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经济参考报)
在巴西贝伦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以下简称《公约》)第三十次缔约方大会(COP30)经过“加时”后于当地时间22日晚间闭幕,大会达成名为《全球动员 团结协作应对气候变化挑战》的政治文件,展现了各方合作推进绿色低碳转型的决心。在《巴黎协定》签署10周年后,贝伦大会接过接力棒,揭开了全球气候治理新篇章。
《公约》秘书处执行秘书斯蒂尔在闭幕全体会议上表示,这次大会说明全球希望通过合作应对气候变化,会议达成的文件宣告,全球向低排放和气候韧性社会的转型不可逆转,是未来大势所趋。
从巴黎到贝伦,全球气候治理在凝聚共识与解决分歧中踯躅前行。本次大会原计划21日闭幕。但21日晚,由于多个缔约方对部分核心议题未达成共识,会议进入“加时”阶段。大会主席多拉戈当天表示,美国退出《巴黎协定》给本届大会议程带来巨大挑战。与之形成对比的是,全球南方国家尽管面临资金和技术的巨大挑战,却在能源转型道路上稳步前行。多拉戈指出,全球北方国家失去了应对气候危机的热情,而全球南方国家却在持续前进。
气候资金一直是全球气候谈判的焦点,贝伦大会的核心议程之一便是推动落实去年巴库气候大会(COP29)所设定的宏伟目标:到2035年,发达国家每年至少筹集3000亿美元,全球每年至少筹集1.3万亿美元,以支持发展中国家的气候行动。但发达国家目前承诺的资金与所需资金相比,仍是杯水车薪,达成更高水平的资金协议依然面临巨大困难。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强调,适应气候变化关乎数百万人的生存与正义,这项资金承诺至关重要。会议达成的文件指出,发达国家在应对气候变化的雄心和行动方面与预期目标存在差距,在资金方面应继续根据《公约》下的现有义务为发展中国家提供支持。
在贝伦大会期间,中国作为全球气候治理的关键引领者和负责任大国,其贡献和担当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在部分国家气候政策摇摆不定、全球治理不确定性上升的背景下,中国的行动为世界注入了宝贵的确定性和正能量。
中国代表团团长、生态环境部副部长李高表示,贝伦气候大会能够达成这份文件实属不易,这展现了缔约方团结合作、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的强烈政治意愿,表明全球绿色低碳转型已成为世界大势、时代潮流、人心所向。
李高介绍,中国坚持多边主义,推动大会取得了多项成果,包括: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维护《巴黎协定》的制度安排,特别是国家自主贡献制度;气候多边进程中首次纳入了反对单边措施的相关机制;建立了公正转型的工作机制。此外,中国还与其他发展中国家共同努力,推动发达国家增加对发展中国家适应资金的支持,为大会取得积极成果作出了重要贡献。
上一篇:政策入户暖民心 党建引领聚合力
下一篇:包头:“一把手”走进现场话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