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谁?或许大家都明白——一切为了群众,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时刻牢记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但我个人认为,如何“为”才是关键。是蜻蜓点水,还是全心全意;是把群众挂在嘴边,还是把群众放在心里;是喊破嗓子为群众,还是甩开膀子为群众?其结果自然大相径庭。
如果是蜻蜓点水,光把群众挂在嘴边而非心里,光喊破嗓子为群众,而对群众疾苦漠然视之,淡然处之,那就不可能把与群众的关系搞成鱼水关系,血肉联系,而是搞成蛙水关系,油水关系,甚至水火关系。只有真正做到全心全意办实事,把群众装在心里,为了群众利益出发,甩开膀子干,干成事、干好事,并坚持到底才是人民群众拥护和爱戴的,才能与群众血肉联系,把与群众的关系搞成鱼水关系,我们党的根基才能更为牢固。
再结合我的驻村工作谈谈。驻村一年,为了改善所驻村基础设施条件,进而改善群众生存环境,我和驻村工作同事风餐露宿搞调研,加班加点研究起草项目报告,跑断腿,磨破嘴,想方设法争取项目资金。
移动机站修起来了,乡村公路拓宽排险了,自来水进家门了,彻底改变了老百姓通讯靠吼,交通靠走,吃水靠背的历史。虽然该村没有一个会讲汉语,但在这一年中,每见到老百姓远远的致以真诚而发自内心的微笑,甚或伸出那带着泥土或牛粪气息的手向我们热情挥舞时,我会不自觉的,感动的热泪盈眶,仅为了他们这种简单的理解和淳朴的热情。
因为我知道,那双手真诚的眼、那双挥舞并传递着温暖、信任和肯定的手就是对我们工作的最大理解和支持,就是对我们默默付出的最大肯定。我们的工作不是为了鲜花和掌声,只要你把老百姓放在心里,老百姓就会把你捧在手上。
依靠谁?——切依靠群众。群众中珍藏着智慧,蕴藏着真理。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历史变革和前进的根本力量。只有依靠群众,倾听群众呼声,了解群众诉求,理解群众疾苦,才能避免关起门来决策,闭着眼睛空谈,拍着胸脯表态。
从群众中来,就是要在充分尊重和吸收群众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确定目标,制定政策。只有充分尊重群众,牢固树立群众观念,并把一切为了群众作为我们工作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才能真正做到依靠群众,群众也才愿意让我们依靠;也只有俯下身子,放下架子,贴近群众生活,贴近群众愿望和诉求,贴近群众的心灵和情感,才能在不断密切与群众的鱼水关系,血肉联系中做到依靠群众,群众也才心甘情愿的,积极主动地让我们依靠。
我是谁?这是三个谁中的关键问题。只有真正把握好我是谁,才能解决为了谁,依靠谁的问题。
因此,我认为,调整一下三个“谁”的语序,可能很有必要。我是谁?要解决的是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问题,是如何摆正自己与人民青年站之间的位置,端正工作态度的问题。
如果连自己是谁都没有搞清楚,而去大谈为了谁,依靠谁,我个人认为,无论说得多漂亮,谈得多深刻,那也不过是空谈,甚至是无稽之谈。我是谁?——我是**员,是公务员。
**员的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而不是半心半意,更不是虚情假意。这就要求我们尊重群众,了解群众,信任群众,依靠群众,服务群众,自觉把群众的呼声作为工作的第一信号,把群众的愿望作为第一目标,把群众满不满意作为检验工作得失的第一标准。
**员的基本品质之一就是大公无私,公而忘私。但欲望使人堕落,野心使人疯狂,不排除个别人为了所谓的政治光环,政治前途,为达到某种目的,投机混进党组织,也不排除少数同志入党动机是纯洁的,但成为**员后,放松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改造,腐化堕落,最终站在党,站在人民的对立面。
因此,只有时刻牢记**员的宗旨,不断锤炼党性,纯洁思想,提高修养,才能摆正位置,认清自己,端正态度,也才能做到临财不贪,临色不乱,临危不惧。我是谁,我是国家干部,是公务员。
公务员,顾名思义,国家公共事务管理的公职人员,也可以理解为在国家机关行履行相应职责为社会公众服务的人员。国家赋予公务员一定的公权,是要公务员正确利用公权行使社会公共事务管理的职能,从而促进社会和谐、进步、有序,维护社会公众利益的公平正义,促进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群众幸福安康,而绝不允许利用公权,凌驾于群众之上,耀武扬威,为所欲为。
总而言之,我是谁?——我是**员!我就应该时刻牢记**员的宗旨和使命,就应该摆正我和我所服务群众之间的关系,就应该不辱**员的形象。我是谁?——我是公务员!我所在岗位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是组织的信任和肯定;是公权,而不是私权。
这就要求我们做到对人民负责,不辜负组织的信任;秉公用权,并充分而正确地利用所在岗位的职责权限殚精竭虑为所服务的群众,排忧解难,谋得福祉。职务越高,不是意味着地位越高,而是意味着我们服务群众的责任越大,服务群众的义务更多。
只有正确看待权力,才能正确秉公使用权力,才能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只有充分尊重群众,真正信任群众,才能真正依靠群众,从而集中群众智慧,凝聚群众力量,做好群众工作,才。
“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含义第一,紧扣“为了谁”,坚持视群众为亲人、问需于民,进一步树立以人为本、人民至上的价值观第二,紧扣“依靠谁”,坚持视群众为老师、问计于民,进一步用好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方法论世界观的改造永远没有完成时,群众观的树立永远都是进行时。
我们将把全面推行“三视三问”群众工作法作为成都市党员干部队伍落实党的群众路线的具体抓手,在工作中更加突出群众作为亲人、作为老师、作为裁判的摆位,切实抓好问需、问计、问效于民的环节,进一步回答和解决好“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这三个重大问题,把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和党的群众路线深深植根于全市党员干部思想和行动之中。
在报告中要求全体党员干部一定要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始终保持对主义、对中国特色、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定信念;一定要戒骄戒躁,艰苦奋斗,牢记初级阶段基本国情,为党和事业不懈努力;一定要刻苦学习、埋头苦干,不断创造经得起实践、、历史检验的业绩;一定要加强团结,顾全大局,自觉维护全党的团结统一,保持党同众的血肉,巩固全国各族大团结,为战胜一切艰难险阻,推动党和事业取得新的更大胜利提供强大力量。
的“四个一定”,体现了党的性质和宗旨。讲到党的宗旨,大家首先要知道什么是宗旨,其实宗旨是指一个人或一个组织、一个政党的思想和主张。
在党的生日来临之际,笔者想给大家谈谈我对党的宗旨的浅显认识。 一、什么是党的宗旨? 在《党宣言》中对党的宗旨的定义是:“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运动”。
世界各组织具此确立了自己的根本宗旨,中国党把这一宗旨高度概括为“全心全意为服务”并载入党的章程。中国党之所以把“全心全意为服务”确立为自己的根本宗旨是由其自身性质决定的。
因为中国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事业的领导核心。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代表中国广大的根本利益。
同志曾对中国党的根本立场和行动准则进行了深刻阐述,他认为中国党的性质和肩负的特殊使命决定了党的宗旨,只有全心全意为服务,一刻也不脱离众,一切从利益出发才能使党成为人们拥护爱戴的党,一个伟大光荣而又正确的党。 二、为什么要牢记党的宗旨? 作为一名党员之所以要牢记党的宗旨,这是因为党的宗旨表明了立党的目的,全心全意为服务这个宗旨具有其丰富的内涵:其一、它标明了我党服务的对象是“”,强调了服务的范畴是最广大众的根本利益,体现了党的执政理念的本质特征;其二、它标明了服务的要求就是要做到“完全”、“彻底”、“全心全意”而不是半心半意或者是三心二意,这就保持了党同心心相连的血肉,真正体现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色;其三、它标明了服务的目的是为谋利益,体现了我党在为服务活动中精神上的自觉主动、思想上的积极创造、行动上的脚踏实地。
同志在党的七大会议上对党的宗旨作了精僻的论述,他指出:“党人的一切言行必须合乎最广大众的最大利益、为最广大众所拥护为最高标准”。同志把这一标准具体化、形象化,提出把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制定各项方针政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重要思想将其准确概括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指出:“建设中国特色的根本目的是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的根本利益,党的理论纲领、路线方针、政策和工作必须以符合最广大的根本利益为最高衡量标准。
因此,党的宗旨内涵随着革命、建设和不断丰富和发展,越来越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成为一代又一代党人前进的精神动力和指路明灯。 今天,在中国党的领导下,我国的改革开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取得重大进展,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综合国力日益增强,各级党员干部的经济待遇、办公条件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形势变了、任务变了、环境变了,但有一条没有变,那就是坚持全心全意为服务的宗旨没有变。
在党员干部队伍中绝大多数同志做到了这一点,但也有部分同志放松了对自己的严格要求,逐步走向背离众的轨道直至犯罪。因此,要加强和改进党的自身建设,增强党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召力就必须牢记党的宗旨,强化服务意识,始终与同呼吸、共患难,保持同的血肉,带领广大众居安思危,奋发向上,永不变色。
三、如何践行党的宗旨,强化服务意识。 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的党和国家正以崭新的姿态、包满的,在精神鼓舞下,继续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促进场经济的兴旺与繁荣,为构建和谐社会对坚持党的宗旨提出了更高标准。
在这样一个特殊历史时期,我们每一个党员、每一名要求入党的积极分子,都应该时刻牢记党的全心全意为服务的宗旨,把践行党的宗旨同自己的工作和言行紧密起来,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始终保持同众的血肉,一切从的利益出发,求真务实,扎实工作,特别是我们民政干部更应该结合自己的工作性质去认真践行党的宗旨,通过开展党员先进性承诺活动,把党的宗旨落到实处。大家要清醒地认识到党的的召开赋予了民政工作新的任务、提出了新的要求、寄予了新的期待,这就要求我们民政干部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在履行各自岗位职责过程中时刻不忘党的宗旨,事事不辱党的使命,切实保障众基本生活权益和权益,努力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推动社会进步,在深入实践中转变民政工作理念,这就是“以人为本、为民解困、民政为民、为民服务”,实现由以人为本、为民解困向以民为本、为民服务、解决民生、落实民权、维护民利的根本转变。
陈毅同志曾经对民政工作做了一个贴切形象的概括,他说:“民政工作上为分忧,下为百姓解愁”。这正是通过民政工作体现党的宗旨向负责和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的一致性。
因此,我认为只要我们每位党员同志尽职尽责地。
一、明白“我是谁” “我是谁”就是要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身份和地位是由谁赋予的,自己的使命和责任是由什么决定的,自己的根基和归宿又是向着什么对象的。
只有弄清“我是谁”,才能更好地认清自己、定位自己,只有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智慧的增长和本领的增强深深扎根于人民的创造性实践之中。坚持立身之志,做人之本,为政不移公仆之心,用权不谋一己之私,才能更好地改造自己,提升自己。
只有时刻牢记**的宗旨,不断锤炼党性,纯洁思想,提高修养,才能摆正位置、认清自己、端正态度,也才能做到临危不惧。我是一名医务工作者,我们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患者服务。
当群众遇到困难时,主动站出来,帮助他们解决困难;当患者需要帮助,第一时间帮助他们解决难题;当群众提出意见时,认清听取他们的意见,积极采纳他们的合理建议,这才是我们作为一名党员应尽的责任。 二、明白“为了谁” “为了谁”就是我们要解决的理想信念的问题。
人民群众是党和国家决策的出发点和归属点,这是我们学习、工作的目标指向,也是“为了谁”的真正归属。这个目标指向真正归属是党的宗旨决定的,是由人民群众历史和现实地位决定的。
一切为了群众,真心服务群众,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时刻牢记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只有真正做到全心全意办实事,把群众装在心里,为了群众的利益出发点,干成事,干好事,坚信只有群众支持和拥护党的领导,我们党的根基才能更为牢固。 三、明白“依靠谁”是方法问题 “依靠谁”就是要铭记我们所要依靠的力量,就一定要从这个群体中汲取智慧,就一定要在这个群体中推动社会的进步。
离开了这个“依靠”,党和国家的发展就成为无水之鱼,得不偿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