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先搞清楚一下事实: 活佛是汉人对再来者的一种俗称。
藏族人将乘愿再来的修行大德称为:朱古或祖古,是再来的意思,是一个法号,不能随便称呼,也就是我们口中说的转世。也将他们称为仁波切,仁波切是希罕的,贵重的等等意思。
一位仁波切不一定是一位祖古,但基本上所有祖古都被称为仁波切。 再来回答你的问题: 西藏每一座寺院都会有一位堪布,相当于汉地的方丈。
如果这座寺院由一位大德建立,那么多数会是这位大德的转世担任这座寺院的堪布。如果是归属于某一大寺院的下一级寺院,那这座寺院的堪布就有可能由她的母寺院委派。
所以西藏很多寺院都有他们的祖古(你说的活佛),但不一定每一座都有吧。
西藏哲蚌寺,位于拉萨西郊格培山(积善山)的山腰上,明永乐 十四年(1416)建成,哲蚌为藏语音译,意为“米堆”。
因为哲蚌寺建筑错落重叠,以白色为主调,犹如米堆,故名之。其与甘丹寺、色拉 寺合称藏传佛教格鲁派拉萨三大寺。
该寺僧人定额为七千七百 人,为西藏地区最大的寺院。 佛殿以错钦大殿最为壮观,这是一座 典型的扎仓建筑,其平面按转经礼仪布置,由门厅或前廊围成的天 井、经堂、佛殿组成一个整体建筑,经堂为主要部分,近2000平方 米,有立柱一百八十三根,可容纳九千喇嘛诵经。
经堂中部凸起天 窗采光,天窗周围满挂彩色唐卡、帷幕,造成庄严的宗教气氛。 大 殿二层为藏经堂,其中经架无隙,三藏皆备。
二、三、四世达赖的灵 塔设置于错钦大殿的配殿。寺西南方的甘丹颇章宫,约建于明嘉 靖九年(1530),为达赖二、三、四世居住的地方,历代达赖以该寺为 母寺,掌管西藏地方政教大权,拉萨学经的僧人皆入寺。
因而,哲 蚌寺在藏传佛教中地位非常显要。
西藏寺庙多为具有一定文物和历史文化价值的场所,如大昭寺、哲蚌寺、色拉寺、甘丹寺、扎什伦布寺、萨迦寺等数十座主要寺庙被列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自20世纪80年代初到20世纪末,中央政府和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先后投资3亿多元,用于文物古建筑维修保护工作,重点对布达拉宫、古格王国遗址、托林寺、大昭寺、扎什伦布寺、甘丹寺、桑耶寺等重要文物单位进行维修保护。2001年,国家又投资4000多万元,全国16个省市援助西藏文物保护经费达400多万元。
"十五"期间(2001-2005),国家投资3.3亿多元,对布达拉宫、罗布林卡、萨迦寺和卡若遗址进行包括古建筑维修、周围环境整治、安装消防设施及检测体系等内容的保护工程。
那是灌顶原为古 印度 帝王即位的仪式。
佛教密宗效此法,凡弟子入门或继承阿闍梨位时,必须先经本师以水或醍醐灌洒头顶。灌谓灌持,表示诸佛的护念、慈悲;顶谓头顶,代表佛行的崇高。
唐 法崇 《佛顶尊胜陀罗尼经疏》:“所谓灌顶者,若初修道者,入真言门先访师主大阿闍梨,建立道塲,求灌顶法,入修三密,愿证瑜伽,犹如世间轮王太子,欲绍王位,以承国祚,用七宝瓶,盛四大海水,灌顶方承王位,故号佛子。” 唐 顾况 《行路难》诗之三:“岂知灌顶有醍醐,能使清凉头不热。”
《蒙古源流》卷八:“至 蒙古国 ,与汗灌顶,病立愈,遂兴禅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