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妈妈 (一个小学生的作文很感人)2007-07-25 17:05我没有见过我的妈妈,爸爸说她去了很远的地方,但我能经常在电话里听到妈妈的声音,妈妈的声音很甜很甜…… 1995年6月的一天傍晚,我独自一人在灯下备课,突然响起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
我拿起话筒“喂”了好几声,那边才传来一个怯生生的声音:“你是妈妈吗?妈妈!”一个女孩的声音,稚嫩而低婉。 “你找谁呀?”也许是受了那声音的感染,也许是怕惊吓了那端的孩子,我用极轻极细的声音问道。
“我找妈妈,你是妈妈吗?”声音极为倔强,充满一种渴望,显出几分凄凉。 我明白了,这是一个正在寻找母亲的孩子。
我故意拖长了声音:“你是……” “我是安安呀!”显然,孩子有些迫不及待了,是怕我挂了电话,声音也大起来。 “安安,你在哪儿呢?”我以母亲的情怀叩问。
我听到电话的那一边“哇”的一声,女孩放声恸哭起来。我大声喊道:“好孩子,快告诉妈妈,你现在在哪儿?” 电话里传来嘤嘤的抽泣,她哽咽道:“妈妈,我一个人在家里,好害怕。
也没有吃饭,爸爸还不回来。我的作业也做完了。
我很听话。妈妈,你为什么还不回家呢?爸爸说你去了好远好远的地方,说我懂事了,你就会回来。
妈妈,我现在懂事了,我的各门功课全是班上第一名,可你怎么还不回来呢?” 我揪着的心终于落了下来。但孩子的话却使我陷入了一种悲凉和迷惘。
我望着窗外袭来的沉沉暮色,不知是怎样结束那场谈话的。只记得我以母亲般的慈怜对着电话说:“好孩子,如果你想妈妈了,就给我打电话,记住,妈妈永远想着你。”
她高兴了。告诉我,她是通过电话薄找到我的名字,查出电话的。
她很得意地说:“妈妈,你真难找。有一次,我听到的是老奶奶的声音,就马上放下了电话。
又一次,是一个叔叔的声音,我说我要找妈妈,他就使劲地吼开了,好凶的声音哟,吓得我差点哭起来,但是我不怕,你是我拨了第九次电话才找到的。我真高兴啊!” 我实在不忍心听下去了,这是一个具有怎样遭遇的孩子呢?她有多大?上几年级?家住哪里……但这一切我都不敢去询问。
既然是妈妈怎么会不知道女儿的一切呢?孩子会怀疑的。 此后,一连好几天,家中的电话一响,我就抢着去接。
渐渐我知道了女孩的情况。她在武昌一所小学读二年级,和我女儿一样大小。
每天要乘一个小时的公车去那里读书,中午用一块钱吃午饭,爸爸常常很晚回家。她是班上最优秀的学生,数学课代表……而且,我知道了她的名字叫黄莹,乳名叫安安。
安安很会唱歌,常常在电话里唱些刚学会的新歌给我听。 8月,学校放假后,我和丈夫带着女儿去北京旅游,整整一个月。
旅游回来的当天晚上,电话铃声响了,是安安!那头是她很委屈的声音。她说她每天晚上都给我打电话,就是没人接。
她问:“妈妈,你去了哪里?学校放假了,别的孩子,有的去了夏令营,有的跟妈妈旅游去了。可我总一个人在家里,连说话的人都没有,好孤独。
妈妈,我真想你带我去玩玩,同学们都看过了长江二桥,说可好看啦,可没有人带我去。” 我的心在颤栗,可回答她的只有沉默。
可怜的孩子,我能告诉你我带女儿去北京吗?我开始编造起谎言来:妈妈暑假太忙,出差去了。以后有了时间,一定带你去所有你想去的地方玩。
期中考试结束后不久,安安就来电向我汇报她的成绩了。她说语文考了99分,是全班第一。
第二名是叶丽丽,98分,她妈妈还奖了她一大块巧克力。她的同桌张华才考了72分,挨了爸爸的打,屁股都被打红。
我问道:“爸爸奖励了你什么呢?”电话那头是一阵沉默。许久,她才说:“爸爸从来不管我, 有几次老师要家长在作业上签字,可爸爸很晚才回来,我就模仿他的字迹签了,结果老师狠狠地批评了我,说我是撒谎的不诚实的孩子。
妈妈,我以后再也不敢了。妈妈,你什么时候才能回家呢?你回来了,我就有人签字了。”
我的眼泪不可抑制地流了下来:“安安,乖孩子,好好学习,等妈妈回来,一定奖励你很多很多巧克力,给你签字。当然,如果成绩不好,妈妈也会打你屁股哦!” 那边是一阵欢呼。
接着是甜甜的一声:“妈妈拜拜!” 两星期后,安安又打来电话,她以一种欢愉的声音对我说:“妈妈,数学测验试卷发下来了。我才考了72分。
真的,妈妈,你快回来打我屁股吧!” 我被这种喜悦震惊了。我明白安安的苦心,为了妈妈打屁股的惩罚。
多么痴迷的童心啊,为了一个温馨的梦,竟做出如此可歌可泣的的“壮举”! 自然,我很严厉地批评了安安。责备她如何不理解妈妈,让妈妈为她的学习操心。
并再次撒了个谎,说我又要出差,根本抽不出时间回来看她。她哭了,很委屈地哭了。
她呜咽着说:“我错了。其实,我又撒了个谎,本来,我是想靠考个70分的,可我还是考了97分。
我只是想见到妈妈才撒谎的。我保证以 后再也不叫妈妈操心了……” 一连五天,我每晚都等待着安安的电话,第六天深夜两点,电话机突然急促地响起来。
是一个男子尴尬而迟疑的声音:“请问……对不起……我是安安的爸爸。孩子病了,发高烧,说胡话……一个劲要给妈妈打电话……我知道这样太冒昧,我们素不相识……可是,我不知道。
《司马光警枕励志》 司马光是个贪玩贪睡的孩子,为此他没少受先生的责罚和同伴的嘲笑,在先生的谆谆教诲下,他决心改掉贪睡的坏毛病,为了早早起床,他睡觉前喝了满满一肚子水,结果早上没有被憋醒,却尿了床,于是聪明的司马光用园木头作了一个警枕,早上一翻身,头滑落在床板上,自然惊醒,从此他天天早早地起床读书,坚持不懈,终于成为了一个学识渊博的,写出了《资治通鉴》的大文豪。
《陈平忍辱苦读书》 陈平西汉名相,少时家贫,与哥哥相依为命,为了秉承父命,光耀门庭,不事生产,闭门读书,却为大嫂所不容,为了消弭兄嫂的矛盾,面对一再羞辱,隐忍不发,随着大嫂的变本加厉,终于忍无可忍,出走离家,欲浪迹天涯,被哥哥追回后,又不计前嫌,阻兄休嫂,在当地传为美谈。终有一老着,慕名前来,免费收徒授课,学成后,辅佐刘邦,成就了一番霸业。
《陆羽弃佛从文》 唐朝著名学者陆羽,从小是个孤儿,被智积禅师抚养长大。陆羽虽身在庙中,却不愿终日诵经念佛,而是喜欢吟读诗书。
陆羽执意下山求学,遭到了禅师的反对。禅师为了给陆羽出难题,同时也是为了更好地教育他,便叫他学习冲茶。
在钻研茶艺的过程中,陆羽碰到了一位好心的老婆婆,不仅学会了复杂的冲茶的技巧,更学会了不少读书和做人的道理。当陆羽最终将一杯热气腾腾的苦丁茶端到禅师面前时,禅师终于答应了他下山读书的要求。
后来,陆羽撰写了广为流传的《茶经》,把祖国的茶艺文化发扬光大! 《少年包拯学断案》 包拯包青天,自幼聪颖,勤学好问,尤喜推理断案,其家父与知县交往密切,包拯从小耳濡目染,学会了不少的断案知识,尤其在焚庙杀僧一案中,包拯根据现场的蛛丝马迹,剥茧抽丝,排查出犯罪嫌疑人后,又假扮阎王,审清事实真相,协助知县缉拿凶手,为民除害。他努力学习律法刑理知识,为长大以后断案如神,为民伸冤,打下了深厚的知识基础。
《万斯同闭门苦读》 清朝初期的著名学者、史学家万斯同参与编撰了我国重要史书《二十四史》。但万斯同小的时候也是一个顽皮的孩子。
万斯同由于贪玩,在宾客们面前丢了面子,从而遭到了宾客们的批评。万斯同恼怒之下,掀翻了宾客们的桌子,被父亲关到了书屋里。
万斯同从生气、厌恶读书,到闭门思过,并从《茶经》中受到启发,开始用心读书。转眼一年多过去了,万斯同在书屋中读了很多书,父亲原谅了儿子,而万斯同也明白了父亲的良苦用心。
万斯同经过长期的勤学苦读,终于成为一位通晓历史遍览群书的著名学者,并参与了《二十四史》之《明史》的编修工作。 《唐伯虎潜心学画》 唐伯虎是明朝著名的画家和文学家,小的时候在画画方面显示了超人的才华。
唐伯虎拜师,拜在大画家沈周门下,学习自然更加刻苦勤奋,掌握绘画技艺很快,深受沈周的称赞。不料,由于沈周的称赞,这次使一向谦虚的唐伯虎也渐渐地产生了自满的情绪,沈周看在眼中,记在心里,一次吃饭,沈周让唐伯虎去开窗户,唐伯虎发现自己手下的窗户竟是老师沈周的一幅画,唐伯虎非常惭愧,从此潜心学画。
《林则徐对联立志》 这个故事讲的是清代著名的民族英雄林则。林则徐小时候就天资聪慧,两次机会下,作了两幅对联,这两幅对联表达了林则徐的远大志向。
林则徐不仅敢于立志,而且读书刻苦,长大后成就了一番大事业,受到了后世的敬仰。 《文天祥少年正气》 南宋末年著名的民族英雄文天祥少年时生活困苦,在好心人的帮助下才有机会读书。
一次,文天祥被有钱的同学误会是小偷,他据理力争,不许别人践踏自己的尊严,终于证明了自己的清白,而且通过这件事,更加树立了文天祥金榜题名的志向。 《叶天士拜师谦学》 叶天士自恃医术高明,看不起同行薛雪。
有一次,叶天士的母亲病了,他束手无策,多亏薛雪不计前嫌,治好了他母亲的病。从此,叶天士明白了天外有天,人上有人的道理。
于是他寻访天下名医,虚心求教,终于成了真正的江南第一名医。 《李清照少女填词》 宋代女诗人李清照才思敏捷,一生留下了许多千古绝唱。
她个性爽直、自由、不羁一格,从小就表现出过人的文学天赋。这个故事讲述的就是她触景生情,即兴填词的故事。
《杨禄禅陈家沟学艺》 杨禄禅受到乡里恶霸的欺负,他不甘心受辱。一个人离开了家,到陈家沟拜师学艺。
拳师陈长兴从不把拳法传外人,杨禄禅也不例外。不过,杨禄禅的执着精神终于感动了陈长兴,终于学到了拳法,惩治了恶霸,也开创了杨式太极拳。
《王献之依缸习字》 王献之,字子敬,是东晋大书法家书——圣王羲之的第七个儿子。他自己也是东晋著名的书法家。
王献之三四岁的时候,母亲就教他背诗诵诗,到五六岁的时候,就能够出口成章,顺口吟出几句诗来。和他的哥哥王凝之相比,越发显得机警聪敏,而且还特别喜欢习字。
王献之家有一只大水缸,本片的故事,正与这个大水缸密不可分! 《朱元璋放牛读书》 放牛娃出身的朱元璋,从小连私塾都没有念过,但是他聪颖过人,勤学好问,终于成为建立明朝的开国皇帝。 《柳公权戒骄成名》 柳公权从小就显示出在书法方面的过人天赋,他写的字远近闻名。
他也因此有些骄。
议论文素材之———典型事例1、三国时,曹操率军作战,在行军途中自己的马踏坏了农田里的庄稼。
按照军纪当斩,曹操不掩饰自己的过错,当众割发代首,晓谕三军,受到将士尊敬。2、张广厚小时因算术没考好,升不了初中,华罗庚读初中时,数学考试曾经不及格,可他们都成了杰出的数学家。
3、达尔文小时候的学习成绩远不如他的妹妹,他在老师和父亲的心目中,是一个十分平庸的孩子,甚至还在一般智慧的水准之下。但他以惊人的毅力坚持野外观察活动和室内研究,最终成为举世闻名的生物学家。
4、扁鹊是我国2400年前的大医学家,他没有进过学校,青年时期,为了糊口,在一家客馆里当杂役。后来他结识了一位民间良医,就拜良医为师,决心将来当个名医,于是他刻苦学习,反复钻研,经过10多年的勤奋攻读,实践,他不仅掌握了老师积累的全部知识,而且有了新的创造和发展,因此,他成为战国时驰名各国的良医。
5、马克思是全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伟大导师,为了揭开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秘密,他每天坚持到大英博物馆读书,查阅资料,长时间的大量读书,致使他常做的地方水泥面上磨下了两行沟壕。6、恩格斯只上过中学,但由于长期勤奋学习,他在19岁的时候,就能用几种语言说话和写文章,能阅读几种文字。
这对于他指导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准确的传播共产主义理论有很大的帮助。7、郭沫若从1929年开始研究中国古代社会,当时他觉得仅仅依靠已有的文献资料远远不够,于是开始下功夫研究古文字学,在比较短的时间里他阅读和研究了甲骨文、青铜器铭文,掌握了古文字后,他还觉得不满足,又研究了考古学。
经过多年的努力,他写出了巨著《中国史稿》8、江郎有才尽之时,牛顿在他奠定了力学基石后,科学生涯也走到了终极。9、一只蜜蜂酿造一公斤蜂蜜,需要来回飞30万公里,吸吮1200万朵花的汁液。
10、南北朝时期的大诗人江淹,少年家境贫寒,迫于生活压力,不得不刻苦攻读。由于他才智过人,很受当时人赞赏。
到了晚年,他进了仕途,作了高官,功成名就,生活富贵,再也不为生计而奔波。生活上没有了压力之后,文思也随之枯竭,再也没有明篇传世了。
这就是“江郎才尽”的出处。江淹的悲剧同那棵树苗的夭折是何等相似啊!11、周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12、公元前99年,司马迁正潜心写作《史纪》时,因李陵事件,遭到惨无人道的“腐刑”。这对他来说不能不说是一次极大的摧残和耻辱。
在逆境中他想到了死。但更多的是想到不能轻生,因为他的宏愿还未实现,伟业还未完成。
他从先圣先贤在逆境中奋起而有所作为的事迹中得到启发,在狱中,他含垢忍辱,磨砺心志;出狱后,勤奋耕耘,发愤写作,废寝忘食,夜以继日,终于写出了《史纪》。13、上海同济大学校长、力学、桥梁专家李国豪教授,住在“隔离室”时,没有纸张,没有料,报纸的边角、中缝,就是他演算的“广阔”天地。
放他回家后,实验室是不敢去的。于是,妻子的发夹,孩子的乒乓网架,缝纫机的梭心就成了他的实验工具。
他终于写成了10多万字的专著桥梁扭转理论――《桥梁的扭转,稳定的振动》,填补了世界桥梁理论的空白。14、美国盲聋女作家、教育家海纶。
凯勒一岁半时因病丧失了视觉和听力,这对于一般人来说是不可想象的,不可忍受的痛苦。然而海纶并没有向命运屈服。
在老师的教育帮助下,他凭着坚强的毅力战胜了病残,学会了讲话,用“手指”听话,并掌握了5种文字,24岁时,他以优等成绩毕业于著名的哈佛大学拉德克利夫女子学院。以后她把毕生的精力投入到为世界盲人、聋人谋利益的事业中,曾受到许多国家政府、人民的赞扬和嘉奖。
15、贝多芬是德国著名作曲家,28岁那年得了耳病,到57岁逝世,中间20多年的岁月,却是在与可怕的聋疾苦战。面对着命运的挑战,他呼喊着:“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的确,贝多芬没有向命运屈服,他在有限的生命中,从不放弃任何作曲的机会,他的大部分作品都是产生在这个时期,直到完全聋了,他还不愿停下他手中的笔,继续作曲。
他以顽强的精神终于在逝世前几年写成了一生中最著名最富有战斗力的作品《第九交响曲》。16、“镭的母亲”居里夫人,再提炼纯镭的过程中,不知经历了多少挫折。
一次次实验,一次次失败。有一次实验,连租的试验室也爆炸了。
然而,居里夫人并没有就此止步,而是更加奋力拼搏。除了少量时间睡眠外,他把全部时间和精力都花在了她的事业上了。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一公斤一公斤地冶炼矿渣,一只炼完了好几十吨,终于在1902年1月的一个深夜,世界上第一粒纯镭在居里夫人的玻璃器皿中结晶了。
“汉贼”“乱臣”的骂名只是用来套住对前朝愚忠的愚民的绳索。识得时务的人,谁说曹操不是英雄?"破黄巾,灭袁绍,平袁术,诛吕布:败张鲁,收刘表。挟天子以令诸侯",这--切无不表现出曹操杰出的军事才能和高超的政治手腕。"酾酒临江,横槊赋诗",高唱"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更是表现出他广阔的胸襟和浪漫的情怀。
以当今全面发展的观点看,纵观整部《三同演义》,哪个人像曹操这样集军事、政治、勇气、谋略、才气集于一身呢?诸葛亮也比不上,他没有狠辣的手段,所以会有宦官黄皑坏计:没有豪迈的诗情,所以要借吟前人《梁父吟》抒志:没有严格的惩罚制度,让李严延误的军粮阻断了伐魏的征途。
曹操是一个强人,有巧取豪夺的能力,横冲直闯的勇气,抑强扶弱的智慧。
他的产生既是个人际遇,也是历史的选择。
曹公,生而不能与之交游,真人生一大憾事。
没有主题啊?议论什么啊?
人们都想在事业或学业上有所成就,但是,只有一部分人取得了胜利,而相当一部分人却陷入失败的苦痛之中。这是为什么呢?
俗语说“功到自然成”。按理说那些失败者完全可以尝到胜利的喜悦,但他们往往缺少一种 胜利的必要条件,那就是坚持。这就是他们失败的原因。上边的俗语中所提到的“功到”其 中已经隐含了“坚持”的意思。可见,一个人要想取得学业上或事业上的成功,除了个人的 努力之外,坚持也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条件。
坚持能够使人取得事业和学业上的成功。 那些失败者往往是在最后时刻未能坚持住而放弃努力,与成功失之交臂。曾记得德国一位化 学家在海水中提取碘时,似乎发现一种新元素,但是面对这繁琐的提炼与实验,他退却了。当另一化学家用了一年时间,经过无数次实验,终于为元素家族再添新成员——溴而名垂千古时,那位瑞典化学家只能默默地看着对方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之中。这两位化学家,一位坚持住了,取得了胜利;另一位却没有坚持住,未能取得成功。可见,能否坚持是取得胜利的最后一道障碍。在最黑暗的时刻,也就是光明就要到来的时刻,越在这样的时刻,越需要坚持。因为坚持就是胜利。
“简单”就是快乐——题记
一富翁背着许多金银财宝去寻找快乐,他走南闯北,跋山涉水,累得筋疲力尽也没有找到快乐,沮丧地倒在山路旁喘粗气。一农夫背着一大捆柴草从山上下来,富翁对农夫说:“我是个富翁,请问,为何找不到快乐呢?”农夫放下背上沉甸甸的柴草,揩着汗水说:“其实快乐很简单,放下了,不就是快乐吗?”富翁顿时开窍:自己背负那么贵重的财宝,怕别人抢劫,恐他人暗害,整天忧心忡忡,快乐从何而来?于是,富翁将珠宝和钱财接济给穷人,以慈悲为怀,一心专做善事,尝尽了人间快乐的味道。
事实上,腰缠万贯的富有和功成名就的潇洒并不一定让人快乐。而把自己摆正位置,懂得简单生活,把握好现在,知道适时进退、取舍得当,工作得心应手,生活有滋有味,便会使快乐时时刻刻伴随在身旁。
诗人爱默生曾经说过:“简单就是快乐!一个人淡出日常烦琐和焦虑,简单安静的生活,这就是快乐!”的确,人简单了,就能够抛却繁杂的欲念、除去杂乱的苦痛、拒绝杂事的纷扰,不对外在的财富、名誉、容貌等进行刻意追求,而选择自然、真实、洒脱、快乐、轻松地生活,不为生活所累,安然享受生活;人简单了,人生目标就会专一,就能产生专心致志、锲而不舍的原动力,产生钢铁般的坚强意志和坚忍不拔的毅力,对既定的人生目标进行执著追求,在奋力拼搏的过程中体会到快乐;人简单了,就会用欣赏的眼光看待身边的一切,凡事尽力而为,而不是刻意模仿别人或者抹煞自我。简单不仅是面对生活、摒弃复杂、还原生活本质,在最单纯的时间做最实在的事情,而且也是只取自己真正的所需、做自己喜欢的事情。简单不是简陋、单调和空虚,而是制造一个轻松空间,使心灵得到充实。
实际上,生活是一个由简单走向复杂,然后由复杂走向简单的过程。将生活简单化,把复杂的过程简单化,把内在的实质表现出来,是一种简单的美。这种美,是一种表现真实自我,让自然沐浴身心,在静与动之间寻求平衡的美,是一种丰富、健康、平凡、和谐与悠闲,是一种无私、超凡脱俗,更是轻松地挖掘生活深度,对生活产生促进的一种力量。
简单是人生景致中最美丽的姿势。选择了简单,就选择了快乐,精神与心情就会从中得到滋润,灵魂得以宁静,精力得以充沛,美德更加芬芳。简单点,快乐就会与你同行!
故事一 一天,莫泊桑从邻人那里听来几个故事,觉得很新鲜很生动,于是就打算在这些故事的基础上写小说。
但是心里有点拿不准,就跑去请教福楼拜。他在导师面前把故事讲了一遍后,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这些故事内容丰富,足够写出作品来。”
然后期待大师的意见。福楼拜望了望这位虔诚的年轻人说:“我看你还是别写这些故事为好,希望你做一做这样的练习,骑着马出去走一圈,一两个钟头以后回来,再把自己所看到的一切记下来。”
莫泊桑听了导师的话,打消了听取别人的故事来写故事的主意,并按照导师的说法骑着马出去跑了一圈,回来写出了自己的所见所闻。他按照这种方法练习了一年之久,终于写出了一篇著名的短篇小说《点心》。
故事二 福楼拜把莫泊桑当作弟子后,经常教导莫泊桑观察要细致,要能发现所描写对象的特点。他说:“当你走过一位坐在他门口的杂货商的面前,一位吸着烟斗的守门人的面前,一个马车站的面前的时候,请你给我画出这杂货商和这守门人的姿态,用形象化的手法描绘他们包藏着道德本性的身体外貌,分使得我不会把他们和其他杂货商、其他守门人混同起来,还请你只用一句话就让我知道马车站有一匹和它前前后后50匹是不一样的。”
故事三 福楼拜强调写作的独创性。莫泊桑初学写作时,常去福楼拜家,拿出一些试作请他指教。
福楼拜对莫泊桑说:“如果一个作家有他的独创性,首先就应该表现出来,如果没有,就应该去获得。”如何获得呢?福楼拜说:“对你所要表现的东西,要长时间很注意地去观察它,以便发现别人没有发现过和没有写过的特点。
任何事物里,都有未曾被发现的东西,因为人们用眼观看事物的时候,只习惯于回忆起前人对这事物的想法。最细微的事物里也会有一点点未被认识过的东西。
让我们去发掘它。为了要描写一堆篝火和平原上的一株树木,我们要面对着这堆火和这株树,一直到我们发现了它们和其它的树其它的火不相同的特点的时候。”
第一则故事强调观察的重要性,因为自己的所见所闻的事物有自己的真实的感受和体验,写起来易生动感人,以此为素材容易写出成功的作品。第二则故事告诉我们,观察要细致,要能发现所描写对象的特点。
第三则故事强调写作的独创性,并告诉我们独创性来自对事物长时间的观察,要通过长时间的观察发现别人没有发现过和没有写过的特点。 少年朋友们,大师的方法对正学写作的你依然具有指导作用,请平时注意观察、学会观察吧!说不定不久的将来,你也会成为一位文学巨匠呢! 1963年,我上初三,写了一篇作文叫《一张画像》,经我的语文老师推荐,在北京市少年儿童征文比赛中获了奖。
一天,语文老师拿着厚厚一个大本子对我说:“你的作文要印成书了,你知道是谁替你修改的吗?”我睁大眼睛,有些莫名其妙。“是叶圣陶先生!”老师将那大本子递给我,又说:“你看看叶老先生修改得多么仔细,你可以从中学到不少东西!” 我打开本子一看,里面有这次征文比赛获奖的20篇作文。
翻到我的那篇作文,我一下子楞住了:映入眼帘的是红色的修改符号和改动后增添的小字,密密麻麻,几页纸上到处是红色的圈、钩或直线、曲线。 回到家,我仔细看了几遍叶老先生对我作文的修改。
题目《一张画像》改成《一幅画像》,我立刻感到用字的准确性。类似这样的修改很多,长句断成短句的地方也不少。
有一处,我记得十分清楚:“怎么你把包几何课本的书皮去掉了呢?”叶老先生改成:“怎么你把几何课本的包书纸去掉了呢?”删掉原句中“包”这个动词,使得句子干净了也规范了。而且“书皮”改成了“包书纸”更确切,因为书皮可以认为是书的封面。
我虽然未见叶老先生的面,却从他的批改中感受到他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如春风拂面。 叶老先生在我的作文后面写了一则简短的评语:“这一篇作文写的全是具体事实,从具体事实中透露出对王老师的敬爱。
肖复兴同学如果没有在这几件有关画画的事上深受感动,就不能写得这样亲切自然。”这则短短的评语,树立起我写作的信心。
这一年暑假,语文老师找到我,说:“叶圣陶先生要请你到他家做客!”我感到意外:像叶圣陶先生这样的大作家,居然要见一个初中学生! 那天下午,天气很好。我来叶老先生住的四合院。
刚进里院,一墙绿葱葱的爬山虎扑入眼帘。夏日的燥热一下子减少了许多,阳光都变成绿色的,像温柔的小精灵一样在上面跳跃着闪烁着迷离的光点。
叶老先生见了我,像会见大人一样同我握了握手,一下子让我觉得距离缩短不少。我们的交谈很融洽,仿佛我不是小孩,而是大人,一个他的老朋友。
他亲切之中蕴含的认真,质朴之中包容的期待,把我小小的心融化了,以至不知黄昏的到来。落日的余晖染红窗棂,院里那一墙的爬山虎,绿得沉郁,如同一片浓浓湖水,映在客厅的玻璃窗上,不停地摇曳着,显得虎虎有生气。
我应该庆幸,自己第一次见到作家,竟是这样一位人品与作品都堪称楷模的大作家。“文章应该怎样做,我 说不出.因为自己的作文, 是由于多看和练习.此外 并无心得和方法。”
鲁迅是 文幸大家,他如此谈,固然 与他的谏迸,不好。
什么叫“自然界”?这三个普通的字组合在一起却让我们产生敬畏。千百年来,人们都在与自然界打交道,在这个过程中,人类越来越懂得如何在自然中生活。这不仅是一种状态,这还是一种境界,这更是一种本能。
晋代的陶渊明,你是后人的典范。多少人都向往你那种“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生活,你远离闹市,远离尘嚣,只是为了与大自然做最亲密的接触。你懂得如何与大自然打交道,因为在隐居中你拥有了淡然的心态,豁达的胸怀。
庄周,你的境界是无数人向往却又无法企及的。人们都知道“庄生晓梦迷蝴蝶”,人们也都知道你愿意做水中的小鱼。你在自然中生活,你的思想触摸着身旁的一草一木。你懂得如何与大自然打交道,因为草因你而茂盛,水因你而清。
在5.12地震中倒下的“短信妈妈”,你的行为让多少人动容。你双膝跪地,仿佛在向大自然祈求。你祈求她不要伤害你的孩子,哪怕夺走你的生命。你懂得如何与大自然打交道,因为在自然伤害你的时候,你却为生命撑起了一片天。
在孤岛上的汶川县委书记王斌,你是13亿中国人的挂念。你不仅没有倒下,还组织大家积极展开生产自救。你始终站在与死神抗争的第一线,你始终站在与大自然战斗的最前沿。你懂得如何与大自然打交道,因为你知道,生命才是最神圣的。
我们向往自然,我们敬畏自然,我们却不怕自然灾害。我们追求与自然和谐相处,我们希望自己能如水般清澈,如草般茂盛。我们喜欢恬静的生活,我们喜欢清新的空气。但当自然向我们发起挑战时,我们也绝不会退缩。人是因自然而生的,但却不会因自然而亡。透过源远流长的历史,我们更加懂得与大自然相处,在自然中生活,我们培养了一种韧劲。我们懂得利用自然求得安稳,我们知道追求自然提升境界,我们更明白在灾难后我们会一如既往,我们更清楚人与自然是永恒的主题。
在自然中生活,我们变得淡然。在自然中生活,我们变得睿智。在自然中生活,我们懂得感恩。在自然中生活,我们学会坚韧。所以我们要学会与大自然和睦相处,共同构建一个美好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