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是地球内部缓慢积累的能量突然释放引起的地球表层的振动。
当地球内部在运动中积累的能量对地壳产生的巨大压力超过岩层所能承受的限度时,岩层便会突然发生断裂或错位,使积累的能量急剧地释放出来,并以地震波的形式向四面八方传播,就形成了地震。一次强烈地震过后往往伴随着一系列较小的余震。
地震分为天然地震和人工地震两大类。天然地震主要是构造地震,它是由于地下深处岩石破裂、错动把长期积累起来的能量急剧释放出来,以地震波的形式传播出去,在地面引起的房摇地动。
构造地震约占地震总数的90%以上。其次是由火山喷发引起的地震,称为火山地震,约占地震总数的7%。
此外,某些特殊情况下也会产生地震,如岩洞崩塌(陷落地震)、大陨石冲击地面(陨石冲击地震)等。 人工地震是由人为活动引起的地震。
如工业爆破、地下核爆炸造成的振动;在深井中进行高压注水以及大水库蓄水后增加了地壳的压力,有时也会诱发地震。
1.四川地震 作文 感想 2008年05月14日 星期三 19:56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04.0秒,四川汶川县发生7.8级大地震。
据四川省地震灾害和抗震救灾最新进展情况通报,截止5月13日下午16点,四川省内灾情为:死亡已超过12000人,受伤26206人,被埋9404人,损害房屋346万间。 从昨日到今日,时间一点一点的消逝,每一分钟,都有着不少灾区人民因抢救官兵与医生的资源不够,而面临着死亡的危险。
在网上,最新的消息和图片以及视频不断传来,而其中一则视频,更让我难以忘怀:视频的第一画面,是一座已经坍塌的楼房,这个地方曾经是一座美丽的校园。在坍塌的瓦砾堆中,一张稚嫩的小脸出现在眼前。
那是一个一二年级左右的小女孩。经过了一天的掩埋,小女孩的脸由于过度饥饿和缺氧,原本红润的小脸已经变成了黑黄黑黄了。
在她的脸上,依稀可以看见哭过的泪痕,还有那淡淡的绝望。小女孩的嘴巴还在一张一合,可是在视频中却听不到她的声音,想来小女孩在被废墟掩埋时曾经哭喊、求救,嗓子已经变哑了。
看到这个小女孩,我心中很是感慨。四川的大地震,导致数以万计的人民围困在废墟中。
他们和这位小女孩一样,在瓦砾堆之中无法自救,如果官兵不及时抢救他们,这些人民的生命将岌岌可危,受到死神的压迫。这时,只听一阵大喊:“这里有人!”一群官兵奔跑而来,激动地实施抢救工作。
小女孩的脸上顿时充满了喜悦,大声叫着:“快来救我!”一位官兵低下头,对小女孩说道:“小妹妹,我们正在救你。你不要讲话,好好待着,耐心等我们!”小女孩听话地不讲话了,眼巴巴地看着官兵们。
由于小女孩在废墟的里层,如果动用一些抢救的机器,可能会使废墟再度坍塌,危机小女孩的生命。不能动用机器,官兵们就围成一个圈,趴下来用手来刨着瓦砾。
此时已是凌晨一点,这些官兵们已抢救了多个坍塌地点,早已累的不行了。可是,只要自己松懈一秒,那么困在废墟下的人民就有可能面临死亡的危险!为了受灾人民,自己苦点、累点,根本不算什么。
官兵们就是秉着“早进一秒就可能多救一人”的信念,不间断地抢救着受灾人民。这时,小女孩周围的瓦砾终于被官兵们清理完了,小女孩成功地被解救了出来。
四川7.8级地震惊动了世界,灾区人民的命运也牵动着13亿中国人的心。四川汶川地震发生后,中国地震局已启动一级预案。
由中国地震局12人、北京军区某部工兵团150人和武警总医院22人组成的国家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陆续奔赴汶川灾区,负责搜索、营救和医疗救护任务。中国空军今天派出二十二架军用运输机,向四川地震灾区空运六千多名空降兵和四台指挥车,执行绵竹、安县、北川地区的抗震救灾任务。
民政部也紧急调拨25000顶救灾帐篷支援四川灾区,其他救灾物资正在调集运输中。而社会各界人士、中国多家企业公司、中国红十字会,也在援助四川。
面对灾难,团结就是力量。当13亿中国人肩并肩,手挽手,心连心的时候,任何困难都是暂时的,任何灾难都是可以战胜的。
界上最惨重的地震历史上最致命的地震是在中国,大约830000人死亡1755.11.1日,发生在葡萄牙里斯本的地震使10,000-20,000人被杀。
虽然它的量级不知道,但远处的法国南部和北非都有震感。1906.8.16日,在智利的瓦尔帕莱索超过20,000人死亡。
震级8.6级。1908.12.28日,在西西里岛的墨西拿发生的7.5级地震杀死85,000人。
1915.1.13日,在意大利的阿韦扎诺附近的7.5级地震杀死30,000人。1920.12.16日,大约100,000人在中国甘肃的8.6级的地震中死亡。
1923.9.1日,日本的横滨发生记载为8.3级的地震,估计200,000人死亡。1939.1.24日,发生的智利的8.3级使28,000人死亡。
1950.8.1日,在印度的阿萨姆邦的8.5级地震,影响30,000平方英里,20,000-30,000的居民被杀。1970.5.31日,秘鲁北部的地震杀死70,000居民,震级7.7。
1976.7.28日,在中国唐山发生7.8级死亡240,000人。1976.2.4日,在危地马拉的7.5级地震杀死了23,000人。
1978.9.16日,在伊朗的西北部发生7.7级地震至少25,000人死亡。1985.9.19日,在墨西哥中部发生的8.1级强烈地震,墨西哥城被毁并使9,500人死亡。
1988.12.7日,亚美尼亚的西北部发生6.8级地震,估计25,000人死亡。1990.6.21日,在伊朗发生了历史上记载的最惨的地震使50,000人死亡,震级为里氏7.7级的里海海域地震,使100,000人受伤,500,000无家可归。
1990.7.16日,在菲律宾的碧瑶的旅游中心发生7.8级地震,2,000多人死亡,估计148,000人无家可归。1991.10.20日,在印度德里的东北部发生6.1级地震、2,000人受伤。
1992.12.12日,在印度尼西亚几个岛屿发生的6.8级地震使至少2,200人死亡。1993.9.30日,在印度的南部和西部的几次强烈地震使20,000多人死亡,这次6.4级地震是印度记载五次强烈地震之一。
1995.1.16日,日本神户港口城市发生了里氏6.8级地震,6,500人死亡,整个城市遭受重大损失这是日本半个世纪以来所遭受的最大、损失最严重的地震。1995.5.28日,俄罗斯石油资源丰富的库页岛发生了一次7.5级左右的大地震,约2,000人死亡。
1997.5.10日,伊朗东部发生了里氏7.1级的大地震,2,000多人死亡,3,000多人受伤,地震破坏了11个村庄,距阿富汗边界大约英里的奎恩和比尔詹德市遭到重创。1998.2.4日,阿富汗的塔哈尔省发生了里氏6.1级地震,4,000余人死亡,30来个村庄夷为平地。
1998.5.30日,阿富汗的塔哈尔省发生了里氏7.1级地震,3,000多人死亡,50个村庄被毁。1999.8.17日,在土耳其当地时间早晨3点发生了里氏7.4级大地震,距震中为伊兹米特城东南7英里处,15,000多人死亡。
历史上有过最大的地震是8.9级,比如1960年5月22日的智利8.9级大地震,强大的地震能引起6座死火山重新喷发,震后又出现3座新火山,地震引起巨大的海啸,越过太平洋,波及日本,引起日本100多人失踪,造成智利100多万人无家可归,震后,智利的国土面貌都改变了。
地动仪
地动仪是汉代科学家张衡的又一传世杰作。在张衡所处的东汉时代,地震比较频繁。据《后汉书·五行志》记载,自和帝永元四年(公元92年)到安帝延光四年(公元125年)的三十多年间,共发生了二十六次大的地震。地震区有时大到几十个郡,引起地裂山崩、江河泛滥、房屋倒塌,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张衡对地震有不少亲身体验。为了掌握全国地震动态,他经过长年研究,终于在阳嘉元年(公元132年)发明了候风地动仪──世界上第一架地震仪。在通信不发达的古代,地震后,为人们及时知道发生地震和确定地震大体位置有一定的作用。
据《后汉书·张衡传》记载,候风地动仪“以精铜铸成,圆径八尺”,“形似酒樽”,上有隆起的圆盖,仪器的外表刻有篆文以及山、龟、鸟、兽等图形。仪器的内部中央有一根铜质“都柱”,柱旁有八条通道,称为“八道,还有巧妙的机、关。樽体外部周围有八个龙头,按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八个方向布列。
龙头和内部通道中的发动机关相连,每个龙头嘴里都衔有一个铜球。对着龙头,八个蟾蜍蹲在地上,个个昂头张嘴,准备承接铜球。当某个地方发生地震时,樽体随之运动,触动机关,使发生地震方向的龙头张开嘴,吐出铜球,落到铜蟾蜍的嘴里,发生很大的声响。所以人们就可以知道地震发生的方向。
定义
地震(又称地动、地振动)是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振动,期间会产生地震波的一种自然现象。
英文:earthquake
全球板块构造运动地球可分为三层。中心层是地核;中间是地幔;外层是地壳。地震一般发生在地壳之中。地壳内部在不停地变化,由此而产生力的作用(即内力作用),使地壳岩层变形、断裂、错动,于是便发生地震。超级地震指的是震波极其强烈的大地震。但其发生占总地震7%~21%,破坏程度是原子弹的数倍,所以超级地震影响十分广泛,也是十分具破坏力。
地震是地球内部介质局部发生急剧的破裂,产生的震波,从而在一定范围内引起地面振动的现象。地震(earthquake)就是地球表层的快速振动,在古代又称为地动。它就像海啸、龙卷风、冰冻灾害一样,是地球上经常发生的一种自然灾害。大地振动是地震最直观、最普遍的表现。在海底或滨海地区发生的强烈地震,能引起巨大的波浪,称为海啸。地震是极其频繁的,全球每年发生地震约550万次。
地震波发源的地方,叫作震源(focus)。震源在地面上的垂直投影,地面上离震源最近的一点称为震中。它是接受振动最早的部位。震中到震源的深度叫作震源深度。通常将震源深度小于70公里的叫浅源地震,深度在70-300公里的叫中源地震,深度大于300公里的叫深源地震。对于同样大小的地震,由于震源深度不一样,对地面造成的破坏程度也不一样。震源越浅,破坏越大,但波及范围也越小,反之亦然。
破坏性地震一般是浅源地震。如1976年的唐山地震的震源深度为12公里。
破坏性地震的地面振动最烈处称为极震区,极震区往往也就是震中所在的地区。
某地与震中的距离叫震中距。震中距小于100公里的地震称为地方震,在100-1000公里之间的地震称为近震,大于1000公里的地震称为远震,其中,震中距越长的地方受到的影响和破坏越小。
地震所引起的地面振动是一种复杂的运动,它是由纵波和横波共同作用的结果。在震中区,纵波使地面上下颠动。横波使地面水平晃动。由于纵波传播速度较快,衰减也较快,横波传播速度较慢,衰减也较慢,因此离震中较远的地方,往往感觉不到上下跳动,但能感到水平晃动。
当某地发生一个较大的地震时,在一段时间内,往往会发生一系列的地震,其中最大的一个地震叫做主震,主震之前发生的地震叫前震,主震之后发生的地震叫余震。
地震具有一定的时空分布规律。
从时间上看,地震有活跃期和平静期交替出现的周期性现象。
从空间上看,地震的分布呈一定的带状,称地震带,主要集中在环太平洋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山两大地震带。太平洋地震带几乎集中了全世界80%以上的浅源地震(0千米~70千米),全部的中源(70千米~300千米)和深源地震,所释放的地震能量约占全部能量的80%。
在什邡市区方亭街道办事处东风路社区受灾群众咨询服务点,市民排队登记领取每天1斤米10块钱的补助。本报记者 谢语 刘薇 田乾峰 摄影报道
昨天上午,什邡市委、市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什邡市特大地震抗震救灾工作的情况。据不完全统计,震灾已造成什邡市直接财产损失889亿元。学校成为本次地震的重灾区之一,什邡市共有40余所中小学校垮塌。目前,建设部门已经对所有垮塌学校的水泥、钢筋等提取了样品,日后可查验其标号是否符合施工设计图的标准。
■损失
财产损失889亿元
什邡市市长李成金在新闻发布会上通报,截至5月23日17时,什邡市因灾死亡达到5891人,失踪300余人,受伤31990人;震灾造成房屋倒塌30余万间,致危60余万间,什邡市约7万人无家可归;学校成为本次地震的重灾区之一,什邡市共有40余所中小学校垮塌,880余名师生被埋,造成597名师生死亡,2800余人受伤,其中重伤547人。
据不完全统计,震灾已造成什邡市直接财产损失889亿元。
6大中企业受重创
李成金介绍,震灾后,什邡市6个大中型企业遭受灭顶之灾。厂房和职工宿舍整体垮塌,600余人死亡。目前,什邡市山区企业已全部停产,完全丧失了继续生产的能力。
■学校
水泥钢筋提取样品
什邡市规划和建设局局长文光斗称,此次地震中,造成学校倒塌严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是,什邡的众多学校,执行的是1979年的抗震标准,抗震等级较低,根本不能抵抗8级的强地震,另外一个原因是,教室大跨度、高空间,窗户多的建筑体,容易垮塌。文光斗认为,现在不能简单地说是因为豆腐渣工程造成学校的倒塌,需要找权威专家来鉴定。目前,建设部门已经对所有垮塌学校的水泥、钢筋等提取了样品,日后可查验其标号是否符合施工设计图的标准。
■重建
居民大多重返原籍
据什邡市市长李成金介绍,什邡市将稳步推进受灾群众安置工作,原则上大部分居民返回原籍安置,无返迁条件的高山居民,将分散安置到山下各镇。对于分散安置的这部分居民,政府将制定专门的移民计划,为其提供就业岗位,使其脱离传统的农业,到就近的企业务工。
什邡市民政局局长曾祥华称,对长期居住在什邡市的外地受灾群众,将进行系统的调查,可在长期居住地进行登记,与本地受灾群众享有同样的资助。
孤老和孤残是难点
地震造成的孤儿问题目前不是最大的问题。什邡市民政局局长曾祥华说,全国各地打电话想要认领孤儿的人太多,给谁认领,这个倒是难题。孤儿问题,在今后也不会有任何压力。即使没有人领养,也较容易集中起来进行抚养。
孤儿问题没有孤老、孤残的压力大。社会各界都关心地震后的孤儿问题,却很少有人关心因为地震造成的孤老、孤残人群。目前,孤老新增900多人,孤残有1900人,这个数字还没有最终确定。
曾祥华称,目前什邡已经初步制定了孤老孤残的解决方案,准备修建伤残康复院和敬老福利院;同时,还要采取自救的方式,介绍伤残轻微的,到本市的福利企业工作。
目前就要做一项具体的工作,建一个420平米的活动场,接收孤老、孤残,安置这些老人们,由专门人员进行照顾。
■物资
粮食可能只够5天
目前,什邡市受灾群众已有临时居住的地方,基本的生活饮水、食品等问题已能保证,但物资供应的缺口非常明显。副市长李卓说,全市还有4万顶帐篷的缺口,没有领到帐篷的灾区群众,临时用塑料布搭建。希望能在上级政府、社会各界的支持下,再调4万顶帐篷。
什邡市每天需要供给30多吨的粮食。目前,什邡市的库存可能只有5天时间的储备。灾后重建中,还需要大量的原材料,砖、沙石、水泥都非常缺乏。什邡市已有4万套活动板房,全市需要10万套,现在还有6万套以上的缺口。 本报记者 刘薇 田乾峰
救人员发现她的时候,他熟睡的脸让所有在场的人感到很温暖,他还安静的睡着,包在一个红色带黄花的小被子里,大概有3,用撬棍在在砖头上敲了几下,里面没有任何回应。
救援人员从废墟的空隙伸手进去确认了她已经死亡,又在冲着废墟喊了几声,他摸了几下高声的喊“有人,有个孩子 ,还活着”、4个月大,因为母亲身体庇护着,他毫发未伤,抱出来的时候,在她的身体下面躺着她的孩子。 经过一番努力,人们小心的把挡着她的废墟清理开,发现屏幕上是一条已经写好的短信“亲爱的宝贝,看上去有些诡异,医生下意识的看了下手机屏幕,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我爱你”,看惯了生离死别的医生却在这一刻落泪了,是被垮塌下来的房子压死的,透过那一堆废墟的的间隙可以看到她死亡的姿势,双膝跪着,她已经死了,手机传递着,整个上身向前匍匐着。
当人群走到下一个建筑物的时候,救援队长忽然往回跑,边跑变喊“快过来”。他又来到她的尸体前,费力的把手伸进女人的身子底下摸索,双手扶着地支撑着身体,有些象古人行跪拜礼,只是身体被压的变形了。
随行的医生过来解开被子准备做些检查,发现有一部手机塞在被子里。
地震是地球内部缓慢积累的能量突然释放引起的地球表层的振动。
当地球内部在运动中积累的能量对地壳产生的巨大压力超过岩层所能承受的限度时,岩层便会突然发生断裂或错位,使积累的能量急剧地释放出来,并以地震波的形式向四面八方传播,就形成了地震。一次强烈地震过后往往伴随着一系列较小的余震。
地震分为天然地震和人工地震两大类。天然地震主要是构造地震,它是由于地下深处岩石破裂、错动把长期积累起来的能量急剧释放出来,以地震波的形式传播出去,在地面引起的房摇地动。
构造地震约占地震总数的90%以上。其次是由火山喷发引起的地震,称为火山地震,约占地震总数的7%。
此外,某些特殊情况下也会产生地震,如岩洞崩塌(陷落地震)、大陨石冲击地面(陨石冲击地震)等。 人工地震是由人为活动引起的地震。
如工业爆破、地下核爆炸造成的振动;在深井中进行高压注水以及大水库蓄水后增加了地壳的压力,有时也会诱发地震。( 1.地球内部结构如何? 答:地球内部可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个圈层。
2.什么是地震? 答:地球内部缓慢积累的能量突然释放或人为因素引起的地球表面的振动叫地震。 3.什么是震源? 答:地球内部发生地震的地方。
4.什么叫震中?什么叫震中距? 答:震源在地面上的投影点称为震中。震中到地面上任何一点的距离称为震中距。
5.什么是震源深度?何为浅源地震、深源地震、中源地震? 答:从震中到震源的垂直距离叫震源深度。 浅源地震震源深度在70公里以内,深源地震震源深度超过300公里,震源深度在70-300公里的为中源地震。
6.世界上震源深度最深的地震有多深?那些地方深源地震多? 答:1934年6月9日的印尼苏拉西岛东的地震,震源深度达720公里 深源地震在环太平洋深海沟地区最多,我国东北部有深源地震、台湾以东海域有中深源地震活动。 7.根据成因可将地震分为几种? 天然地震和人工地震。
天然地震包括构造地震、火山地震、塌陷地震三类。人工地震有地下核爆炸引起的振动,水库蓄水引起的地震等。
8.何为构造地震?有何特点? 构造地震是由地球内部构造运动导致岩层断裂而引起的天然地震,与地质构造体系关系密切,多分布于地下5-30公里的地壳内。其特点是地震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破坏力强,并且有重复性。
构造地震占全球地震的90%以上。 9.何谓火山地震? 由于火山爆发而引起的天然地震,火山地震的持续时间短,影响范围小,震源深度不超过10公里。
10.何谓陷落地震? 天然原因形成的地下岩洞顶盖支撑不住岩层的重压崩塌形成的地震。 11.何谓地方震、近震、远震? 震中距在100公里以内,为地方震,震中距在100公里-1000公里为近震,震中距在1000公里以上的为远震。
12.震级为尺度,何谓有感地震、破坏性地震、大地震、微震? 震级小于3级的称微震,震级在3级以上的称有感地震,震级在5级以上的称破坏性地震,震级超过7级的称大地震。 13.什么是震级? 震级是表示地震本身大小的等级,它与震源释放能量多少有关,能量越大,震级越大,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
震级相差一级,能量相差33倍。 14.何谓地震烈度?影响地震烈度的因素有那些? 地震对某一地区的影响和破坏程度称烈度。
一般而言,震级越大,烈度就越大。同一次地震,震中距不同烈度就不一样,影响烈度的因素,除了震级、震中距外,还与地址构造,地面建筑物抗震性能等因素有关。
15.中国地震烈度表表述的各烈度的判别标准是什么? 16.何谓地震波? 地震波是地震发生时产生于地球内部的弹性波,是地震释放能量的方式。 17.地震波的种类?有何特点? 地震波有体波和面波,体波有分为纵波和横波 横波的振动方向与波前进方向垂直,在地面上表现为左右摇晃,纵波振动方向与传播方向一致,在地面上反映了上下跳动(颠、簸)的振动。
二者相比,纵波传播的速度比横波快,所以,一般地震发生后感觉到上下跳动,其次才是左右摇晃。另外,横波振幅比纵波大,破坏力大。
横波的水平晃动力是造成建筑物破坏的主要原因。 18.震级和烈度的含义有何不同? 震级反映地震本身的大小,只跟地震释放的能力多少有关,而烈度反映是地面受到的影响和破坏的程度。
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而烈度则各处不同,烈度不仅同震级有关,同时还跟震源深度、震中距的远近以及地震波通过介质条件等多种因素有关。 19.一年中地球上发生多少次地震,破坏性地震有多少? 全球每年有五百多万次,其中破坏性地震一千多次,七级以上的大地震十几次。
20.世界那些地方地震多? 世界地震主要集中在以下两个带: (1)环太平洋地震带:包括南北美洲太平洋沿岸和阿留申群岛、堪察加半岛,经千岛群岛、日本列岛南下经我国台湾再到菲律宾转向东南,达新西兰。 (2)喜马拉雅---地中海地震带:从印度尼西亚西部经缅甸至我国横断山脉,喜马拉雅山脉,越过帕米尔高原,经中亚细亚到达地中海及其沿岸。
21.地震带发源于多深的地方? 世界上大多数地震的震源多分布在地下5---30公里这一带。 22.世界上最大的地震是那一次? 目前记录到最大的地震还没有超过8.9级地震,,1960年5月22日南美智利。
全球地震分布区, 1963年–1998年 地球,可分为三层。
中心层是地核,地核主要是由铁元素组成;中间是地幔;外层是地壳。地震一般发生在地壳之中。
地壳内部在不停地变化,由此而产生力的作用(即内力作用),使地壳岩层变形、断裂、错动,于是便发生地震。 超级地震指的是震波极其强烈的大地震。
但其发生占总地震7%~21%,破坏程度是原子弹的数倍,所以超级地震影响十分广泛,也是十分具有破坏力的。 地震,是地球内部发生的急剧破裂产生的震波,在一定范围内引起地面振动的现象。
地震(earthquake)就是地球表层的快 全球板块运动 速振动,在古代又称为地动。 它就像海啸、龙卷风、冰冻灾害一样,是地球上经常发生的一种自然灾害。
大地振动是地震最直观、最普遍的表现。在海底或滨海地区发生的强烈地震,能引起巨大的波浪,称为海啸。
地震是极其频繁的,全球每年发生地震约五百五十万次。 地震常常造成严重人员伤亡,能引起火灾,水灾,有毒气体泄漏,细菌及放射性物质扩散,还可能造成海啸,滑坡,崩塌,地裂缝等次生灾害。
地震波发源的地方,叫作震源(focus)。震源在地面上的垂直投影,地面上离震源最近的一点称为震 中国地震火山带分布 中。
它是接受振动最早的部位。震中到震源的深度叫作震源深度。
通常将震源深度小于60公里的叫浅源地震,深度在60-300公里的叫中源地震,深度大于300公里的叫深源地震。 对于同样大小的地震,由于震源深度不一样,对地面造成的破坏程度也不一样。
震源越浅,破坏越大,但波及范围也越小,反之亦然。 破坏性地震一般是浅源地震。
如1976年的唐山地震的震源深度为12公里。 破坏性地震的地面振动最烈处称为极震区,极震区往往也就是震中所在的地区。
观测点距震中的距离叫震中距。震中距小于100公里的地震称为地方震,在100-1000公里之间的地震称为近震,大于1000公里的地震称为远震,其中,震中距越长的地方受到的影响和破坏越小。
地震所引起的地面振动是一种复杂的运动,它是由纵波和横波共同作用的结果。 在震中区,纵波使地面上下颠动。
横波使地面水平晃动。由于纵波传播速度较快,衰减也较快,横波传播速度较慢,衰减也较慢,因此离震中较远的地方,往往感觉不到上下跳动,但能感到水平晃动。
当某地发生一个较大的地震时,在一段时间内,往往会发生一系列的地震,其中最大的一个地震叫做主震,主震之前发生的地震叫前震,主震之后发生的地震叫余震。 地震具有一定的时空分布规律。
从时间上看,地震有活跃期和平静期交替出现的周期性现象。 从空间上看,地震的分布呈一定的带状,称地震带。
就大陆地震而言,主要集中在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两大地震带。太平洋地震带几乎集中了全世界80%以上的浅源地震(0千米~60千米),全部的中源(60千米~300千米)和深源地震(>300千米),所释放的地震能量约占全部能量的80%。
编辑本段地震图片 地震后,埋在废墟中的人 编辑本段规模 目前衡量地震规模的标准主要有震级和烈度两种。 地震震级 地震震级是根据地震时释放的能量的大小而定的。
一次地震释放的能量越多,地震级别就越大。目前人类有记录的震级最大的地震是1960年5月21日智利发生的9。
5级地震,所释放的能量相当于一颗1800万吨炸药量的氢弹,或者相当于一个100万千瓦的发电厂40年的发电量。这次汶川地震所释放的能量大约相当于90万吨炸药量的氢弹,或100万千瓦的发电厂2年的发电量。
目前国际上一般采用美国地震学家查尔斯·弗朗西斯·芮希特和宾诺·古腾堡(Beno Gutenberg)于1935年共同提出的震级划分法,即现在通常所说的里氏地震规模。 里氏规模是地震波最大振幅以10为底的对数,并选择距震中100千米的距离为标准。
里氏规模每增强一级,释放的能量约增加32倍,相隔二级的震级其能量相差1000 (~ 32 * 32)倍。 小于里氏规模2。
5的地震,人们一般不易感觉到,称为小震或者是微震;里氏规模2。 5-5。
0的地震,震中附近的人会有不同程度的感觉,称为有感地震,全世界每年大约发生十几万次;大于里氏规模5。0的地震,会造成建筑物不同程度的损坏,称为破坏性地震。
里氏规模4。5以上的地震可以在全球范围内监测到。
有记录以来,历史上最大的地震是发生在1960年5月22日19时11分南美洲的智利,根据美国地质调查所,里氏规模竟达9。 5。
地震烈度 中国百年大地震一览图 同样大小的地震,造成的破坏不一定是相同的;同一次地震,在不同的地方造成的破坏也不一样。为了衡量地震的破坏程度,科学家又“制作”了另一把“尺子”一一地震烈度。
在中国地震烈度表上,对人的感觉、一般房屋震害程度和其他现象作了描述,可以作为确定烈度的基本依据。 影响烈度的因素有震级、震源深度、距震源的远近、地面状况和地层构造等。
一般情况下仅就烈度和震源、震级间的关系来说,震级越大震源越浅、烈度也越大。一般来讲,一次地震发生后,震中区的破坏最重,烈度最高;这个烈度称为震中烈度。
从震中向四周扩展,地震烈度逐渐减小。 所以,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但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