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工人日报)
“五届全运会,五个冠军,这到底好不好?”年轻的同事认真地问我。
我当然知道他说的是谁,37岁的“铅球女王”巩立姣又夺冠了。在参加的5届全运会上全部夺冠,这是属于巩立姣的传奇,似乎也是中国女子铅球后继乏人的写照,同事有此一问,理所当然。
但这也是巩立姣甚至中国体育必须面对的事实,天才的诞生,需要时和势的配合,不是想有就有的。姚明之后,再无姚明;刘翔退役,短跨落寞。对此,我们只能接受,并静心等待。
巩立姣何尝不希望有后来者能超越自己,当她结束比赛后拥抱每个运动员时,脱口而出的就是:“以后靠你们了。”这是难舍的告别,更是郑重的托付。
但无论如何,这个夜晚对于巩立姣来说,是完美的,是对她25年辛勤付出最好的回报。要知道,她的右膝关节已被诊断为“三度撕裂”,为了全运会,她不得不推迟手术,为了这一场比赛,她竟打了三针封闭。如果不是她赛后夺眶而出的泪水,人们还不知道过去一年,她经历了至亲离世的苦痛。“妈妈看到了。”当巩立姣在镜头前如此告白,相信会有无数观众和网友陪她一起流泪。
5届奥运会、10届世锦赛、4届亚运会、5届全运会……当回顾自己25年的职业生涯,巩立姣用“完美”“遗憾”“坚持”三个词来总结。看似矛盾,却不过是专业运动员的常态。再伟大的运动员,都会有失败的经历,都会留下无法弥补的遗憾,这就是竞技体育,也是体育人最真实的人生。
和巩立姣一样,34岁的短跑名将韦永丽也在全运赛场迎来了自己的告别时刻。
她拿到了女子100米的银牌,结局并不完美,但也堪称圆满。
以我看来,韦永丽冲刺后伏地落泪的场景,是本届全运会最让人动容的瞬间——不只是因为她在那一刻的真情流露,更因为她在伏地的瞬间,几乎所有的小妹妹都不约而同地围拢过来,轻抚着“大姐”的背脊,小心翼翼地试图将她扶起。最年轻的冠军陈妤颉更是蹲在一旁,眼中满是敬意与动容。
韦永丽冲过终点的那一跪,是心情的释放,也是深情的告别,而妹妹们众星捧月般的抚慰,则像是一次郑重而温情的交接。难怪重新站起的她脸上有泪水,也有豁达而欣慰的笑容。两年后,韦永丽说要带着家人去看陈妤颉在北京世锦赛的表现,看她如何跑进11秒。她们会做到的。
原来,真正的传承,不是奖牌颜色的更替,而是跌倒时有人伸手,是前辈哭时,后辈懂得停下庆祝。当老将们拼尽最后一颗子弹,跪地不起时,轻轻扶起她的恰恰是刚刚加冕的新秀。这一种无声的传承,多么美好!多么动人!
“她们让我知道,跑得快不是全部,跑得久,才更难。”陈妤颉说这话的时候,眼神无比明亮。每个冠军背后,都有无数沉默者温柔的铺垫与托举,小小年纪的她已经深谙此理,我们又何须担心她的未来。
四年一轮回,像巩立姣和韦永丽这样留下不屈背影的老将在全运会上还有许多——拿到自己第三枚全运会金牌的举重名将石智勇在杠铃上留下了深情一吻,当他走下举重台,脱下举重服,人们看到他的背上全是密密麻麻的针眼,而在离东莞石龙中学体育馆3公里外的举重博物馆里,就有一个装满了不锈钢针的塑料水桶——展品介绍赫然写着:石智勇针灸针。
甚至没有拿到奖牌的撑杆跳高名将李玲,澳门乒乓球运动员朱雨玲,也一样让人肃然起敬。她们都是在战胜了疾病之后,凭着满腔热爱回到全运赛场的。她们都已功成名就,本可以不来,但她们就是想来,因为这就是她们想做的事。
李玲说,她很喜欢《喜人奇妙夜2》里的一句话,“宏图未竟,夙愿已了”。这是运动员的心声,何尝又不是正在爬坡转型的中国体育的最好写照。十五运会已经落幕,但属于中国体育的故事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