15亿元,损失核销人民币10。
02亿元。 国有大行不良率的上升符合当前经济周期的特点,未来或有可能进一步上升。
此前,在2014年业绩发布会上,农行风险总监宋先平曾表示,中国经济增速放缓之后对银行不良形成压力。 他还列举了世界主要银行的不良率水平,并认为,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后,如果银行的不良贷款比率维持在2%左右,是个很好的结果,2%~3%的水平是比较正常的。
一、不良贷款现状 所谓银行不良贷款,主要指银行不能正常收回或无法收回的的贷款。
我国银监会采用国际上通用的五级分类法对贷款进行分类,即次级贷款类、可疑贷款类、损失贷款类,2007年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12684.2亿元,占全部贷款比例6.17%,其中次级贷款余额2183.3亿元,占全部贷款比例1.06%,可疑贷款余额4623.8亿元,占全部贷款比例2.25%,损失贷款5877.1亿元,占全部贷款比例2.86%.银监会成立以来,一直把银行业不良贷款的下降作为监管工作的重中之重,积极推进银行业金融机构体制和机制改革,不断推动商业银行积极清收贷款和利用拨备核销贷款损失,提高信贷资产质量,实现了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比例的下降,达到历史最低水平。2007年末中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为6.17%,在上年末7.09%比例的基础上全年呈持续下降趋势。
2007年末中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为1万亿2,684.2亿元人民币,这一数据较之上年末1万亿2,549.2亿元人民币的数据略有攀升。分机构看,外资银行不良贷款比例最低,为0.46%;其次为股份制商业银行,为2.15%;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仍然是最高的8.05%。
二、不良贷款成因分析 不良贷款的形成原因多种多样,不外乎来自于银行外部的原发性因素和银行内部管理的内生性因素。 1.来自由于银行外部的原发性因素 (1)借款人的因素。
借款人可能是内部经营不善、产品市场萎缩,也有可能是借款人借改制之机故意逃废银行债务,缺乏还款意识。(2)政策因素。
由于宏观经济政策缺乏连续性,经济波动的频率高、幅度大,使信贷扩张和收缩的压力相当大,在宏观紧缩、经济调整时期,往往形成大量贷款沉淀。(3)行政干预因素。
主要表现为地方政府压,地方财政挤,迫使银行发放大量指使性贷款、救济贷款,贷款行为行政化,信贷资金财政化,直接削弱了贷款产生经济效益的基础。 2.银行内部管理的内生性因素 (1)决策失误。
银行的高级管理人员对借款人的现状及市场形势的判断偏差或失误引起重大信贷决策上的失败导致不良贷款的形成。(2)信贷人员素质。
部分人员素质不高,难以进行贷款的科学决策和有效管理,违规放贷时有发生;在执行信贷政策方面,有的信贷人员随意性很大,存在“人情代替制度”现象。(3)贷款结构不合理。
贷款组合结构性失衡,如贷款投向不合理引起贷款过度集中等造成不良贷款的形成。(4)道德因素。
信贷人员除了必须具备一定的金融理论、企业财务管理、法律制度等业务知识外,还必须具有诚实的品格和强烈的责任心。部分信贷员“在其位而不谋其职”工作主动性差,缺乏开拓创新精神,不能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甚至蓄意营私舞弊、违规违纪、违法犯罪,引起不良贷款的形成。 三、不良贷款的清收办法 银行不良贷款,是中国金融业最大的风险所在。
国际通行标准认为,金融机构不良资产率警戒线为10%。近年来我国不良贷款率呈逐年下降趋势,但不良贷款仍然威胁着金融的安全稳定。
如何采取合理的清收办法化解不良资产一直是银行业急需解决的主要问题。
1.要有健全的组织管理体系 银行总行应有管理全行风险贷款的审批决策机构,有专门的职能部门如资产保全部具体管理与办理;各分行与支行设有风险贷款化解小组,逐级对风险贷款进行管理。 2.要加强对不良企业的管理 信誉不良的企业一般是不能正常还本付息的企业,不能正常还本付息有主观和客观的原因,所以,应分类管理,对不同的原因实行区别对待的政策,客观原因主要是在经营上资金周转出现问题或经营管理不善,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环保的要求等,导致企业经营难以为继,无力还款;主观原因主要是企业利用非正常经营,故意减少资产或增加负债,以实现其不还或少还贷款的目的,对于这种故意逃废债务行为必须从严,按中国人民银行的有关规定执行。
3.采用法律手段保全资产 以诉讼方式更具有强制力,利用国家机器维护金融机构的合法权利,通过诉讼方式化解风险贷款是否成功的关键主要取决于财产保全工作的成效,一旦保全成功,诉讼案件便可以通过和解方式提前结束,全额收回贷款.金融机构在通过诉讼途径化解风险贷款时,在注重其实体权利的维护是不要忽视了司法程序的规定,导致由于程序上的延迟而丧失了实体权利,即诉讼时效,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2年,有些特殊情况下为1年。 4.实行公开招标拍卖方式 运用拍卖方法是最公证、公平,资产价值得到最大体现的一种方式。
以拍卖的方式拍出,盘活了不良资产,回收了资金,资金风险大大降低。 5.政府承担不良金融资产 从金融不良资产形成原因看有地方政府干预的因素,银行的贷款曾经支持过企业、地方经济发展。
因此,无论从受益的原则还是从造成损失的原因去追究,债务人和地方政府都应当在这种错位资源的重新配置过程中承担相应份额的合理成本。从本质上来说,不良资产处置是对历史上形成的错位的社会资源进行重新配置,使其尽可能发挥最大的社会效用。
但这种资源重新配置的损失,如果全部由银行来承担显然是不合理的。政府承担不良金融资产有利于为地方经济发展创造条件,改善当。
中国经济为什么这些年来增长缓慢,后劲不足,一个根本的原因是银行背上了不良贷款的沉重包袱。
中国与日本非常相似,都患上了不良资产病。得上这种病的症状就是经济增长乏力。
中国经济近几年来的主要任务就是清理银行的不良贷款,尽管花费了很大努力来剥离不良贷款,但不良贷款仍然有增无减。 据中国人民银行银行监管司的一篇文章透露,直到2001年,中国的四家国有银行才首次实现了不良贷款率净下降。
在这之前的7年里,从1994年到2000年,我国四大国有银行的不良贷款年均增长3。2个百分点,1995年四大行的不良贷款比例为21。
4%,以后逐年增加,2000年末达到29。 2%。
2001年底,通过努力下降了3。8个百分点,不良贷款余额下降了907亿元,四大国有银行的不良贷款率降至25。
4%。相比之下,美国花旗银行的不良贷款率仅为1。
9%,汇丰银行为3。5%,东京三菱为8。
8%。 在1999-2000的三年里,虽然剥离了1万多亿元不良贷款,但四大行的不良贷款并没按预期幅度降低,而是一边剥离一边增加。
1998年,不良贷款实际上升了4900多亿元,1999年上升了5800亿元,2000年上升了3700亿元。三年间不良贷款增加了1。
44万亿元,远远高于剥离掉的1万亿元。 我国银行不良贷款的形成主要有三个时段。
一是80年代至90年代初,二是90年代初经济过热时期,三是90年代中后期国家实施企业破产兼并改制。 这三个时期形成的不良贷款各占今天不良贷款总数的1/3。
总起来说,不良贷款形成的原因有8个:1,企业融资渠道主要通过银行,企业缺少自有资金,2,90年代初的经济过热和泡沫经济。3,我国经济增长属于政府主导的数量扩张型经济,银行听命于国家指令。
4,企业转轨成本。 1997年至2000年,国有企业改制就由银行核销呆帐1829亿元。
5,国家政策性因素影响,根据宏观经济需要而发放的特定贷款最后形成的不良贷款初步匡算达数千亿元。6,社会信用环境的影响。
截至2000年末,在四行开户的企业中,逃废债务的企业有32140户,悬空银行贷款本息达1851亿元,而这仅是冰山的一角。 7,四大银行管理上的问题,机构臃肿,层次过多,管理和经营成本过高。
8,监管不力。 另外,不良贷款的形成与地区差别有很大关系,与各地区经济发展情况的关联度很大。
目前,我国不良贷款的发生状况大致分五大板块。一是以广东为代表的经济高增长、贷款高风险地区,二是以上海、北京、浙江等为代表的经济高增长、贷款低风险地区,三是以东北为代表的经济低增长、贷款高风险地区,四是以西部为代表的经济低增长、贷款低风险地区。
五是海外地区,外币不良贷款率居高不下,比本币的不良贷款率要高出9个百分点。这说明我国海外投资质量相当差。
从数量上看,四家银行的不良贷款主要集中在广东、辽宁、山东、湖北、河南、江苏、河北、黑龙江、吉林、四川等省,这几个省的不良贷款占全国总数的60%。 其中广东最高,占全国的13。
5%。从比例上看,海南省的不良贷款率最高,占总贷款额的45。
5%,也就是说,贷出的款将近一半收不回来。这类省份还有吉林、湖北、黑龙江、河南、辽宁等省。
不良贷款的影响及解决办法 根据日本的经验,中国经济也象日本一样被不良贷款所拖累。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看到了不良资产的危害性。
不良贷款率高,最大的危害是影响银行对经济的支持能力。中国的银行近年来对贷款极其谨慎小心,就是因为不良贷款太多,影响了银行放款能力。
其次是如果靠发行基础货币来解决不良贷款问题,容易引发通货膨胀。如果对之掉以轻心,不良贷款的大量发生还会诱发社会道德风险,如果加大处理不良贷款的力度又可能会引起企业连锁倒闭破产,增加财政风险和社会危机。
因此,不良贷款的确是一种令人头疼的病,患上之后就要全力以赴地去治。 治疗不良贷款病不外乎有这么几种方法,首先是加强金融企业的业务监管,保证今后每一笔贷款的质量,防止新的不良贷款产生。
二是加大中国企业的体制改革,强化企业的经营和竞争机制,三是适当采取扩张性货币政策,给一些能救活的企业输血,使之起死回生,四是发行基础货币,冲淡不良贷款。 第三和第四种办法都是增加货币供给,通过适度通胀抵消不良贷款,从而活跃中国经济,使经济增加活力。
但从近几年的情况看,我们更多地采用了稳健的货币政策,更多地在金融业监管上下工夫,货币供应增长率从20%多逐渐下降到目前的13%左右。2001年新增贷款仅1。
3万亿元,比2000年还有所下降。银行卡紧了贷款的出口。
这就使我国经济逐渐由“过热”向“低烧”转变,怎么也迈不开大步子。这种情况使很多习惯了10%以上高增长的人心里着急。
看着这么多下岗待业的人在家里闲着无事做,看着很多农村人口仍然没有摆脱贫困状况,多数人的心里都会渴望中国经济再加把劲。 但要想使经济再度活跃,就需要金融资金这副催化剂。
马克思说过,货币是再生产顺利进行和持续发展的“第一推动力”。货币不足,经济增长的动力就不足。
经过几年来的努力和思考,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考虑在货币手段上做文章了。最近社科院金融研究中心的王松奇先生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