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摹汉印的目的
汉印垂范后世,对明清两代直至当代印人的典范意义,一是汉印总体风格的审美指导意义,二是它文字的规范和章法的程式。这也是我们从汉印中应该学习的最主要的东西。
传世数以万计的官私汉印,是汉印风格的载体,每一方印都能传达当时印风的古老信息,都有其可供学习和借鉴的意义。但也应该看到,在汉印风格流行的八百年间,出于不同时期、不同地区、不同印人之手的作品自有风格差异。毫无疑问,水平也会有高下之分。其中会有相当多的作品属于平庸之作,甚至是有缺陷的作品。为了获得最佳效益,临摹汉印时必须根据学习目的选择汉印中的精品作为临摹范本。因此,明确学习目的显得尤为重要。
临摹汉印的目的汉印垂范后世,对明清两代直至当代印人的典范意义,一是汉印总体风格的审美指导意义,二是它文字的规范和章法的程式。
这也是我们从汉印中应该学习的最主要的东西。传世数以万计的官私汉印,是汉印风格的载体,每一方印都能传达当时印风的古老信息,都有其可供学习和借鉴的意义。
但也应该看到,在汉印风格流行的八百年间,出于不同时期、不同地区、不同印人之手的作品自有风格差异。毫无疑问,水平也会有高下之分。
其中会有相当多的作品属于平庸之作,甚至是有缺陷的作品。为了获得最佳效益,临摹汉印时必须根据学习目的选择汉印中的精品作为临摹范本。
因此,明确学习目的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感谢你对传统艺术的兴趣。关于写印稿,过去人都用毛笔写,一般来说都是反写,正用才不会出现错误,这是基本的要求;1、先要划出印石的大小,再用篆体字写稿,当然,在写稿的同时要考虑空间布白,也就是章法,只有注意了章法,才是治印的第一步。2、将写好的印稿在镜子里反看,字变正了,也就能看出存在问题,再反复修改,直至没有大的毛病,才可定稿。3、下来就是刻了,在刻的过程中注意用刀的力度,你是用冲刀还是用切刀,在运刀中都要有所体现,刻完后再拓印,再修改,直至完成,说的很多,其实在进行过程中没这么多的程序,往往是步步进行就行。另外要多看名家印谱,看的多了,就会一通百通,受益无穷的。附几张印稿你可参照练习。
刻图章又叫篆刻,是一种艺术。它同书法有密切的关系。要刻图章,必须先认识篆书,写好篆书。这可以通过阅读《说文解字》和临摹《琅琊台刻石》等办法解决。
学刻图章一般从摹刻汉印开始。摹刻和创作,只是前者用别人的印稿,后者用自己的印稿罢了,刻制时并没有什么区别。因此,下面就借摹刻汉印来谈谈刻图章的主要步骤和基本技法。
摹刻汉印要备好“汉印印谱”和石章,还要准备镜子、笔墨、印床和平口刀等工具。
摹刻之前要仔细观看范本,力求抓住它的特点。然后将印谱倒头放,把镜子架在原印的后方,看着镜子中的反字,把字临在石章上,临准以后,用印床把石章固定好,然后刻制。
执刀的常用手法同执笔一样,但必须让刀柄向前方倾斜,并使刀刃与笔画右面成15°左右,用平口刀外面的一个尖角着石,然后从笔画上端向前作拉刻运动。用这种方法时,是把各种笔画都当作竖线来刻的,容易掌握。
刻阴文或阳文笔画,都以两次运刀完成一笔。刻阴文时,第一刀刻在笔画的右面,然后将石章掉头,再在笔画左面(对刻的人来说仍是右面)刻一刀,即成。刻阳文笔画时,第一刀刻在笔画左面,第二刀照理变化。
摹刻时哪一笔先刻哪一笔后刻,可以根据字的一般笔顺,但为了减少石章的转动次数,也可以先刻所有直画,再刻斜画。大画家齐白石就喜欢用这种方法。
初学摹印,很难做到刻一笔像一笔。因此,阴文笔画可以刻得略瘦些,阳文笔画可以留得稍粗些,留下修改余地。但在任何时候,都要控制运刀的力量,避免笔画破损。
印文基本刻成后,可以用镜子照石章,同印谱对照。这时已是正字词正字比,容易发现问题。发现笔画有局部没有刻到家的,可以用刀口从上往下切的办法补救。
摹刻完毕,则洗清石章,待干,就可以用印泥盖出印花了。
如果能进一步对比范本,找到优缺点,总结出经验和教训来,那以后刻图章就容易成功了。
印泥是汉族传统手工艺品之一。中国特有的文房之宝,无论是文件签署,还是历史文物以及金石书画之钤记,都需要使用。根据史书上记载,印泥的发展已有二千年的历史,早在春秋秦汉时期就已使用印沁泥,那时的印泥是用粘土制的,临用时用水浸湿,这就是当时称封泥。随着社会的进步有人研制出纸张,人们又改用水调组朱砂于印面,印在纸上,这就是印泥的雏形,到了元代,人们开始用油调和朱砂,之后便渐发展成我们现代的印泥了。
印泥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物品,是传达艺术的媒介物。它的质量优劣,直接影响到印章艺术所表达的效果。好的印泥,红而不躁,沉静雅致,细腻厚重。钤在书画上则色彩鲜美而沉着,有立体感。时间愈久,色泽愈艳。质地差的印泥,出来则显得色泽灰暗或浅薄,有的油迹浸出,使印文模糊。
1,找书--篆刻艺术 中国篆刻 怎样学篆刻 篆刻技法 篆刻字典 等等--这类书---去京东或亚马逊或其他的网上书店或实体店---2,还要学书法--篆字--至少要学--小篆--就要找--小篆的字帖和技法书--就是告诉你怎样写这本字帖的方法还有工具材料和基本的常识---帖--推荐--《峄山碑》 笔-双羊牌的善琏湖笔--精制乾隆中长峰--可用,墨--一得阁 纸 --毛边纸3,看专业的网站 期刊--报纸杂志 展览--4,读道释儒的书5,看你的--天赋 悟性 才情 方法 学养 眼界 胸怀 意志力 做事的专注度 投入的时间 专业的修养 ---好吧,就说这么多--希望对你有用--。
章法书法章法【章法】指安排布置整幅作品中,字与字、行与行之间呼应、照顾等关系的方法。
亦即整幅作品的“布白”。亦称“大章法”。
习惯上又称一字之中的点画布置,和一字与数字之间布置的关系为“小章法”。明张绅《书法通释》云:“古人写字正如作文有字法。
章法、篇法,终篇结构首尾相应。故云:‘一点成一字之规;一字乃终篇之主’”。
明董其昌《画禅室随笔?评书法》云:“古人论书以章法为一大事,盖所谓行间茂密是也。余见米痴小楷,作《西园雅集图记》,是纨扇,其直如弦,此必非有他道,乃平日留意章法耳。
右军《兰亭叙》,章法为古今第一,其字皆映带而生,或小或大,随手所如,皆入法则,所以为神品也。”可见,章书在一件书法作品中显得十分重要,书写时必须处理好字中之布白、逐字之布白、行间之布白,使点画与点画之间顾盼呼应,字与字之间随势而安,行与行之间递相映带,如是自能神完气畅,精妙和谐,产生“字里金生,行间玉润”的效果。
布白的形式大体有三:一是纵有行横有列,二是:纵有行横无列(或横有行纵无列),三是纵无行,横无列,它们或有“镂金错采”的人工美,或具“芙蓉出水”的自然美。篆刻章法一、平正、匀落 这是最基本的要领,就是要使印文安排得匀称妥贴。
但值得注意的是,不能将笔画故作盘曲的姿态填满空间,也不能如铅字一样呆板。一般以笔画繁者不觉其繁,笔画少者不觉其少的处理手法为主。
汉印及名家中不乏佳作,可细细体会。二、疏密统一 对印面文字笔画多寡差别较大的印,古人有时以“宽可走马,密不容针”的方法处理,对多划字不让其占地多,对少划字反给予较多的地位,从而使疏密对比更强烈,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有时还可调整文字的异体和繁体,人为地安排疏密(如万、无、一等)要彼此统一。三、巧拙、粗细 印章的风格应提倡多样,“巧”“拙”是两种不同的风格。
但追求“巧”不能失之纤媚:追求“拙”不能失之狂怪。印章文字中多巧者,则就参之以拙,文字中多拙者,则应参之以巧。
在传统艺术中,“漂亮”并非好字眼,常作为贬义词,作者都不希望自己的作品被评为“太漂亮”的。印文的粗细,是在篆印时就得注意用笔,这与作者的书法和金石修养有关。
应多的留意并分析摹仿古印及名家印中线条粗细的自然处理。四、增减、重复 为求全印妥贴,对部分文字有时要作增减处理,但要注意,一印中切不可逐字增减,增减的笔画也不能太多;增减要不碍字义,不失篆体。
如增减后变成他字,或章法上并无需要而强自增减,全弄巧成拙。 印中有重复字接连出现,一般以二小点代替,如不接连出现,则要变化篆刻,以不致雷同,单调。
五、挪让、呼应 挪让即在字有空处无法填实,或一字笔画无法使之平正方直时,伸缩文字所占地位,移动文字笔画的位置,使全印气势宽展的办法。呼应这里主要指在章法上两个相同的局部,(包括空间)经过人为的强调,使之起到此呼彼应作用的一种手段,一般有“对角呼应”、“并头呼应”、“盘曲呼应”、“留红呼应”等。
六、盘曲、变化 字体有的带方势,有的带圆势,有屈曲、有的平直,为求章法上的协调,对个别字可作屈伸方圆处理,但一切应视印文而定。同一内容,如要求连刻数印就要变化字体,或增减、调整其字体结构、位置、或加置印框,或变化流派风格,变化朱白等,以使其不相雷同,就是对几根平行线条,也应使粗、细、长短、波折、顿挫、斜度等取得变化冲破平淡、板滞局面。
七、穿插、笔 有时为了打破平板的章法,使字与字相互顾盼,往往将其中笔画随势伸缩,上穿下联以达到气贯势连。但采用此法宜慎重,以免弄巧成拙。
有时白文印笔画繁多琐碎或平行线条过多,则可对文字作“ 笔”处理,使全印浑为一体。并笔相当于书画上的“墨渗”但往往化到一定程度而止,在外围要防臃肿,在内心必留细眼,而不是随意信手所能达到的。
在临印时应留心学习名印中的笔法。 八、留红、空白 印章的留空处,在白文叫留红,朱文称空白。
尤其白文,大块留红,可以给读者强烈的印象。篆刻讲究方寸之地“分朱布白”,这“布白”也即留出空处,实在是最要紧的事。
好比造屋,设计前,先得定好门窗地位一样,在设计印稿时也得规划好何处留空,这种范例,在古印及名家中是不少见的。九、离合、变形 离是将字形太局促者分开、使者宽展;合是将字形太散漫者连一体,不致造成几个字的感觉。
但要离合有伦错落有致,离不致散,合不致局促才好。有些字笔画繁简不一,线条排列方圆杂陈,就须变动其字体的一部分地位,使之化长为方,或化方为长,以取得统一调和,给人一种新鲜感。
十、文、合文 印章文字一般是从上到下、从右到左地排列,但有时为了布局上的需要,将繁简悬殊的文字安排得斜角对称,将文字的次序作逆时针方向处理,就是“ 文”。有时为将单数字排列成双数字那样均衡,或将一简一繁的文字或两个较简单的文字处理从只占一个字的地位,这便是“合文”。
十一、草、隶、楷外文字 除篆书以外其它文字入印古已有之,须参考“元押”、“龙门二十品”、“汉简”等资料,使之有金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