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成都日报锦观
温江区万春镇:轨道为笔 绘就公园城市乡村振兴新图景
在成都建设公园城市示范区的生动实践中,成都市温江区万春镇——这座镶嵌在国家级生态示范区核心地带的千年古城,正经历着一场由轨道交通引发的深刻变革。作为地铁19号线的终点站,金星站的建成,彻底重塑了万春的战略坐标:一头紧密连接“双机场”这一开放门户,轻松融入“30分钟空港圈”;另一头则牵手“双遗”这一文化与生态瑰宝。而即将于8月至9月启动试运行的直通金星站公交专线,将让这一枢纽优势更加凸显。
万春镇以“轨道快线”为强大引擎,深耕“舌尖上的万春”品牌,积极探索“三产融合”新路径,生动展现了国家级生态价值转化与乡村振兴战略在成都平原的落地成果,成为公园城市乡村表达的鲜活范例。
千年古城
变身区域枢纽新坐标
轨道交通快线的到来,彻底改变了万春的战略定位。如今的万春,一头融入“双机场30分钟交通圈”,能快速直达双流国际机场与天府国际机场;另一头串联起都江堰—青城山世界文化遗产与大熊猫栖息地世界自然遗产,从昔日的“生态腹地”摇身一变,成为全球链接的“黄金走廊”。
依托“双机场”枢纽,万春启动了TOD综合开发,引入了临空商务、跨境贸易等高附加值业态。据统计,全镇新增注册企业同比增长显著,其中航空关联与高端文旅康养企业的占比不断攀升。同时,万春立足自身生态优势,打造“轨道上的田园牧歌”,创新推出“轨道+生态采摘”“轨道+精品民宿”等模式,让传统的花木产业成功转型为“观光+体验+消费”的综合体,实现了生态价值向经济价值的高效转化。
百味万春
激发三产融合新活力
“来温江必尝万春卤菜”,这句流传百年的老话,在轨道经济的推动下重焕生机。轨道交通将万春卤菜、酥肉豆花等美食串联成经济带,吸引了众多游客专程前来“打卡”。当地顺势而为,建设 “川味美食文创园”,推动传统技艺与现代产业、数字经济深度融合。不少花木企业也纷纷尝试“花木+美食”的跨界发展,一个以美食IP为核心、融合一二三产的产业集群正在蓬勃兴起。
枕木经纬
勾勒城乡共生新画卷
万春借助轨道交通打破了城乡界限,构建起产业融合、人城共生的体系。沿着“轨道田园线”,当地布局了智慧农业,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体验;医药健康等主导产业积极对接轨道交通装备需求,规划建设零碳产业园;依托“双遗”带来的庞大客流,不断完善文旅全链条服务。
以“轨道新城”为核心,万春建设了人才公寓、科创中心,推动“厂区变社区、园区变城区”,促进了人口规模的稳步增长,实现了从“产城人”到“人城产”的深刻转变。
万春的实践充分证明,交通是撬动区域发展的先导力量,生态环境是支撑高质量发展的坚实根基,特色产业是激活乡村振兴的关键密钥。“轨道+”的创新模式,有效破解了城乡二元结构难题,为促进城乡要素自由流动、优化产业空间布局、引导人口合理集聚贡献了具有普适价值的“万春方案”。
如今,万春镇正以轨道为笔、生态为底、美食为韵、产业为墨,在成都公园城市的壮阔画卷上,奋力书写着乡村表达的创新篇章。这不仅是古城的华丽转身,更是西部地区探索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路径的嘹亮号角。轨道铺就发展路,卤香漫卷产业兴——万春实践,正以其前瞻视野与创新活力,奏响新时代乡村振兴与公园城市建设的强音!万春镇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