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改革报)
转自:中国改革报
□ 刘 警 张 生
在“新文科”语境下,艺术设计类学科作为人文学科板块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站在更高层面进行战略规划与顶层设计。艺术设计类学科价值的实现更需通过产学研协同融入实际的商业社会发展,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当前,商科类高校具备得天独厚的优势将商业与艺术设计类学科结合,商科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需突破传统“重艺术轻商业”或“重商业轻设计”的割裂式培养模式。将“艺商融合”的理念贯穿在人才培养体系中。本文通过对艺术设计类专业的核心理论课程《设计概论》中艺术设计理论与商业实践的教学模式结合,为商科类院校设计理论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提供新的思路。
国家新文科教育理念以“跨学科融合、创新赋能、价值引领”为核心,这为商科高校设计类专业理论课程教学改革提供了根本方向指引。温州商学院作为浙南闽北赣东一所商科类本科院校,利用其商科的优势可以有效赋能设计学科的建设。以温州商学院传媒与设计艺术学院为例,该学院实行“艺商融合·三创一体”的应用型教学模式改革。在“艺商融合”视域下,《设计概论》等基础理论课程亟需重构“艺术素养—商业思维”双核驱动的课程体系,实现从单一知识传授向跨学科能力生成的转型,彰显新文科教育在培育跨学科创新人才中的战略价值。
《设计概论》课程在商科类高校教学现状分析
《设计概论》是艺术设计学的核心基础课程,主要研究阐释设计现象、基本原理与基本规律,对设计范畴相关问题开展知识性介绍与理论性探索。该课程虽承担着构建设计认知体系与跨学科思维培养的使命,但现状仍面临多重挑战。
一是课程内容普遍固化于设计史论、美学原理等纯艺术视角,缺乏对设计价值的转化,大部分高校课程仍以理论讲授为主,未能有效整合品牌设计、用户体验、数字文创等商业应用场景。
二是教学方法多沿用单向灌输模式,缺乏互动实践、案例研讨、项目式学习(PBL)等参与式手段,导致学生创新实践能力与商业思维培养不足,尽管部分院校已尝试引入PBL、企业导师制等创新方法,但整体应用仍不普遍。
三是评价体系滞后于能力培养需求,多以知识记忆考核为主,缺乏过程性评价、多元评价维度及企业、用户等外部评价主体参与,难以反映学生的跨学科整合能力与商业应用能力。
四是师资结构存在局限,教师多来自艺术学科背景,缺乏商业、管理、营销等跨学科知识储备,难以有效指导“艺商融合”实践,尽管部分高校通过跨学科师资培训、企业实践挂职、教学研究共同体等方式提升教师能力,但整体师资转型仍需深化。
《设计概论》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路径
构建“艺术素养+商业思维”的双重课程内容。针对课程内容聚焦纯艺术和纯理论的视角、缺乏商业维度渗透的现状,需构建“艺术素养+商业思维”双核课程体系。在教学改革实践中,对原有的《设计概论》课程教学大纲进行调整,在价值目标、能力目标、知识目标以及综合素养思维目标中,均加强了对理论知识商业转化能力的考核要求。同时,在课程的各个教学模块中,融入了艺术美学原理与商业价值转化的双重维度内容。比如,在对设计的多重特征阐述中,新的课程资源案例建设包含“设计驱动型品牌”“社会创新设计”“可持续商业模式”等主题的案例库,引入大疆、苹果、阿里云等企业案例解析设计赋能商业的具体路径;增设“数字设计伦理”“元宇宙设计生态”“AI设计工具应用”等前沿议题,培养学生对新技术、新趋势的商业洞察力,使学生既能理解设计的艺术本质,又能掌握其商业价值转化逻辑。
在设计理论类课程中运用PBL教学方法。针对传统单向讲授模式导致的实践能力培养不足问题,需革新教学方法体系,实施PBL教学方法。本次教学改革利用学院的实践基地,如以“商港文化新媒体传播研究中心”“温州市广告研究院”等基地为载体,在课程的教学环节中,引入如“温州本土品牌设计文化IP设计解析”“温州市商港文化设计的可视化研究”等真实企业需求或社会问题,引导学生完成从基础设计与美学理论讲解到实际项目运营的全流程实践。同时,与目前学校的优势商科专业合作,引入“设计创业模拟”“品牌营销沙盘”等商业模拟工具,让学生在虚拟商业环境中体验设计决策对商业结果的影响;最终形成“理论—实践—商业”闭环,提升学生创新实践能力与跨学科整合能力。
运用商业结果导向型的评价体系。针对《设计概论》课程知识记忆考核为主、评价维度单一的弊端,需构建多元评价体系。教学改革中,通过建立“知识理解+实践能力+商业思维+创新成果”四维评价维度,引入企业导师、用人单位代表等外部评价主体;采用过程性评价,以设计调研、设计策划、设计项目现场路演答辩等过程性成果为依据,关注学生成长轨迹与能力发展;同时,针对设计理论课堂中接入的实际项目,鼓励学生将课程成果转化为专利、竞赛获奖、创业项目等实际成果,实现从“结果评价”向“能力生成评价”的转变,全面反映学生的跨学科整合能力与商业应用能力。
利用学校商科资源提升教师的商业知识储备。针对教师在《设计概论》课程中商科知识储备不足的问题,开展跨学科师资培训,组织教师参加设计思维、商业策划、用户研究等培训,依托商科院校的优势商科教师资源,提升“艺商融合”的教学能力;实施针对该课程授课教师的企业实践挂职,鼓励教师深入企业、设计机构挂职锻炼,积累商业实践经验并反哺课堂教学;建立教学研究共同体,开展“艺商融合”教学设计、方法、评价等方面的协同研究,形成跨学科教学研究团队。通过上述路径,教师将具备“懂设计、通商业、善创新”的复合能力。
商科类高校设计类专业应促进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推动课程从“知识灌输”向“能力生成”转变,本文以商科类高校《设计概论》课程为例,构建“艺术素养+商业思维”双核驱动的课程体系,通过课程内容的转变、教学方法的重构、评价体系的多元性及教师商业知识储备的提升等教学模式的改革,培养兼具审美创造力与商业洞察力的复合型人才,满足新时代对“懂设计、通商业、善创新”人才的需求,助力商科院校的设计理论课程在商业社会中发挥更大的价值创造作用。
【刘警系温州商学院传媒与设计艺术学院数字媒体艺术系助教,张生系温州商学院传媒与设计艺术学院环境设计系副教授;本文系“温州商学院2022年校级课程建设项目《设计概论》(项目编号:2022kcjs18)”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