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山论语】无用之用 方为大用
创始人
2025-11-25 08:51:06

【兰山论语】

无用之用 方为大用

  兰宇

  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我们总习惯用即时效益的尺子丈量一切。那些不能立竿见影发挥作用的事物,常被草率地贴上“无用”的标签。然而,在人类文明的长河中,推动历史车轮前进的,往往是那些最初被视为“无用”的探索与成果。

  基础研究的“无用”,在于它不追求解决具体问题,而致力于探寻现象背后的本质规律。这种探索需要漫长的过程,无法用短期的指标衡量,其价值在开始时也不明显。但正是这些看似“无用”的探寻,最终成为人类文明进步的“源头活水”。

  在科学技术领域,基础研究构建着人类认识世界的底层逻辑。它不像应用研究那样直接面向市场需求,却是所有技术创新的根基。没有纯粹数学的抽象思考,就没有今天的计算机科学;没有对量子力学的基础探索,就不会有半导体产业的蓬勃发展。当前,我国在某些科技领域的发展瓶颈,主要原因就是基础理论研究不足。只有加大投入力度,深耕基础研究,才能在关键核心技术上实现自主可控,避免在未来的科技竞争中受制于人。

  在人文社科领域,基础研究同样不可或缺。它探索人类社会的运行规律,追问生命的价值与意义。这些思考看似远离现实生活,却深刻塑造着我们的价值观念、伦理底线和文明形态。一个轻视哲学思辨的民族,难以在复杂的环境中把握方向;一个忽略历史研究的国家,难免重蹈前人的覆辙;一个缺乏文学熏陶的社会,终将失去精神的丰富与灵动。人文社科的基础研究,维系着文明的厚度与温度,是我们保持定力、守正创新的精神锚点。

  科技与人文的基础研究,如车之两轮、鸟之双翼,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我们需要营造宽容而富有远见的社会氛围,因为基础研究的特质决定了它需要时间的滋养和失败的积累。急功近利的评价机制、追求速成的社会心态,都是基础研究的障碍。我们要学会欣赏“慢”的价值,理解“失败”的意义,给予研究者充分的自由与信任。同时,要建立多元的评价体系,既看重眼前的成果,更关注长远的发展。

  “十五五”时期是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夯实基础、全面发力的关键时期。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加强基础研究战略性、前瞻性、体系化布局,提高基础研究投入比重,加大长期稳定支持。让我们深刻理解“无用之用”的智慧,沉下心来做基础研究,紧盯前沿抢占制高点,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

责任编辑:杨晨雨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研报掘金丨浙商证券:维持吉祥航... 浙商证券研报指出,吉祥航空业绩修复节奏与行业略有不同,最差的时候已经过去,未来三年业绩修复斜率与利润...
苏奥传感跌2.01%,成交额9... 11月26日,苏奥传感盘中下跌2.01%,截至13:20,报8.78元/股,成交9762.93万元,...
中国动向公布中期业绩 公司拥有... .ct_hqimg {margin: 10px 0;} .hqimg_wrapper {text-a...
吉利汽车因雇员行使认股权而发行... .ct_hqimg {margin: 10px 0;} .hqimg_wrapper {text-a...
沪宁股份涨2.02%,成交额2... 11月26日,沪宁股份盘中上涨2.02%,截至13:24,报27.28元/股,成交2216.41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