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证明,太极拳作为中国民间传统体育项目,具有明显的养生健身功效。
(1)有利于微循环系统。微循环是指微动脉与静脉之间微血管中的血液微循环。正常情况下,微循环血流量与人体组织、器官代谢水平相适应,使人体内各器官生理功能得以正常进行。现代医学证明,人体步入衰老、高血压、糖尿病及许多心脑血管疾病都与微循环有密切关系。在习练太极拳时,心静体松、动作协调,以意导气,通过身体的伸缩旋转运动和内气在周身各个部位的畅流,就能在很大程度上激活遍布全身的毛细血管,促进微血管的自律运动,加速微循环。
(2)有利于有氧代谢。太极拳的技术特点决定了太极拳为运动负荷适中的健身活动。适中的运动量可使新陈代谢处于适宜的状态,无论是能量物质的供应,还是代谢产物的排放,都在一个比较有序的状态下进行。
(3)有利于中枢神经系统。大脑是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神经系统的中枢。大脑的结构与功能对人的智慧与思维具有重要影响。进行太极拳锻炼,可使脑细胞减少的状况得以改善,使大脑功能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现代社会的生活和工作节奏使大脑皮层相应区域长期处于高度兴奋的紧张状态,容易导致交感神经过度兴奋,太极拳运动中有意识地运用意念调节中枢神经系统兴奋与抑制过程的相互转换,可提高植物神经系统的功能,促使人体处于全面、协调的运动状态。太极拳对老年人的心功能有明显的提高作用,对细胞的发育和延缓衰老具有重要影响。
(4)有利于呼吸系统。呼吸系统的功能对人体的健康状况有着重要的影响。大量的研究表明,通过太极拳的练习能够有效地增大肺活量,改善肺组织结构,并对各种呼吸系统疾病有良好的治疗作用。经观察,长期从事太极拳练习的肺结核患者的肺活量有明显增加,而且对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等各种疾病有良好的治疗作用。说明太极拳可以提高练习者的肺通气功能。
总的来说,太极拳对人体的作用很大。练拳时,以腰为轴,全身上下、肌肉关节、四肢百骸,都可得到活动,这促进了肌肉紧实,关节灵活,防止骨质疏松及变形。 练拳时要求精神集中,意念专一,因而加强了对神经系统的训练,可以提高它的主导作用和调节功能。又由于它动作轻捷圆活,刚柔相济,练后轻松愉快,消除焦虑,可以促进对事物的兴趣,提高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情绪。
太极拳的最大优点在于其适中的运动强度,内外俱修的练功方法,广泛的适应群体。据资料报道,世界一些发达国家已将太极拳列入医学范畴,将其作为医学的一个分支,命名为替代医学。太极拳是一门多学科组成的综合性科学,定会像其他科学一样,焕发出强盛的生命力。
综合上述,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太极拳对人体身心健康的良性改善是完全可以肯定的,不论是身体上还是心理上都对人有着很大的好处。太极拳不只是武术,还是健身术、养生术、健心术,尤其在医学上作为一种医疗康复手段很起作用。但任何事物都不是绝对的,并不能说练拳就治百病,甚至长生不老,而是对某些疾病有治疗作用,并有调节心理的作用。太极拳是一种老少皆宜的养生健身运动。
练了就知道了。单纯太级拳本身其实用处比较局限,主要是坚持练习太极拳这个行为,对心还是有些好处。
太极拳练习讲究整劲,身体一动无有不动,另外腰是中枢,腰活动开了对气血都有好处。另外它很柔软,讲究松活。松活练习,比单纯的拉伸,还有紧松练习,静态张力练习,静心练习都不一样。很独特。对于缓解各方面的疲劳都有好处。
太极拳运动量可以控制,方法对的话,不容易伤身体,随时随地都可以练习,对场地也没有要求。徒手练习。
练太极拳对于体形以及气质也有明显的影响。更直了。气质也会更无畏。自然。
打太极拳对神经系统的影响(一) 根据近年来生理学的发展,特别是许多生理学家对中枢神经的研究,使我们更进一步地认识了中枢神经系统对人体的重要作用。
我们知道,神经系统,尤其是它的高级部分,是调节与支配所有系统与器官活动的枢纽。人类依靠神经系统的活动(通过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以适应于外界环境并改造外界环境。
人依靠神经系统的活动,使体内各个系统与器官的机能活动按照需要统一起来。因此,任何一种锻炼方法,如果能增强中枢神经系统的机能,对全身来说就有很好的保健意义。
太极拳的优越之点就在于此。 练习太极拳,要求"心静",注意力集中,并且讲究"用意",这些都对大脑活动有良好的训练作用。
此外,从动作上来讲也是如此,练习太极拳时,动作需要"完整一气",由眼神到上肢、躯干、下肢,上下照顾毫不散乱,前后连贯,绵绵不断,同时由于动作的某些部分比较复杂,需要有良好的支配和平衡能力,虼诵枰 竽栽诮粽诺幕疃 峦瓿桑 庖布浣拥囟灾惺嗌窬 低称鹱叛盗返淖饔茫 佣 岣吡酥惺嗌窬 低辰粽哦龋 钤酒渌 低秤肫鞴俚幕 芑疃 忧苛舜竽苑矫娴牡鹘谧饔谩?br /> 太极拳是一种很有兴趣的运动,经常练习的人都有这样一种感觉:练架子的时候,周身感觉舒适,精神焕发;练"推手"的时候,周身感觉活泼,反应灵敏。这些都有是练拳的人情绪提高与兴趣浓厚的证明。
情绪的提高在生理上是有重要的意义的?quot;情绪"提高,可以使各种生理机制活跃起来。许多试验都证明,做一种运动里用体力之前,仅仅是精神的影响就可以使血液的动力过程、气体代谢等发生改变。
对患难与共某些慢性病的人来讲,"情绪"的提高更为重要。经不仅可以活跃各种生理机制,同时能够使病人脱离病态心理。
这对治疗功效来讲很重要。以上例子都充分说明,练习太极拳对中枢神经系统有着良好作用。
打太极拳对心脏血管系统的影响(二) 太极拳对心脏血管系统的影响,是在中枢神经活动支配下发生的。就太极拳动作的组成来说,它包括了各组肌肉、关节的活动,也包括了有节律的呼吸运动,特别是横膈运动。
因此它能加强血液及淋巴的循环,减少体内的淤血现象,是一种用来消除体内淤血的良好方法。 我们知道,全身各部骨骼的周期性的收缩与舒张,可以加强静脉的血液循环,肌肉的活动保证了静脉压力。
呼吸运动同样也能加速。这一点在练习太极拳的过程中表现得非常明显。
太极拳的动作舒展,胸部不要紧张,而且要求有意识地使呼吸与动作适当配合,这样就可以使呼吸自然,呼吸的效果就会增加,这也就更好地加速了血液与淋巴的循环。我们经常见到,当一个人胸部、肩训、肘部肌肉紧张用力时,由于胸廓固定,吸气受到限制,结果血液循环发生障碍,练者产生面红耳赤、颈部血管弩张的现象。
练太极拳时就没有这种现象。 打太极拳,很多动作、姿势要求气向下沉,即所谓"气沉丹田",这是一种横膈式呼吸,它在医疗与保健上都有作用。
胳肌与腹肌的收缩与舒张,使腹压不断改变。腹压增高腹腔的静脉受到压力的作用,把血液输入右心房,相反当腹压减低时,血液则向腹腔输入。
这样,呼吸运动就可以改善血液循环的状况,加强心肌的营养。此外,横膈的运动又可以给肝脏以有规律性的按摩作用,是消除肝脏淤血、改善肝脏功能的良好方法。
所以经常练习太极拳,对预防心脏各种疾病及动脉硬化创造了良好条件。 北京运动医学研究所的调查证实,经常打太极拳对心脏血管系统影响良好。
他们对两组老人进行了机能实验(在一分钟之内,上、下四十厘米高的板凳十五次)结果证明,太极拳组老人心血管功能较好,三十二名老人中除一名不能完成这种定量负荷外,其余都能完成,而且血压、脉搏的反应也都正常。相反,对照组的老人,年龄越大,完成定量负荷的人越少,出现机能实验不良反应类型(如梯形上升型及无力型反应)的人越多。
心电图的检查也同样证明了这点。心电反应异常的,太极拳组只占百分之二十八点二,而对照组的一般老人则占百分之四十一点三。
从这些观察结果不难看出,经常打太极拳可以使心脏冠壮动脉供血充足,心脏收缩有力,血液动力过程良好。 不仅如此,由于经常打太极拳,提高了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机能,改善了体内各器官之间的协调活动,使迷走神经紧张度增高,各器官组织的供血、供氧充分,物质代谢也得到改善,因而,常打太极拳的人发生高血压病及动脉硬化的较少。
太极拳组的平均血压为134.1/80.8毫米汞柱,对照组老人为154.5/82.7毫米汞柱。动脉硬化率,太极拳组是百分之三十九点五,一般老人为百分之四十六点四。
从身体检查证明,经常打太极拳对保持肺组织的弹性、胸廓活动度(预防肋软骨骨化)、肺的通气功能及氧气与二氧化碳的代谢功能都有很好的影响。太极拳组的老人的胸部呼吸差及肺活量都比对照组的大。
这是因为经常打拳,胸部呼吸肌及膈肌有力,肺组织的弹性好,肋软骨骨化率低。对于已有肋软骨骨化的老人来说,太极拳深长细匀的呼吸和腹肌膈肌活动,即能增加透气功能,又能通过腹压有规律的改变,使血流加速,增进肺泡的换气功能,这都有利。
杨振铎大师对练太极的好处曾总结了许多方面,其中主要的好处如下: (一)太极拳有养生作用,亦称养生学。
有许多同志通过太极拳的活动锻炼,慢性疾病无形中消失了。这也是一种医疗治病的手段。
60年代我去上海,上海的医生在给慢性病人开处方时,就建议打太极拳。因为打针吃药效果不明显,然而通过练拳效果很好。
现在医生也采用这种方法,药物和锻炼相结合。 山西于1982年成立了杨氏太极拳协会,至今已有23年了。
那时会员只有200多人,现在发展到近2万人,有60多个分会。其中有不少慢性病患者,如半身不随的、神经衰弱的、心脏不好的、冠心病的、等等。
通过太极拳活动,病情逐渐消失,体格日益建壮。有些同志不但自己受益,而且希望别人受益,有些慢性病患者,现在成了太极拳协会的老师,是杨氏太极拳协会的骨干力量。
在太极拳开展活动中做了很多工作,为人类造福做出了贡献。这方面的事例举不胜举。
练杨氏太极拳就象写功笔楷书一样,一笔一画的写。它讲究一招一式,清清楚楚,要求每式要有定势。
所以它的架子出来比较端正,姿势舒展,再加劲的内涵,练出来它的形象在武术项目中比较优美。不仅中国人爱好,许多外国人都说它是“东方舞蹈”,“东方文化的瑰宝”。
能强身健体,修心治病,是西方体育无与伦比的。 (二)太极拳有陶冶情操的作用。
太极拳要求动静结合,在习练过程中,要思想集中,处于平静状态。一般人们通过活动,都感到良好。
太极拳如果现在只局限于二人搏斗,就不会发展到今天这么大的适应面。它随着时代的发展需要由单纯的武术发展为多功能的活动项目。
参与的人越来越多,老少皆宜,不分性别,不分老幼,不分脑体劳动,它的适应性强。现在很多体力劳动者也参加这项活动,因为它能起到调节的作用。
一般的劳动是局部劳动,精神系统没有得到调节。通过太极拳活动,不论体力劳动还是脑力劳动都能达到体内平衡。
“平衡”是中国太极拳的精髓,它能使身体内部疏通经络,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等。杨氏太极拳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动作平稳缓和,式式均匀。
比如心脏病患者,其心脏很脆弱,还有肝炎,都需要新鲜血液,凡是运动都能促进血液循环。但是激烈的运动对他们不适宜,接受不了。
比如有心脏病的人,不能练武术中的长拳,它的动作比较激烈,劲形于外,一般的人接受不了。而练太极拳可以,它的动作缓慢、柔和、均匀。
他们都能接受。只要坚持活动锻炼效果就明显。
“流水不腐,户枢不蠢”,意思是流动的水不会臭,经常转动的门轴不会被虫蛀,就是这个道理。 有不少同志有神经衰弱症状。
主要是大脑过度兴奋,不能自我抑制,经常失眠,越想睡越睡不着,就越兴奋。在医学上叫植物神经紊乱,失调不平衡。
练太极拳能使紊乱的神经协调、平衡。因为太极拳要求“静”,思想集中,精神贯注,排除杂念,只想练拳,思想处于高度集中,另一方面活动增加了体力疲劳,逐渐睡眠就正常了。
如果在睡前练上一趟,信号来的更快。很多同志的神经衰弱就是通过规律性的活动好了的。
练太极拳不仅神经衰弱能痊愈,对高血压也起作用。一般高血压都伴随着心脏病,属于循环系统。
此病大部分由精神因素所致。因为精神、情绪是人的一种心理变化,心情愉快时脉搏、呼吸、血压、消化液的分泌。
新陈代谢等都处于平衡、协调状态。反之,情绪不好,生点气,马上血压就增高。
如果能经常保持精神愉快,心胸开阔,情绪稳定,血压就会正常。这种“精神因素”从药物中难于索取。
但在练拳活动中能够获得。这种病要求“心静”,环境“安静”,同样练拳也要求“心静”、“体松”,环境“清静”,二者统一在“静”中,在“静”中进行活动。
思想集中,气沉丹田,气沉下去大脑感到清新,一般说静着顺,气血畅,感觉舒服,反之,气血上涌,就感到头昏、心烦,血压就起变化了。如果气沉丹田,气血比较舒畅,大脑就很清楚。
特别是头正颈直,身体各部位自然舒展,在心理上始终保持安静状态,练拳后就感到很轻松愉快、血压也就稳定了。这就希望老年朋友们既要练功法,又要练功德,即修心养性,陶冶情操,要心胸开阔,豁达乐观。
美国哲学家斯奥塞有句名言:“生命的潮汐因快乐而升,痛苦而降”。 练太极拳,贵在坚持。
“坚持”,说着容易,做着难。比如,国家规定的工间操,都知道是好事,有利于工作,有利于身心健康,坚持下来很不容易。
虽是法定的时间,但坚持的单位并不多,慢慢就自流了。现在开展的全民健身计划,所有的人都要参加体育运动,选择哪项活动,要有正确地认识。
根据大部分人的家好,是不习惯那种激烈有刺激的活动项目,如足球,它能牵动亿万人的心弦。但参与活动的仅有几十个人。
所以有些活动观赏可以,亲自参与不容易,这就需要考虑,哪项运动适合自己。 我认为太极拳就很好,老幼皆宜,场地简单,器材简便,受益较快,易于推广,初练时有些艰苦,但能把你的生活练甜,把你的体格练美,即使年老了举首投足也是很美的。
有人说杨氏太极拳的就是适合中老年人,当然是中老年人练比较好。但是年纪轻的人练也很好,不仅青年,少年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