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来一些对联供参考。
上联: 存一点素心,唱两句皮黄;享三餐美味,抚四面清风;弄五音丝弦,去七情六欲;有八九故人,问佛门可近?戏曲对联摘录:下联: 手拿《十道本》,赶到《九江口》;忘拎《八大锤》,点亮《七星灯》;天飘《六月雪》,洒落《五丈原》;路遇《四进士》,已到《三岔口》。戏曲对联 金榜题名空富贵 洞房花烛假夫妻 古往今来虽如是 浓妆淡抹总相宜 看不懂莫吵请问前头高明者 站得住便罢须留余地后来人 凤管似从天外落 霓裳聊当月中看 谁为袖手旁观客 我亦逢场作戏人 凡高莫抢先看戏何如听戏好 为人须顾后上台终有下台时 你也挤我也挤此地几何立脚地 好且看歹且看大家都有下台时 六礼未成顷刻洞房花烛 五经不读霎时金榜题名 台中戏戏中台景物最宜人演出一生真本领 夜前溪溪前夜风光皆入画绘成千古大奇观 势短世长演戏一回方知世和势 人多仁少寻思片刻还属仁中人 尧舜生汤武旦桓文未旦古今来多少角色 日月灯云霞彩风雷鼓板天地间大小舞台 是是非非非亦是 真真假假假即真 舞台方过悬明镜 忧孟衣冠启后人 自古文武今时见 历代君王自此知 勾心斗角俨似官场话剧 逐鹿吼狮形同世界舞台 晋代衣冠唐代曲 今人面目古人心 白雪阳春都妙句 高山流水自知音 和风吹绿竹 清韵入朱弦 一声古尽秋江月 万舞齐开玉树花 假人啼中真面目 新声歌里旧衣冠 清歌凝白雪 雅曲韵朱弦 还将旧事从新演 聊借悲忧作古观 云容小态还堪赏 风管龙丝最好衣 往事重提演出忠臣孝子 闲情虽假别饶哀乐悲歌 戏演人间事成成败败成成好演古今成败事 文评世上人是是非非是是难评朝野是非人 古事今事要知今事通古事 戏情世情欲晚世情看戏情 观者莫笑悲欢离合确是生活真实写照 演者莫痴欣喜怒骂无非艺术虚假登台 谈古论今有甚说甚 扮文装武演谁象谁 吴越比邻莫问他乡故里 沧桑往事都归檀板金樽 四方生旦唱春秋人道是雾中花镜中月 几代忠奸敷演义孰台分古时曲今时间 演戏人声腔入调座中男女才顷耳 上场者技艺超群台下翁孙比仰头 田父歌声袅袅飘碧落 村姑舞步姗姗踏彩云 一部西游全凭大圣翻跟斗 半场三国多赖孔明用计谋 台上状元独占鳌头多得意 剧中戏子一登龙位好威风 世事总归空何必以空为实事 人情都是戏不妨将戏作真传 富贵贫贱演出人情冷暖 悲欢离合装成世态炎凉 看我非我我看我我也非我 演谁象谁谁演谁谁就象谁 玉佩冷摇沧海月 舞衣晴成碧天霞 玉楼天半笙歌起 蓬岛闲班笑语和 舞台小天地 人生大舞台 妙舞翩跹风月无价 艳歌婉转弦索齐鸣 乾坤大戏场请君更看戏中戏 俯仰皆身鉴对影休推身外身 诗歌小说戏剧百花斗艳 管竹琴弦锣鼓万乐齐鸣 三五步遍行天下 六七人百万雄兵 历代壮奇观睹胜败兴衰千古英雄收眼底 高台共欣赏听管弦丝竹数声雅调拓胸襟 台上莫谩夸纵做到厚爵高官得意无非戏中事 眼前何足算且看他丢盔卸甲上场还是普通人 弄虚干戈原是戏 略加装点便成文 半假半真演出兴亡千古事 一频一笑装成理合百年人 天下事无非是戏 世间人何必认真 咫尺地五湖四海 几更时万古千秋 白面书生金榜题名虚受职 红颜女子东方花烛假成亲 看世事沧桑借鉴过去 数风流人物该看今朝 对月怀歌扇 裁云作舞衣 千秋雅调遥相接 一春讼戏宵可听 九天韶乐飘寒月 一曲清箫凌紫烟 纬武经文陶景花 舞风歌月都铅华 看看看看生看丑看花旦 戏戏戏戏眼戏心戏精神 戏剧虚动干戈一场演出六韬三略 文章又加装点半夜攻成八索九丘 台上笑台下笑台上台下笑惹笑 看古人看今人看古看今人看人 咫尺戏台生杀掠夺贵贱辱荣演千秋事业 方寸场地悲欢离合哀愁怒喜唱一代人情 八音同谐一二刻三纲五纪 八十为侣六七步四海九州 一举二三元不读四书五经登金殿 六音七八调延长九收十放渡银河 古往今来顷刻间演过千秋世事 天涯海角平方地可走万里山河 笛脆琴攸歌盛世 珠圆玉润颂尧天 赢得宣南顾曲人,日日雕鞍骤.红氍毹上歌弦舞袖,精于斯,老于斯,死于斯.细雨连芳草,都被他带将春去了.。
1、魏帝缝囊真戏剧,苻坚投棰更荒唐。——唐 杜牧《西江怀古》
【释义】反观历史中,魏国如戏剧一般的战略,更有苻坚投棰这样荒唐的战略。
2、等为戏剧谁能先,我笑谓翁儿更贤。—— 宋 苏轼 《古意》
【释义】苏轼追溯到事情的起始,笑向那“翁”问道:“同为戏剧到底是谁最早演习的?我笑对老翁说:‘还是儿子更贤于您!
3、齐纨未足时人贵,一曲菱歌抵万金。——宋 张籍《酬朱庆余》
【释义】尽管有许多别的姑娘身上穿着齐地出产的精美绸缎做成的衣服,却并不值得世人看重,唯有这采菱女的一曲歌才值千金。
4、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唐 白居易《长恨歌》
【释义】曾经弹奏完曲子让老师都佩服,(弹得好),化完妆周围的艺妓都嫉妒我(美)
5、念白抑扬含顿挫,唱腔委婉透激昂。——《七律·赞京剧》
【释义】在戏曲中停顿抑扬顿挫,唱腔委婉中又透露出坚定。
6、一官聊戏剧,三径肯荒芜。——宋 陈棣《挽江公三首》
【释义】假如一个官开始聊起了戏曲,那么在他管理的地区三径之内肯定是荒芜的。
7、人生等戏剧,衮衮徒区区。——宋 韩淲《白日偶无客青山长对门》
【释义】这人生就像戏曲一样,有起有伏,必定不是顺畅的。
8、全民齐跃进,戏曲奋争先。——现 老舍《《赠河北梆子剧院跃进剧团》
【释义】全民一起加油,那么戏曲就会有大进步。
9、宛丘先生长如丘,宛丘学舍小如舟。——宋 苏轼《戏子由 》
【释义】戏子的声音有时候就像教书的先生拉的长长的,有时又像学舍一样小小的。
10、风格只应天上有,歌声岂合世间闻。——唐 李群玉《同郑相并歌姬小饮戏赠》
【释义】这样的风格应该是在天上才有的,这种歌声存在世间并不合理。
借来一些对联供参考。
上联: 存一点素心,唱两句皮黄;享三餐美味,抚四面清风;弄五音丝弦,去七情六欲;有八九故人,问佛门可近?戏曲对联摘录:下联: 手拿《十道本》,赶到《九江口》;忘拎《八大锤》,点亮《七星灯》;天飘《六月雪》,洒落《五丈原》;路遇《四进士》,已到《三岔口》。戏曲对联金榜题名空富贵洞房花烛假夫妻古往今来虽如是浓妆淡抹总相宜看不懂莫吵请问前头高明者站得住便罢须留余地后来人凤管似从天外落霓裳聊当月中看谁为袖手旁观客我亦逢场作戏人凡高莫抢先看戏何如听戏好为人须顾后上台终有下台时你也挤我也挤此地几何立脚地好且看歹且看大家都有下台时六礼未成顷刻洞房花烛五经不读霎时金榜题名台中戏戏中台景物最宜人演出一生真本领夜前溪溪前夜风光皆入画绘成千古大奇观势短世长演戏一回方知世和势人多仁少寻思片刻还属仁中人尧舜生汤武旦桓文未旦古今来多少角色日月灯云霞彩风雷鼓板天地间大小舞台是是非非非亦是真真假假假即真舞台方过悬明镜忧孟衣冠启后人自古文武今时见历代君王自此知勾心斗角俨似官场话剧逐鹿吼狮形同世界舞台晋代衣冠唐代曲今人面目古人心白雪阳春都妙句高山流水自知音和风吹绿竹清韵入朱弦一声古尽秋江月万舞齐开玉树花假人啼中真面目新声歌里旧衣冠清歌凝白雪雅曲韵朱弦还将旧事从新演聊借悲忧作古观云容小态还堪赏风管龙丝最好衣往事重提演出忠臣孝子闲情虽假别饶哀乐悲歌戏演人间事成成败败成成好演古今成败事文评世上人是是非非是是难评朝野是非人古事今事要知今事通古事戏情世情欲晚世情看戏情观者莫笑悲欢离合确是生活真实写照演者莫痴欣喜怒骂无非艺术虚假登台谈古论今有甚说甚扮文装武演谁象谁吴越比邻莫问他乡故里沧桑往事都归檀板金樽四方生旦唱春秋人道是雾中花镜中月几代忠奸敷演义孰台分古时曲今时间演戏人声腔入调座中男女才顷耳上场者技艺超群台下翁孙比仰头田父歌声袅袅飘碧落村姑舞步姗姗踏彩云一部西游全凭大圣翻跟斗半场三国多赖孔明用计谋台上状元独占鳌头多得意剧中戏子一登龙位好威风世事总归空何必以空为实事人情都是戏不妨将戏作真传富贵贫贱演出人情冷暖悲欢离合装成世态炎凉看我非我我看我我也非我演谁象谁谁演谁谁就象谁玉佩冷摇沧海月舞衣晴成碧天霞玉楼天半笙歌起蓬岛闲班笑语和舞台小天地人生大舞台妙舞翩跹风月无价艳歌婉转弦索齐鸣乾坤大戏场请君更看戏中戏俯仰皆身鉴对影休推身外身诗歌小说戏剧百花斗艳管竹琴弦锣鼓万乐齐鸣三五步遍行天下六七人百万雄兵历代壮奇观睹胜败兴衰千古英雄收眼底高台共欣赏听管弦丝竹数声雅调拓胸襟台上莫谩夸纵做到厚爵高官得意无非戏中事眼前何足算且看他丢盔卸甲上场还是普通人弄虚干戈原是戏略加装点便成文半假半真演出兴亡千古事一频一笑装成理合百年人天下事无非是戏世间人何必认真咫尺地五湖四海几更时万古千秋白面书生金榜题名虚受职红颜女子东方花烛假成亲看世事沧桑借鉴过去数风流人物该看今朝对月怀歌扇裁云作舞衣千秋雅调遥相接一春讼戏宵可听九天韶乐飘寒月一曲清箫凌紫烟纬武经文陶景花舞风歌月都铅华看看看看生看丑看花旦戏戏戏戏眼戏心戏精神戏剧虚动干戈一场演出六韬三略文章又加装点半夜攻成八索九丘台上笑台下笑台上台下笑惹笑看古人看今人看古看今人看人咫尺戏台生杀掠夺贵贱辱荣演千秋事业方寸场地悲欢离合哀愁怒喜唱一代人情八音同谐一二刻三纲五纪八十为侣六七步四海九州一举二三元不读四书五经登金殿六音七八调延长九收十放渡银河古往今来顷刻间演过千秋世事天涯海角平方地可走万里山河笛脆琴攸歌盛世珠圆玉润颂尧天赢得宣南顾曲人,日日雕鞍骤.红氍毹上歌弦舞袖,精于斯,老于斯,死于斯.细雨连芳草,都被他带将春去了.。
戏曲之诗---《水袖》 小时候,就特别爱看戏,因为台上有我的姐姐。
我迷恋她的容光焕发、光彩照人,迷恋她的静静动动、颦颦笑笑;尤其迷恋那些簪簪钗钗、环环佩佩,真的以为那就是辉煌。 只是很奇怪,姐姐的手似乎永远是藏而不露,似乎永远藏在那条长长的,长长的袖子里。
姐姐说,那叫水袖。其实,那不过是一段长方形的雪白纺绸,可当姐姐甩动起来,却是那么似水如波,宛转清美;或许它已经微妙地成了手的延展,那欲言又止欲罢不能的心事,就在它的挥洒间,或羞、或怒、或喜、或哀。
每当戏中的女子情到深处,牵挂便如水袖般若即若离;而悲到切处,恨,也在拂袖而去那一霎那间凝固。那份深沉的情感,则在台上久久不息,令人荡气回肠。
姐姐又说,这古女子的心思就如同水袖一般含蓄,即使是郎情妾意难分难舍,那思思量量的心事也像是女子的纤纤玉手,总要被水袖层层叠叠地遮掩了去,哪怕是顾影自怜,抑或回眸一笑,也需水袖若有若无地涵盖着。 于是,我顿悟了,水袖它那深深的蕴涵,正是每一个具有丰富情感的女人所断断不可缺少的内心表现。
此 刻,在我眼中舞动的水袖,已不只是一块长长的白绸,而是一个有血有肉的精灵,她用她的方式演绎了一段段柔美的故事。 这古雅又复杂的东西,曾几何时,被遗弃在尘埃的角落…… 多年过去了,姐姐又回到舞台上将它重新抖擞。
尘埃尽落,春梦已醒,只觉生命的意义也随了它的命运,抖擞精神,辉煌依然。 当舞台的喧嚣归于宁静,姐姐轻轻的告诉我,水袖并不易运用得好。
欠则暗淡无力,过则猛而无姿,只有理解了它,掌握了其中的规律,才能做到出神入化,让心绪与水袖一同飘飞。正如母亲教我儿时所做的那古老而又简单的游戏,需要那反反复复的重叠,周而复始的轮回,然后挥收自如,也就达到了最高境界。
无论我身在何处,姐姐的水袖仿佛总是在我眼前奇妙的飘飞舞动,上下翻转。她演绎的一个个或羞涩缠绵,或娇嗔幽怨的故事,生生不息,永远萦绕我心。
金榜题名空富贵洞房花烛假夫妻古往今来虽如是浓妆淡抹总相宜看不懂莫吵请问前头高明者站得住便罢须留余地后来人凤管似从天外落霓裳聊当月中看谁为袖手旁观客我亦逢场作戏人凡高莫抢先看戏何如听戏好为人须顾后上台终有下台时你也挤我也挤此地几何立脚地好且看歹且看大家都有下台时六礼未成顷刻洞房花烛五经不读霎时金榜题名台中戏戏中台景物最宜人演出一生真本领夜前溪溪前夜风光皆入画绘成千古大奇观势短世长演戏一回方知世和势人多仁少寻思片刻还属仁中人尧舜生汤武旦桓文未旦古今来多少角色日月灯云霞彩风雷鼓板天地间大小舞台是是非非非亦是真真假假假即真舞台方过悬明镜忧孟衣冠启后人自古文武今时见历代君王自此知勾心斗角俨似官场话剧逐鹿吼狮形同世界舞台晋代衣冠唐代曲今人面目古人心白雪阳春都妙句高山流水自知音和风吹绿竹清韵入朱弦。
千斤话白四两唱。三分唱念七分作。宁输后台不输前台。只许艺高不许胆大。当场一字难。当场不认父。千学不如一见。一清二混三不见(无根底对付的结果是:第一次尚可,第二次模糊,第三次忘没了)。技要稳准狠。艺不离手曲不离口。
(以上摘自《齐如山回忆录》,中国戏剧出版社,齐如山著)
学问学问,边学边问。学问学问,多学多问。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山高勤为径,艺海苦作舟。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要在人前夺萃,必须人后受罪。演员四字诀:学(模仿)、会(功夫到手)、通(融会贯通)、化(再创造)。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功夫练到家,上台不怯场。南昆(昆山腔)、北弋(弋阳腔)、东柳(柳子腔)、西梆(梆子腔)。识才善教人出众,盲目授徒贻误人。园丁血汗育蓓蕾,赏花须谢育花人。集众家之长,补自身之短。学我者生,似我者死。(齐白石语)。台上讲戏格,台下讲人格。救场如救火。唱戏的是“疯子”,看戏的是“傻子”。台上一声啼,台下千人泪;台上一声笑,台下万人欢。会看戏的看门道,不会看戏看热闹。寓庄于谐,寓教于乐,寓理于情。
气乃声之源,气为音之帅。一偷气,二换气,三运气,四喷气。大换气,小偷气,不蛮喊,留余地。气粗则音浮,气弱则音薄,气浊则音滞,气散则音竭。上丹田(头腔、鼻窦上两眉之间)发声共鸣点,中丹田(肚脐、上腹部、横隔膜)气息支持点,下丹田(肚脐下三指小腹)提气发力点。声腔三要素:吐字、行腔、气口。
擒字如擒兔,每字圆如珠,一字走了调,满盘都是输。既要将字咬准,又莫将字咬死。不要音包字,而要字带音。不吃字,不嚼字,不裹字,不割字。唱戏吐字不清,犹如钝刀杀人。字似骨头韵若肉,板如老师是节奏。咬字头,送字腹,收字尾。平声平道莫低昂,上声高呼猛力强,去声分明哀远道,入声短促急收藏。唱是一条线,不要一大片,若是一条线,音清整稳远;若是一大片,音噪乱散浅。丝不如竹,竹不如肉。
明曲情,达其意,明戏理,知戏情。演员不动情,观众不共鸣;演员不动情,观众不同情;演员不动心,观众不入心;演员不动神,观众便走神。不能千人一面,千歌一曲;力求一人千面,一曲多变。有情没理戏演歪,有理没情戏演干。饱打饿唱。
音散、音暗多喊“咿”,音紧、重喉练“啊”音。精神畅快,心气和平;饮食有节,寒暖当心;起居以时,劳逸均匀;练嗓保嗓,都贵有恒;由低到高,量力而行;五音饱满,唱出剧情。(此48字为梅兰芳练声保喉经验)
有板若无板,无板却有板。慢板要紧,快板要稳,散板要准。慢板不拖,快板不赶,散板不散。
清晰的口齿沉重的字,动人的节奏感人的音。
《社戏》
作词/作曲:安九
编曲:bear
演唱:安九
和声/后期:Hita
==========================
旧河畔,老房屋,一切如故。梦里那个依稀年少的身影,却早已不见。
撑着伞,在小雨里摇船听戏,那些所谓的悲欢离合、回不去的曾经,不过就是戏台上的一颦一笑、一嗔一喜。
——题记
==========================
A1
暮色里,旧歌戏,
乡间草台唱不已。
摇蓬船,听几曲,
胡琴咿呀渔光寂。
B1
远处村庄桨声细,
依稀曾是你;
人潮中红红绿绿,
阿婆茶香似往昔。
C1
时光重叠在年少的我青衣水袖清唱一曲,
弹指间岁月换了红颜不知你可否会忆起:
我踮足凝气,
几句《临江驿》,
一转身你站在桥那边回眸浅笑吹着短笛。
B2
那年灯下闹花衣,
回头悄看去。
人潮中来回寻你,
月下拾一支短笛。
C2
时光老去远了年少的我盛妆唱的那一曲,
戏台上老旦已记不起当年回眸的可是你。
船家来又去,
月色照涟漪,
我站在桥边回望过去只见松灯仍迷离……
C3
时光老去远了年少的我盛妆唱的那一曲,
恍惚桥边又看见你对我笑说:“你也在这里。”
生旦来又去,
净丑映涟漪,
便将草台收入纸伞中带回梦里续一曲。
1.“你穿上凤冠霞衣,我将眉目掩去,大红的幔布扯开了,一出折子戏……”浓妆重彩的背后是张什么样的脸,华丽戏服里又缝着怎样的故事,生活里有的,故事中讲的,聚散离合,悲喜忧愁,酸甜苦辣,阴晴圆缺,统统搬上舞台,流淌成有声有色的历史,满足了多少平淡而不甘平庸的心。
2.《老残游记》里小玉唱绝四座、余音绕梁的境界,可不是一朝一夕的成就,每个名角的成长都是一部血泪斑驳的书,大部头的书才成就这一亮相便惊艳四方的绝活儿。弦索胡琴伴奏下的婉转曲折,倾倒了爷孙几代,风靡了数个王朝。
这哪是人间音响,分明是域外天籁! 3.正如老歌适合于用黑胶唱片来收藏一样,戏曲还是要在舞台上发扬光大的。泛黄纸张上记载的文字只能作为案头文学,供文人赏玩;而再动听的呼吁,如果失去了鲜活的文化载体,也起不到拯救传统的作用。
若有心,请停下匆忙的步履,找一间戏院,品一壶香茗,和着古老的曲调,放松一回自己的身心吧。 4.演悲欢离合,当代岂无前代事;观抑扬褒贬,座中常有剧中人。
5.戏曲源远流长,是我国的经典,不同地方的戏曲有不同的风格和特色,它让人赏心悦目,其情节有的催人泪下,有的振奋人心,多姿多彩,出神入化。 6.戏曲是我们的国宝,戏曲是我们的国粹,戏曲是我们的国剧呀!我们怎能忘记它们?戏曲的艺术魅力,我们怎可忘记?我们要多去欣赏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艺术,让它永远永远放光芒,让它世世代代流传下去! 7.从著名导演陈凯歌的电影《霸王别姬》,到流行歌手李纹的歌曲《刀马旦》;从台湾作家白先勇编导的青春版《牡丹亭》轰动半个中国,到叛逆小天王周杰伦捏着假嗓在《霍元甲》中唱京剧……不经意间,戏曲这种艺术形式正悄悄地浸染着我们的生活。
8.每个人心里都有一座城,一城一味,一城一曲,一城一个故事。煮一杯茶,西湖柳瘦;翻一本书,红楼春秋;听一出戏,最爱黄梅。
9.我不会唱戏,但我喜欢看着一个个角色包容着一切的悲欢离合,那些小情绪,在舞台上不断放大,可能现实生活中几秒的思绪,会演变成几分钟的演绎。人生里的相遇,本来就带着欢乐,在戏曲里就像是民歌的对答。
你看着它,就知道它有恒久的生命力。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10.戏曲毕竟不是生活,但正如于丹所说,她爱昆曲这种生活方式。在一出出戏目中,一段琴音就能挑起一缕情丝,佳节观灯也能观出那么多乐事。
戏曲本身就是一种品位,一种享受,很难得,荡涤了千年的时光,还有这样的艺术能让我们细细品尝。我喜欢经得住时间里荡涤的东西,更淳更深刻。
11.沉醉百年采茶调,衣襟总带黄梅香。诸君漫说登场好,曲部风流斗巧妆。
12.虚拟的表演如水墨丹青的纵横之笔,长歌当哭、长袖善舞,“无画处皆成妙境”;写意的舞台简约空灵,无花木却见春色,无波涛可观江河;唱念坐打中“汇千古忠孝节义、成一时离合悲欢”,处处体现着戏曲自身诗的艺术表现和诗的抒情美 13.“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中国戏曲宛若一位待字香闺的古典佳人,伴着唐风宋韵的高叹低吟,沿着南戏、元杂剧的历史轨迹一路莲步轻移而来。
正是传统文化的烛照濡染,使戏曲“离形取意”,不求形似而求神似 14.水袖并不易运用得好。欠则暗淡无力,过则猛而无姿,只有理解了它,掌握了其中的规律,才能做到出神入化,让心绪与水袖一同飘飞。
正如母亲教我儿时所做的那古老而又简单的游戏,需要那反反复复的重叠,周而复始的轮回,然后挥收自如,也就达到了最高境界。 15.每当戏中的女子情到深处,牵挂便如水袖般若即若离;而悲到切处,恨,也在拂袖而去那一霎那间凝固。
那份深沉的情感,则在台上久久不息,令人荡气回肠。 姐姐又说,这古女子的心思就如同水袖一般含蓄,即使是郎情妾意难分难舍,那思思量量的心事也像是女子的纤纤玉手,总要被水袖层层叠叠地遮掩了去,哪怕是顾影自怜,抑或回眸一笑,也需水袖若有若无地涵盖着。
成 语
释 义
一板一眼
板和眼是传统戏曲中表示音乐的节拍名称。在每一小节中以檀板敲击的强拍为「板」;以签敲鼓按拍的次强拍和弱拍为「眼」。简单来说,一板和一眼都是一小节中的一拍。今喻人言行谨守法规,有条有理
南腔北调
原指戏曲的南北腔调。现形容搀杂着方言的各种口音
长袖善舞
演员所穿戏服前端的白色袖子特别长,叫做水袖,可以表演很多高难度的技巧。原用来比喻有所依靠,事情就容易成功。后形容有财势会耍手腕的人,善于钻营,会走门路
插科打诨
指引人发笑的举动或言谈。诨:音ㄏㄨㄣˋ,诙谐逗趣的话
梨园弟子
泛称从事歌舞演戏的人。梨园,唐玄宗时训练培养乐工的地方
粉墨豋场
(袍笏豋场)
化装登台演戏,引申为上台或做某事
锣鼓喧天
奏乐的声音非常响亮热闹
科班出身
喻经过正规教育和严格训练。科班,旧时招收儿童,培养为戏曲演员的训练班
字正腔圆
咬字清晰,发音正确
唱作俱佳
表演生动、精彩。戏曲上演员的四种基本功夫:唱工、做工、念白、武打(唱、作、念、打)
荒腔走板
指演唱戏曲不合板眼。喻言行失当
跑龙套
原指戏曲中拿着旗子扮演兵卒的角色;喻在人手下无关紧要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