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进一步加大课堂教学改革的推进力度。
一是深入学习,转变观念。《沙洋县教育局关于开展“课堂教学改革年”活动的实施意见》是指导课堂教学改革的纲领性文件,要通过不断深入学习文件精神,落实文件要求。
通过课堂教学改革,促进全县基础教育教学质量增长方式转变,实现教育教学质量的增长由粗放型向精细型转变,由外延型向内涵型转变;促进全县城乡学校办学水平均衡发展,形成控辍保学,乐学乐教,高效减负和内涵发展的良性机制。 二是肯定成绩,巩固成果。
活动实施半年来,已经取得了一些初步的阶段性成效,初显课堂教学改革的积极意义。通过参加各级各类培训学习,课堂教学改革的理念已被绝大多数教师接受,认识水平得到了提升,正确的学生观、教学观、质量观、评价观正在形成;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发生转变;师生平等和谐的关系正在建立,启发式、探究式、合作学习等方式和手段在教学活动中得到体现;课堂教学效率提升;学习评价体现结果与过程并重。
三是正视问题,反思不足。学校在课堂教学改革具体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课堂教学改革方向比较模糊。
在“改什么”、“怎么改”的问题上认识不清,方向不明;二是课堂教学改革缺乏主动性,部分学校存在等待观望情绪,部分教师对教学改革不适应,存在着“课改”理念体现不明显,教学方法单一、陈旧;三是校本教研对“课改”的服务功能发挥的不够充分,教研活动缺乏针对性和深刻性;四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内涵没有得到充分体现,重形式,缺深度。 二、进一步强化课堂教学改革的实施措施。
(一)构建模式,优化教学。 本学期,各学校要着力构建课堂教学新模式,重点做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建构其理论框架和操作体系。
课堂教学新模式必须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课改”主题思想,即在教师启发下,充分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尽可能培养学生学习的独立性,依靠学生之间以及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去开展学习上的独立钻研,进行创造性学习。 二是优化教学方法。
遵循“学为主体、教为主导、练为主线”的“少教多学,精讲多练”课堂教学改革最根本原则,科学安排学、讲与练的时间,规范落实课堂教学三个“三分之一”要求,要求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课型,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着力打造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 三是形式灵活多样。
围绕课堂教学模式的运用,组织立标学标,观摩交流。通过部分教师“试水”课、全体教师公开课、课堂教学改革开放交流月等活动,集中展示本学校课堂教学改革创新成果。
四是突出校本特色。要立足本校实际,将改革工作与本校教育教学实践和师资队伍建设实际相结合,努力探索适合本校特点的课改模式。
(二)加强管理,评价推动。 各学校要把教学评价体系建立作为课堂教学改革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积极开拓工作新思路,不断完善评价指标体系,用科学的评价促进课堂教学改革。
一是教师要对学生课堂学习情况进行全面评价。教师课堂评价贯穿课前、课中、课后,提倡评价方法的多样性和灵活性。
针对学生的不同发展水平,在不同阶段采用不同的评价行动策略和方法,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最适合自己发展的评价。 二是学校要对教师课堂教学评价方式进行变革。
由评教师的讲解精彩度变为评学生参与度;由评教学环节的完备性变为评教学结构的合理性;由评课堂的活跃度变为评每个学生真正进入学习状态;由评师生的交流互动变为评学生的交流展示;由评教师的板书设计变为评学生练习;由评教师的基本功变为评学生的基本素养。 三是制定中小学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课堂教学的评价标准要有利于课堂教学改革的实施,促进教师改进教学实践,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水平;要有利于改革教学过程,改进教学方式;要有利于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促进教师因材施教,关注差异;要有利于倡导学与思结合,动手与动脑结合,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结合,鼓励独立思考、主动学习,引导学生学会学习,促进学生多方面能力的发展。各学校可参照《沙洋县中小学课堂教学评价标准(试行)》(见附件),结合本地、本校实际,制定科学、合理、符合学科特点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三)典型引领,活动促进。 一是搭建教研平台。
利用“联片教研”和“主题系列教研”平台,根据实际需要有重点的开展课堂教学改革“学科培训提高”活动。根据学校课堂教学出现的共性问题,组织教研员、优秀教师到学校巡回举办讲座和上示范课,带动和促进课堂教学改革水平整体提高。
二是开展“教学大比武”。通过自下而上的课堂教学改革“教学大比武”活动,对所有教师的课堂教学给出A、B等级性评价。
以此推动课堂教学改革工作的普及和深化,营造一个“比、学、赶、帮、超”的浓厚课改氛围,不断增强课改的实效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努力打造高效课堂,促进广大教师的专业成长。 三是举办高效课堂展示观摩活动。
根据课堂教学改革“分层推进、分步实施、重点突破”的工作策略,通过建窗口,树样板,创示范,以此展示部分课改先。
分针的角速度ω1=2π/60(弧度/分),时针的角速度ω2=2π/(12*60)(弧度/分)6时,时针、分针张开成一条直线,从6时开始计时,则时针和分针第四次张开成一条直线,有:ω1t-ω2t=2π*4代入得:t=4*12*60/11分=4.3636时=4时21分49.1秒即完成试卷的时间为10时21分49.1秒当然也可以以深夜12时为参考,解答如下:深夜12时,时针、分针重合,从12时开始计时,则时针和分针第一次张开成一条直线,有:ω1t1-ω2t1=π时针和分针第N次张开成一条直线,有:ω1t-ω2t=π+2π(N-1)将N=10代入得:t=4*12*60/11分=621.8181时=10时21分49.1秒即完成试卷的时间为10时21分49.1秒。
一、进一步加大课堂教学改革的推进力度。
一是深入学习,转变观念。《沙洋县教育局关于开展“课堂教学改革年”活动的实施意见》是指导课堂教学改革的纲领性文件,要通过不断深入学习文件精神,落实文件要求。
通过课堂教学改革,促进全县基础教育教学质量增长方式转变,实现教育教学质量的增长由粗放型向精细型转变,由外延型向内涵型转变;促进全县城乡学校办学水平均衡发展,形成控辍保学,乐学乐教,高效减负和内涵发展的良性机制。二是肯定成绩,巩固成果。
活动实施半年来,已经取得了一些初步的阶段性成效,初显课堂教学改革的积极意义。通过参加各级各类培训学习,课堂教学改革的理念已被绝大多数教师接受,认识水平得到了提升,正确的学生观、教学观、质量观、评价观正在形成;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发生转变;师生平等和谐的关系正在建立,启发式、探究式、合作学习等方式和手段在教学活动中得到体现;课堂教学效率提升;学习评价体现结果与过程并重。
三是正视问题,反思不足。学校在课堂教学改革具体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课堂教学改革方向比较模糊。
在“改什么”、“怎么改”的问题上认识不清,方向不明;二是课堂教学改革缺乏主动性,部分学校存在等待观望情绪,部分教师对教学改革不适应,存在着“课改”理念体现不明显,教学方法单一、陈旧;三是校本教研对“课改”的服务功能发挥的不够充分,教研活动缺乏针对性和深刻性;四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内涵没有得到充分体现,重形式,缺深度。二、进一步强化课堂教学改革的实施措施。
(一)构建模式,优化教学。本学期,各学校要着力构建课堂教学新模式,重点做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建构其理论框架和操作体系。
课堂教学新模式必须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课改”主题思想,即在教师启发下,充分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尽可能培养学生学习的独立性,依靠学生之间以及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去开展学习上的独立钻研,进行创造性学习。二是优化教学方法。
遵循“学为主体、教为主导、练为主线”的“少教多学,精讲多练”课堂教学改革最根本原则,科学安排学、讲与练的时间,规范落实课堂教学三个“三分之一”要求,要求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课型,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着力打造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三是形式灵活多样。
围绕课堂教学模式的运用,组织立标学标,观摩交流。通过部分教师“试水”课、全体教师公开课、课堂教学改革开放交流月等活动,集中展示本学校课堂教学改革创新成果。
四是突出校本特色。要立足本校实际,将改革工作与本校教育教学实践和师资队伍建设实际相结合,努力探索适合本校特点的课改模式。
(二)加强管理,评价推动。各学校要把教学评价体系建立作为课堂教学改革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积极开拓工作新思路,不断完善评价指标体系,用科学的评价促进课堂教学改革。
一是教师要对学生课堂学习情况进行全面评价。教师课堂评价贯穿课前、课中、课后,提倡评价方法的多样性和灵活性。
针对学生的不同发展水平,在不同阶段采用不同的评价行动策略和方法,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最适合自己发展的评价。二是学校要对教师课堂教学评价方式进行变革。
由评教师的讲解精彩度变为评学生参与度;由评教学环节的完备性变为评教学结构的合理性;由评课堂的活跃度变为评每个学生真正进入学习状态;由评师生的交流互动变为评学生的交流展示;由评教师的板书设计变为评学生练习;由评教师的基本功变为评学生的基本素养。三是制定中小学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课堂教学的评价标准要有利于课堂教学改革的实施,促进教师改进教学实践,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水平;要有利于改革教学过程,改进教学方式;要有利于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促进教师因材施教,关注差异;要有利于倡导学与思结合,动手与动脑结合,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结合,鼓励独立思考、主动学习,引导学生学会学习,促进学生多方面能力的发展。各学校可参照《沙洋县中小学课堂教学评价标准(试行)》(见附件),结合本地、本校实际,制定科学、合理、符合学科特点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三)典型引领,活动促进。一是搭建教研平台。
利用“联片教研”和“主题系列教研”平台,根据实际需要有重点的开展课堂教学改革“学科培训提高”活动。根据学校课堂教学出现的共性问题,组织教研员、优秀教师到学校巡回举办讲座和上示范课,带动和促进课堂教学改革水平整体提高。
二是开展“教学大比武”。通过自下而上的课堂教学改革“教学大比武”活动,对所有教师的课堂教学给出A、B等级性评价。
以此推动课堂教学改革工作的普及和深化,营造一个“比、学、赶、帮、超”的浓厚课改氛围,不断增强课改的实效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努力打造高效课堂,促进广大教师的专业成长。三是举办高效课堂展示观摩活动。
根据课堂教学改革“分层推进、分步实施、重点突破”的工作策略,通过建窗口,树样板,创示范,以此展示部分课改先行学校的课。
弘扬文澜精神,建设文澜文化,提升文澜中学办学品位 ——在第四届教代会上的工作报告 赵关军 各位代表,各位老师: 受大会主席团的委托,向全校教师作题为《弘扬文澜精神,建设文澜文化,提升文澜中学办学品位》的工作报告,请代表们审议。
一,2004学年工作回顾 在过去的一学年里,文澜中学始终坚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人本观念,构建和谐校园。 在夯实德育根基,全面实施大德育工程;切实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努力提升办学品位;自觉规范办学行为,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重视校园建设,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坚持"科研兴校"方略,努力提高教科研水平等方面均取得了新的成绩,学校又一次被评为市属学校德育工作先进集体,体育工作先进集体,市教科研先进集体,还被评为省示范家长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全国先进学校,市师德群体创优活动先进集体,以上成绩的取得是文澜中学一贯坚持"抓根本,创特色,全面提升办学品位"的结果。
(一)以提高教师素质为根本,加强队伍建设 提高教师素质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的重要途径。师资队伍建设的核心在于领导班子,根本在于教师。
文澜中学领导班子,党政工通力合作,廉洁行政,精诚团结,求实创新;文澜中学的教师和谐共事,乐于清贫,敬业奉献,甘为人先。 一年内群体师德创优活动又有了新发展。
以年级为单位的文明处室评比常抓不懈,每月进行的"月考评"将"关心政治,积极向上;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奉公守法,遵守纪律;履行职责,敬业奉献"作为考核内容,经常鞭策教师自觉履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为人师表,做一个优秀的人民教师。 配合市政府的"双争"活动,学校在学生中广为宣传的同时,也要求全体教师牢记公民基本道德,市民守则的基本内容,经书面闭卷测试;教师的优秀率为100%,今年五一节前,校长室向全体教师布置了假期作业:撰写教育思想大讨论文章一篇,5月8日,假期结束,100%的教师上交了作业,文澜教师自觉完成校长室布置任务的态度和自觉投入教育思想大讨论的热情可见一斑。
在文澜中学,有令必行,积极进取的风气蔚然成风:上级部门分配给学校的无偿献血指标总是超额完成。年初教育局要组织应急献血队伍,分配给本校的指标是2名,在校内一经发动,报名的达53人,受到市教育局的表扬;一年来,积极靠拢党组织,递交入党报告的青年教师已达20多名,党员的队伍在不断扩大。
通过每年一次的党员民主评议活动和正在开展的保持**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在进一步发挥。 在努力提高教师政治思想素质的同时,学校十分注重教师业务素质的提高,学校鼓励教师参加各级各类的业务进修,继续教育的参与率为100%。
自2004年以来,我校教师参加心理健康教育自考的参考率,合格率均居市属中学首位。教师中本科学历已占64%,较上一学年又有了新的提升,在市属中学处于领先地位。
2004年,市教育局在市属学校开展了教师基本功大比武活动,本校教师成绩喜人:在优质课评比中本校教师获一等奖4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2名;并获省一等奖1名,市一等奖2名;在市属中学案例分析评比中本校教师获一等奖2名,二等奖7名,三等奖8名;在2004年市教育局组织的基本功比武中,本校教师获一等奖4名,二等奖8名,三等奖8名,在上学期期末刚结束的案例评比中本校教师又获一等奖7名,二等奖7名,三等奖9名。 在市属中学中均处领先地位。
今年,在浙江省教育厅,教科所组织的"万人百课"评比中,本校的赵卓青,徐强两位老师脱颖而出,在全省的20堂优质课中占了两席。展示了文澜教师的实力。
在切实提高教师的素质的过程中,学校十分重视优秀教师经验的传播和青年教师的培养。 经三届三次教代会通过的"名优教师评比方案"已在校内实施近两年,两年来,第一批选上的"校内名师"以先进的教育理念,科学的教育方法和严谨的工作态度为全校教师树立了榜样,发挥了应有的作用,达到了预期的评选目的。
名优教师的评选要继续搞下去,队伍要再充实,经验有待进一步总结。 与此同时对新教师的培养也下了功夫。
通过师徒结对,外派学习,每学期的汇报课评比,不少青年教师在迅速成长,站稳了讲台。 以提高教师素质,加强队伍建设为主旨的师德群体创优活动成效显著,学校被评为市级先进集体。
(二)以新课程改革为契机,规范办学行为 第八次课程改革于2003年9月开始实施。 2004学年,我们经历了新课程改革的第二个年头。
新课程改革为全体文澜教师更新教育观念,提高自身素质提供了舞台。这是教师自我发展难得的契机。
一年来,初一,初二年级的全体教师积极吸取2003学年初一新课程改革的成功经验,继续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精心备课,认真施教,向课堂45分钟求最佳的教学效益,努力促进教师和学生在教育中的"四个转变":即转变教师角色,转变教与学的关系,转变教师的教育行为,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校教科室引导初一,初二教师及时总结经验,所编印的简报《课程改革在文澜》已编辑了九期,每一期简报都介绍文澜教师在新课程过程中。
上一篇:字母自戏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