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华山》是宋朝宰相寇准七岁时咏诵的一首诗.诗的大意是:除了蓝天,远远近近的山都在华山脚下.太阳显得那么近,山腰间飘着朵朵白云. 寇准是北宋时期稀世神童,聪慧过人.他咏的这首诗,缘境构诗,诗与境谐.孩子的诗是即景即情之作,与先前的爬山描写投榫合缝,都突出了华山的高峻陡峭,气势不凡,显得贴合山势,准确传神,应该说是难能可贵了. 据记载,寇准小时候,其父大宴宾客,饮酒正酣,客人请小寇准以附近华山为题,作《咏华山》诗,寇准在客人面前踱步思索,一步、二步,到第三步便随口吟出一首五言绝句:“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比世人皆知的曹植七步成诗还要快出许多,真是才思敏捷,出口成章寇准[2] 字平仲,华州下邽(属今陕西渭南)人.太平兴国进士.公元994年(淳化五年)为参知政事,其政治才能深得宋太宗常识.后因刚直不阿,被排斥出朝廷.宋真宗即位后,召寇准回朝.公元1004年(景德元年)拜相,时值辽兵进攻,他力排众议,坚主抵抗,反对南迁,促使真宗往渲州督战,与辽订立澶渊之盟.后因受王钦若的挑拨,渐失宋真宗的信任.公元1006年(景德三年)罢相任地方官.公元1019年(天禧三年),再度被起用为宰相,不久罢为太子太傅,封于莱,故世称寇莱公.后遭副相丁谓诬陷,被一再贬逐,直至雷州(今广东海康)司户.后死于贬所.著有《寇莱公集》、《寇忠愍公集》.[。
咏华山》是宋朝宰相寇准七岁时咏诵的一首诗。诗的大意是:除了蓝天,远远近近的山都在华山脚下。太阳显得那么近,山腰间飘着朵朵白云。 寇准是北宋时期稀世神童,聪慧过人。他咏的这首诗,缘境构诗,诗与境谐。孩子的诗是即景即情之作,与先前的爬山描写投榫合缝,都突出了华山的高峻陡峭,气势不凡,显得贴合山势,准确传神,应该说是难能可贵了。 据记载,寇准小时候,其父大宴宾客,饮酒正酣,客人请小寇准以附近华山为题,作《咏华山》诗,寇准在客人面前踱步思索,一步、二步,到第三步便随口吟出一首五言绝句:“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比世人皆知的曹植七步成诗还要快出许多,真是才思敏捷,出口成章
寇准[2] 字平仲,华州下邽(属今陕西渭南)人。太平兴国进士。公元994年(淳化五年)为参知政事,其政治才能深得宋太宗常识。后因刚直不阿,被排斥出朝廷。宋真宗即位后,召寇准回朝。公元1004年(景德元年)拜相,时值辽兵进攻,他力排众议,坚主抵抗,反对南迁,促使真宗往渲州督战,与辽订立澶渊之盟。后因受王钦若的挑拨,渐失宋真宗的信任。公元1006年(景德三年)罢相任地方官。公元1019年(天禧三年),再度被起用为宰相,不久罢为太子太傅,封于莱,故世称寇莱公。后遭副相丁谓诬陷,被一再贬逐,直至雷州(今广东海康)司户。后死于贬所。著有《寇莱公集》、《寇忠愍公集》。[
《咏华山》 天下名山众,/惟此最险峻。
/名山各千秋,/惟此多神韵。/石莲怒放姿,/苍龙腾飞阵。
/三峰插南斗,/一掌揽北辰。/突兀傲苍穹,/峭拔垂乾坤。
/巨灵传神话,/老君有轶闻。/群仙天外客,/毛女秦宫人。
/造化真奇巧,/引世探迷津。 /遂使乐山者,/慕名频登临。
/李白叹峥嵘,/韩愈为惊魂。/端的神仙境,/真源费猜寻。
/徒羡陈希夷,/云台隐终身。/往昔我首途,/曾作《华山吟》。
/今再来拜谒,/重逢意尤深。/欣喜有缆车,/如鸾飞天门。
/松涛壮人怀,/惠风拂衣襟。/不求灵丹药,/不采茯苓根。
/不慕羽客居,/不思归山林。/自知是凡骨,/岂能免浮沉?!/只望觅净土,/仰贤沐清芬。
/幸又临绝顶,/顿作方外人。/烦嚣俱抛却,/返璞竟归真。
/东迎旭日升,/西醉火烧云。/始悟天寥廓,/山雄赖地脉。
/大块即华章,/深壑有诗痕。/但愿借飞瀑,/涤我心上尘。
/但愿借晴岚,/润我笔下文。/快哉逍遥游,/俯仰已忘神。
《咏华山》是宋朝宰相 寇准所作,寇准小时候,其父大宴宾客,饮酒正酣,客人请小寇准以附近华山为题,作《咏华山》诗,寇准在客人面前踱步思索,一步、二步,到第三步便随口吟出一首五言绝句:“只应天山有,更无山与齐。举头红日迈,回首白云低。”比世人皆知的曹植七步成诗还要快出许多,真是才思敏捷,出口成章。 《咏华山》 只有天在上, 更无山与齐. 举头红日近, 回首白云低. 缘境构诗,诗与境谐。孩子的诗是即景即情之作,与先前的爬山描写投榫合缝,都突出了华山的高峻陡峭,气势不凡,显得贴合山势,准确传神,应该说是难能可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