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贵州日报
本报讯(记者 金秋时 彭林元)7月9日,记者从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贵州省自然资源系统从坚持规划引领、严守耕地红线、精准配置资源、深化科技创新四方面,精准配置土地资源,支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2024年以来,全省共有631个交通、水利、能源等重大项目用地得到保障,其中:有16条高速公路用地获批,1个机场、2条铁路、3条航电枢纽、154条国省干道、公路改扩建工程项目落地,214座重点重大水利工程建设用地得以保障,241个能源项目建设用地得以落实。同时,有472个交通、水利、能源等重大项目通过用地预审。
坚持规划引领,优化国土空间布局。严守底线,全省“三区三线”划定成果经国家审查通过并同意启用。完成首部省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获国务院批复。9个市(州)规划于2024年底至2025年1月全部获批,72个县级规划已获省政府批准。
严守耕地红线,扛稳粮食安全责任。2023年和2024年度全面完成国家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任务。推进占补平衡制度改革,将各类占用耕地行为统一纳入耕地占补平衡管理,拓宽补充耕地来源。今年以来,全省获批建设用地892宗,全部落实占补平衡。推进林耕空间布局优化,有序推进2025年度60万亩园林地上山、耕地下山,实事求是制定县级林园耕置换实施方案。
精准配置资源,保障重大项目落地。分类制定措施,研究出台支持“四化”“强省会”、风电、光伏等产业项目用地保障措施。2024年以来,全省处置批而未供土地36.29万亩、闲置土地20.64万亩,连续8年超额完成国家下达任务。
深化科技创新,提升服务质效。已建成用地审查报批管理服务系统,实现“计算机智能+人工”双向联动审查、用地审批全流程监管。研发“贵州省村庄规划便民服务系统——黔村规APP”,提升乡村规划管理效能与便民服务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