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的规定,结合本公司的实际,对公司各单位建立职业卫生档案,员工个人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简称“两档”,并由专人保管。
二、职业卫生档案包括:1、企、事业单位职业卫生记录卡;2、厂区各生产单位职业病危害因素分布平面示意图、厂区各生产单位重点职业病危害因素分布平面示意图;3、厂区各生产单位工艺流程简图(用箭头表示);4、各生产单位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人员一览表;5、各生产单位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人员作业人员登记卡;6、职业病危害、职业中毒记录卡;7、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汇总资料;8、职业病危害因素程度分级管理表;9、职业中毒事故报告与处理记录表等;10、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规范、标准、文件、监督文书清单及有关文本; 11、职业卫生管理方针、计划、目标、方案、程序、指导书、管理制度; 12、职业卫生专(兼)职管理组织、职能及人员分工;13、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管理档案;14、职业病预防控制措施技术档案;15、职业病防护设施和防护用品档案;16、职业卫生培训教育汇总资料;17、职业病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及演练有关资料。三、员工个人健康档案包括:1、员工的职业史、既往史和职业病危害接触史;2、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结果;3、职业健康检查结果、职业禁忌证名单及处理情况;4、职业病诊断、职业病病例登记表等员工个人健康资料;5、职业健康监护委托书或合同;6、职业性健康检查工种及人员名单;7、职业病人处理、安置情况汇总资料。
四、“两档”资料按档案管理的要求建立目录、统一编号、专册登记;分永久、长期、短期三种期限及时进行归档。五、“两档”资料应字迹清楚、图表清晰、文字准确可靠,并管好和用好“两档”。
六、随时、定期地根据公司人员的变动,及时调整和补充“两档”,各表卡每年10月前系统地调整一次。七、“两档”档案中各种资料按要求每三年复核一次;日常职业卫生工作须将测定结果、健康检查结果、职业病管理情况随时过录,以备分析。
八、员工离开单位时,有权索取个人健康档案资料并复档案室应如实地、无偿地提供,并在所提供的个人复印件上签章。九、职业病诊断,鉴定单位需提供有关“两档”资料时,档案室应如实地提供。
十、档案室对各部门移交来的职业卫生档案,要认真进行质量检查,归档的案卷要填写移交目录,双方签字,及时编号登记,入库保管。十一、档案工作人员对档案的收进、移出、销毁、管理、借阅利用等情况要进行登记,档案工作人员调离时,必须办好交接手续。
十二、职业卫生档案库房要坚固、安全,做好防盗、防火、防虫、防鼠、防高温、防潮、通风等项工作,并有应急措施。职业卫生档案库要设专人管理,定期检查清点,如发现档案破损、变质时要及时修补复制。
十三、利用职业卫生档案的人员应当爱护档案,职业卫生档案室严禁吸烟,严禁对职业卫生档案拆卷、涂改、污损、转借和擅自翻印。十四、本规定解释权归公司职业健康安全部。
每年按公司流程对其合规性进行评估修订。十五、本制度自颁布之日起施行。
有关职业档案管理的其他规定按照国家现行的法律、法规、职业卫生标准和公司职业卫生管理制度执行。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管理制度 为了保护职工健康和维护公司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的规定,用人单位为劳动者建立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并妥善保存,特制订本制度。
1、安健环部负责为每一位职工建立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并妥善保管。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包括:(一)劳动者职业史、既往史和职业病危害接触史;(二)相应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结果;(三)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及处理情况;(四)职业病诊疗等健康资料。
2、档案管理人员必须维护劳动者的职业健康隐私权、保密权。相关的卫生监督检查人员、劳动者或其近亲属、劳动者委托代理人有权查阅、复印劳动者的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其他人员不得私自查阅职业健康监护档案。
3、劳动者离开单位时,本人有权索取健康监护档案复印件,档案管理人员应如实、无偿提供,并在所提供的复印件上签章。4、对已离职人员的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应在离职后三个月后进行封存,并保存10年以上,以备上级部门查阅。
5、档案管理人员应将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妥善保管,防虫蛀、防霉、防丢失、防丢失,保证档案安全。6、所有档案应有专柜存放、加锁,定期清理通风,防湿。
7、所有档案不得随意查阅、复印,不得置于公共场所。8、其他依照公司档案管理制度执行。
9、本制度从下发之日起执行。
用人单位职业卫生档案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国家有关职业病防治工作的法律、法规、规范、标准的清单及有关文本。
二、职业卫生管理方针、目标,职业卫生管理制度,职业病防治工作计划和年度总结。 三、职业卫生专(兼)职管理组织、职能及人员分工。
四、职业卫生管理方案、程序、作业指导书和其他内部文件。 五、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管理档案。
1建设项目计划任务书及批准文件等; 2建设项目初步设计书; 3工程改建、扩建及维修、使用中变更的图纸及有关材料; 4全套竣工图纸、验收报告、竣工总结; 5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委托书与预评价报告; 6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委托书与控制效果评价报告; 7卫生行政部门审查意见书; 8卫生行政部门验收意见书。 六、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因素申报资料。
包括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存在岗位、来源、预防策略清单。 七、储存和使用的化学品清单。
GBZ/T 225—2010《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指南》 4.1.11 建立、健全劳动者职业健康监护档案 根据规定,用人单位应为存在劳动关系的劳动者(含临时工)建立职业健康监护档案。
劳动者名册应按照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分别建立存档。 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应包括以下内容: —劳动者姓名、性别、年龄、籍贯、婚姻、文仁程度、嗜好等一般概况; —劳动者职业史、既往史和职业病危害接触史; —相应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结果事; —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及处理情况; —职业病诊疗等劳动者健康资料。
职业健康监护档案 编号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单位名称) 职业健康监护档案 姓 名:__________________ 性 别:男 女 身份证号:__________________ 家庭住址:__________________ 所在车间:__________________ 岗位工种:___________________ 接触职业危害名称:___________ 一、基本情况姓 名 性 别 民 族 出生年月 籍 贯 婚 姻 文化程度 嗜 好 二、职业史及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史起止时间 工作单位 车间 工种 职业病危害因素 防护设施 三、既往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与评价情况:监测时间 危害因素 检测结果 评价情况 处理结果 监测单位 五、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及处理情况:体检时间 从事工种 体检结果 处理情况 体检单位 六、职业病诊疗情况诊断时间 从事工种 诊断结论 诊断单位 治疗情况 七、备注 台帐之六 职工健康监护档案 年度 用 人 单 位: 职业卫生管理负责人: 目 录1. 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工人健康检查结果(表6-1)(附:工人上岗前、在岗、离岗时、应急职业健康检查表)2. 职业病病例诊疗、康复和定期检查(表6-2、表6-3)(附:职业病诊断证明书、职业病诊断鉴定书等)3. 职业病和疑似职业病人的报告(注:在接到体检家结果、诊断结果5日内报告)4. 职业病危害事故处理和报告记录(表6-4)表6-1 年度接触有毒有害作业工人健康检查结果一览表附《………健康体检一览表》表6-2 职业病病例一览表姓名 车间、岗位 职业病名 诊断部门 诊断时间 处理情况 负责人(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表6-3 疑似职业病病例一览表姓名 车间、岗位 疑似职业病名 体检机构 体检时间 处理情况 负责人(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职业病和疑似职业病人的报告 ﹡﹡卫生局、卫生监督所: 我厂于﹡年﹡月﹡日组织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工人在***机构进行了职业健康检查(体检机构具有相应资质),体检结果发现:疑似职业病人﹡人。经职业诊断机构诊断后确诊职业病 人(诊断机构有相应资质),现上报(见名单)。
对发现的疑似职业病人和职业病人,我厂已按照处理意见妥善处理。附:1.疑似职业病人名单及处理情况2.职业病人名单及处理情况 厂(盖章) 年 月 日表6-4 职业中毒事故报告与处理记录表企业名称 法定代表人 事故报告人 联系电话 中毒事件情况:1.发生时间: 年 月 日 时2.发生场所(车间名称): 工作内容3.中毒情况: 接触人数 发病人数 送医院治疗人数 死亡人数4.毒物名称:事件经过(事件起因、患者主要临床表现、救援过程和处理情况):数据性质最终分析结论:事件报告情况 1.报告时间 年 月 日 时2.报告单位:负责人(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职业卫生(健康)管理办法(样例) 1总则 1.1为贯彻“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预防和控制职业危害,保障职工身体健康,结合XX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集团公司)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办法。
1.2本办法适用于集团公司和集团公司全资、控股子公司及其续延分支机构。 1.3编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督管理暂行规定》等法律法规以及《XX集团有限公司安全生产责任制度》。
2本办法中的名词定义 2.1职业病:指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接触职业危害因素而引起的疾病,并符合国家《职业病目录》中公布的疾病。 2.2职业危害因素:指因职业活动中存在的各种有害的化学、物理、生物因素以及在作业过程中产生的其他职业危害因素。
2.3职业禁忌:指劳动者从事特定职业或者接触特定职业危害因素时,比一般职业人群更易于遭受职业病危害和罹患职业病或者可能导致原有自身疾病病情加重,或者在从事作业过程中诱发可能导致对他人生命健康构成危险的疾病的个人特殊生理或者病理状态。 2.4职业健康检查:指对从事接触职业危害因素作业的劳动者所进行的医学检查。
职业健康检查包括上岗前、在岗期间、离岗时和应急健康检查。 3职责分工 3.1职业卫生(健康)管理部门 3.1.1是集团公司职业卫生工作主管部门,负责贯彻执行国家、地方政府有关职业病防治的法律法规、政策、标准和公司有关要求。
3.1.2制订集团公司职业卫生工作方针、规划和管理制度。 3.1.3编制集团公司年度职业卫生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
3.1.4负责集团公司职业病防治工作的部署、协调、监督、推进和考核等工作。 3.1.5协助行政部门调查处理职业危害事故。
3.2人力资源部门 负责监督、协调子公司接触职业危害因素岗位信息和员工信息的维护。 3.3工会 对集团公司职业病防治工作实施民主监督,并对集团公司与职工之间就职业病防治等有关问题进行协调。
3.4各单位 3.4.1是职业病防治责任单位,对本单位产生的职业危害负责。负责贯彻落实集团公司有关职业卫生工作的各项要求;建立、健全本单位职业病防治的管理制度及相关的操作规程。
并对本公司所属各单位的职业病防治工作实行检查和考核。 3.4.2负责本单位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工作,落实职业病防护设施及相关职业病防治工作费用预算,确保建设项目符合国家《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分类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要求,并上报地方卫生行政部门对其进行审核、评价和验收。
3.4.3负责向供货商索取职业危害有关的化学材料产品中文安全技术说明书。 3.4.4按照国家、地方政府和集团公司有关规定,负责接害岗位认定工作,定期对工作场所进行职业危害因素检测、评价;负责开展职业危害因素治理,采用有效的职业病防护措施,确保职业危害因素的强度或者浓度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并建立本单位职业卫生档案。
3.4.5负责对从事接触职业危害作业的员工(简称接害员工,含协力员工),组织上岗前、在岗期间、离岗时和离岗后医学随访及应急健康检查,并建立职业健康监护档案。 3.4.6负责接害员工的危害告知和职业卫生知识培训,并督促其做好相应防护,为其提供足量有效的个人防护用品。
3.4.7组织并开展对本单位的负责人和接害员工的职业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和培训工作。 3.4.8负责安排职业病诊断、治疗和报告。
按照健康检查结果,对疑似职业病的员工进行复查、随访和诊疗;对职业禁忌的员工应调离原岗位。 3.4.9对用于预防和治理职业危害、工作场所职业危害因素检测、健康监护和职业卫生培训等费用,应在生产成本中据实列出。
3.4.10制订急性职业危害事故应急预案并定期组织演练。发生急性职业危害事故时,协助集团公司和安监部门进行事故的现场调查和处理工作。
3.5接害员工 3.5.1学习和遵守集团公司有关职业卫生管理制度、本岗位操作规程;自觉接受培训,掌握与岗位相关的职业卫生知识。 3.5.2正确使用、维护职业病防护设备和个体防护用品; 3.5.3自觉参加职业健康检查和复查;在职业病诊断、鉴定需要时,应向有关部门如实提供相关的资料。
4职业卫生管理业务流程(流程图略)。 5职业卫生管理要求 5.1一般要求 5.1.1存在职业危害因素的单位应设置或指定职业卫生管理机构为本单位职业卫生工作主管部门,并至少配备1-2名专职或兼职的职业卫生管理人员,负责本单位的职业病防治工作。
5.1.2存在职业危害因素的单位应制订年度职业卫生工作计划,报集团公司安全保卫监督部备案,并按年度计划开展职业卫生管理工作。 5.2职业病前期预防 5.2.1对本单位可能涉及职业危害因素建设项目,负责贯彻落实职业病防护设施“三同时”,并向地方卫生行政部门提交:在可行性论证阶段职业危害预评价报告;竣工验收阶段的职业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报告;职业危害项目申报资料。
5.2.2作业场所的生产布局、卫生设施及职业危害因素的浓度(强度)、防护设施等应符合国家相关职业卫生要求;使用高毒物品作业项目单位,应符合有关规定并应当设置警示标识与报警设施、现场急救用品、冲淋设备,配置应急撤离通道和必要的避险。
GBZ/T 225—2010《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指南》
4.1.11 建立、健全劳动者职业健康监护档案
根据规定,用人单位应为存在劳动关系的劳动者(含临时工)建立职业健康监护档案。
劳动者名册应按照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分别建立存档。
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应包括以下内容:
—劳动者姓名、性别、年龄、籍贯、婚姻、文仁程度、嗜好等一般概况;
—劳动者职业史、既往史和职业病危害接触史;
—相应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结果;
—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及处理情况;
—职业病诊疗等劳动者健康资料。
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编号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单位名称)
职业健康监护档案
姓 名:__________________
性 别:男 女
身份证号:__________________
家庭住址:__________________
所在车间:__________________
岗位工种:___________________
接触职业危害名称:___________
一、基本情况
姓 名 性 别
民 族 出生年月
籍 贯 婚 姻
文化程度 嗜 好
二、职业史及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史
起止时间 工作单位 车间 工种 职业病危害因素 防护设施
三、既往史
四、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与评价情况:
监测时间 危害因素 检测结果 评价情况 处理结果 监测单位
五、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及处理情况:
体检时间 从事工种 体检结果 处理情况 体检单位
六、职业病诊疗情况
诊断时间 从事工种 诊断结论 诊断单位 治疗情况
七、备注
台帐之六 职工健康监护档案
年度
用 人 单 位:
职业卫生管理负责人:
目 录
1. 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工人健康检查结果(表6-1)
(附:工人上岗前、在岗、离岗时、应急职业健康检查表)
2. 职业病病例诊疗、康复和定期检查(表6-2、表6-3)
(附:职业病诊断证明书、职业病诊断鉴定书等)
3. 职业病和疑似职业病人的报告
(注:在接到体检家结果、诊断结果5日内报告)
4. 职业病危害事故处理和报告记录(表6-4)
表6-1 年度接触有毒有害作业工人健康检查结果一览表
附《………健康体检一览表》
表6-2 职业病病例一览表
姓名 车间、岗位 职业病名 诊断部门 诊断时间 处理情况
负责人(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表6-3 疑似职业病病例一览表
姓名 车间、岗位 疑似职业病名 体检机构 体检时间 处理情况
负责人(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职业病和疑似职业病人的报告
﹡﹡卫生局、卫生监督所:
我厂于﹡年﹡月﹡日组织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工人在***机构进行了职业健康检查(体检机构具有相应资质),体检结果发现:疑似职业病人﹡人。经职业诊断机构诊断后确诊职业病 人(诊断机构有相应资质),现上报(见名单)。
对发现的疑似职业病人和职业病人,我厂已按照处理意见妥善处理。
附:1.疑似职业病人名单及处理情况
2.职业病人名单及处理情况
厂(盖章)
年 月 日
表6-4 职业中毒事故报告与处理记录表
企业名称 法定代表人
事故报告人 联系电话
中毒事件情况:
1.发生时间: 年 月 日 时
2.发生场所(车间名称): 工作内容
3.中毒情况: 接触人数 发病人数
送医院治疗人数 死亡人数
4.毒物名称:
事件经过(事件起因、患者主要临床表现、救援过程和处理情况):
数据性质最终分析结论:
事件报告情况 1.报告时间 年 月 日 时
2.报告单位:
负责人(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用人单位职业卫生档案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国家有关职业病防治工作的法律、法规、规范、标准的清单及有关文本。
二、职业卫生管理方针、目标,职业卫生管理制度,职业病防治工作计划和年度总结。
三、职业卫生专(兼)职管理组织、职能及人员分工。
四、职业卫生管理方案、程序、作业指导书和其他内部文件。
五、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管理档案。
1建设项目计划任务书及批准文件等;
2建设项目初步设计书;
3工程改建、扩建及维修、使用中变更的图纸及有关材料;
4全套竣工图纸、验收报告、竣工总结;
5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委托书与预评价报告;
6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委托书与控制效果评价报告;
7卫生行政部门审查意见书;
8卫生行政部门验收意见书。
六、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因素申报资料。
包括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存在岗位、来源、预防策略清单。
七、储存和使用的化学品清单。
一、职业健康管理台账:1、企业申报检测、组织员工体检、委托医疗机构服务等活动的委托书;2、职业健康检查结果报告和评价报告;3、职业病诊断报告;4、对职业危害患者、患有职业禁忌证者和已出现职业相关健康损害从业人员的处理和安置记录;5、企业在职业健康监护中提供其他资料和职业健康检查机构记录整理的相关资料;6、设备,设施的改进,隐患整改情况等。
二、员工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内容:1、劳动者职业史、既往史和职业病危害接触史;2、相应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监测结果;3、职业健康检查结果报告及处理情况;4、职业病诊疗等劳动者健康资料;5、劳动合同告知书和教育培训考核资料;6、其它需要的资料。
职业健康监护档案是职工健康监护全过程的客观记录资料,是系统地观察职工健康状况的变化、评价个体和群体健康损害的依据。
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由用人单位建立和保存。 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内容包括:职工的职业史、既往史、职业病危害接触史;作业场所的粉尘种类、浓度等检测结果;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及处理情况;职业病诊断等资料。
职工有权查阅、复印本人的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用人单位应当如实、无偿提供档案的复印件并在所提供的复印件上盖章。
职工离开原单位时,应当所要个人的健康监护档案复印件(原件用人单位长期保存),并妥善保管好健康监护档案的所有资料,以备发生纠纷后留作证据,监护自身的合法权益。通讯员:孙秀伟/昌图县安监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