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绘就健康青海新图景
创始人
2025-11-25 03:35:28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在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扎实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方面指出,“加快建设健康中国,促进人口高质量发展,稳步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青海地处内陆,经济基础相对薄弱,医疗水平和能力相较于东部沿海地区仍有差距,这就亟需青海提高医疗卫生服务,尤其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和水平。因此,以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为切口,有助于进一步推动医疗卫生领域的全面深化改革,实现建设高水平健康青海的目标。

目前,青海正全面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这是优化乡村医疗卫生体系、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举措。该实践通过整合县域医疗资源,构建县乡一体、乡村一体的服务体系,推动资源下沉与服务协同,形成了“基层检查、上级诊断、区域互认”的连续健康服务模式,有效实现了群众满意度与报销比例上升、就医负担下降的“四升四降”成效。在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过程中,须加强党的领导,完善体制机制,强化人才支撑与援青帮扶,推动中藏医特色发展,不断增强基层医疗服务能力,为群众提供更优质、可及的健康保障。

加强党的领导,团结凝聚各方力量。党的领导是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的根本保证,唯有牢牢把握这一原则,才能有效破解资金短缺、资源分散难题,推动基层医疗服务水平提质增效。加大对农牧区、省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农村乡镇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支持力度,提升乡镇卫生院的服务质量与效能。压实地方党委和政府主体责任,切实担负起发展基层卫生的领导、投入保障、管理、监督“四个责任”。坚持县级政府牵头抓总,整合卫健、财政、人社等相关部门力量,构建协同联动的工作格局。同时,要以县级主要领导担任管委会组长,压实成员单位职责,确保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各项任务统筹推进、落地见效,切实把党的领导贯穿资源统筹、服务提升全过程。充分发挥人大依法监督、政协民主监督作用,通过专题调研、执法检查、提案办理、民主评议等形式,聚焦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发展的关键领域,精准发力、跟踪问效,进一步推动解决卫生医疗领域的全面深化改革中的堵点难点问题。

完善体制机制,激活医共体运转效能。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作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系统工程,关键在于构建“上下贯通、左右畅通”的体制机制,打破资源分散壁垒、实现高效协同。唯有机制健全、运转有序,才能让其从“形式联合”迈向“实质融合”,真正释放改革红利。把牢“上下贯通”的管理主体,牵头医院要扛起统筹管理的主体责任,以“六统一”管理为抓手,推动行政、人事、财务、业务、药品、绩效等关键领域的深度融合。通过完善统一管理的体制机制,形成目标同向、责任同担、利益共享的有机整体,确保指令畅通、执行高效。激活“左右顺畅”的协同动能,各成员单位要主动转变角色定位,从“各自为战”转向“协同作战”,自觉融入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大局。推动成员单位在医疗服务、公共卫生、人才培养等方面同频共振,形成分工明确、优势互补的工作机制,比如,建立常态化联席会议制度,聚焦资源共享、转诊协作、质量控制等重要问题,开展定期协商高效议事,及时破解运行堵点难点。持续完善体制机制,既强化牵头医院的统筹引领效能,又激发各成员单位的协同参与动力,进一步推动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发展。

强化人才支撑与援青帮扶,赋能医共体高质量发展。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中,“人员、技术、服务、管理”四个下沉的核心落点是人,只有建强基层人才队伍,才能从根本上破解基层医疗服务能力薄弱的难题。强化政策倾斜,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编制标准,充分考虑人力成本提升及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带来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增加的情况,打破医共体内部编制壁垒,实现人员选育用一体化管理,打通人才流动通道。落实“县聘乡用”“乡聘村用”,促进人才下沉,在县乡分别建立卫生人才管理平台,将乡村人员统一纳入县乡管理,构建乡村卫生人才的良性流动与互补机制。继续扩大定向生培养规模,在“十四五”已经完成的目标之上,每年为高海拔艰苦边远地区乡镇卫生院免费培养订单定向医学生,并稳步扩大招生培养规模,用好“全科医生特岗计划”,为偏远农牧区乡镇卫生院招募全科医生。成功“引进”人才并不意味着必然能够实现人才的“留存”,若要切实达成人才留存的目标,需要构建科学合理的人才晋升机制。在职称评聘、薪酬待遇等方面向基层倾斜,建立符合基层实际的人才评价体系,让扎根基层的优秀医务人员有奔头、有干劲,安心投身基层医疗事业。同时,基层医疗服务能力的提升非一日之功,需要长期积累与持续发力,针对与东部沿海地区医疗发展的差距,要充分发挥援青帮扶的桥梁纽带作用,借助外部优质资源,加强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

推动中藏医特色化发展,激发医疗共同体创新活力。青海为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特别是藏族同胞对藏医有着深厚的情感认同和实际需求,藏医学发展有一定基础。2025年青海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高标准建设高原康养产业聚集区和示范区,构建‘医、养、研、体、旅’多元融合产业体系,实施中藏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为高原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明晰路径。因此,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必须立足青海实际,以创新思维激活中藏医药发展活力。一方面,立足本土实际,大力发展中医、藏医等特色医共体的建设。深耕中医特色专科建设,推动针灸、康复、治未病等中医药服务向乡镇延伸,同时,强化藏医诊疗服务供给和技术传承,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便捷的中藏医服务。另一方面,系统谋划中藏医多元融合发展,各地在布局特色医共体建设时,还应主动融入国家发展和全省产业布局,找准医疗服务与康养、文旅、科研等产业的结合点,推动中藏医从诊疗服务向健康管理、产品研发、文化传播等多领域延伸,构建全链条、多功能、高质量的产业融合体系,让中藏医药成为推动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增长点。

紧密型县域医共体改革是筑牢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根基的关键抓手。青海立足高原实际推进改革,在资源优化整合、服务效能提升、群众健康获得感增强等方面成效初显。未来,青海需持续深化医共体改革,锚定高原特色发展方向,推动医共体建设从“有”向“优”提质进阶,着力探索具有青海特质的“三明模式”医改新路径,以更优质的医疗卫生服务护佑各族群众生命健康,为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青海实践注入强劲健康动能。

(执笔人:马雪坤 赵晓红)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四个关键词看兰州高质量发展新成...   原标题:兰州蓝 综合交通大会战 中国城市营商环境20强 新型工业化  四个关键词看兰州高质量发展...
中瑞股份:公司将持续关注包括韩... 投资者提问:董秘你好,近期中韩关系升温公司有承接合作韩国企业相关项目吗?董秘回答(中瑞股份SZ301...
碧水欢歌处 幸福正流淌 来源:皖西日报  霍山县地处大别山腹地,是淮河支流淠河的源头。这里国土面积2043.3平方千米,拥有...
中兵红箭:公司产品不直接应用于... 投资者提问:你好,请问公司在航天领域有怎样的业务?有哪些产品能应用在航天领域?谢谢!董秘回答(中兵红...
捷捷微电:汽车电子成发展重点,... 投资者提问:董秘您好,请问贵公司最近是否有新产品投入到新能源汽车领域,产品产量规模是怎么样的水平,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