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已是冬日,但久治草原上黝黑的牦牛群依然是这里最动人的风景。被誉为“高原之舟”的它们是牧民祖辈的生存依托。在高质量发展成为时代命题的今天,这片土地上的人们正努力让牦牛“驮”起绿色发展的“新希望”。
过去,牦牛经济多停留在“卖肉、卖皮毛”的初级层面。价格受市场波动影响大,牧民辛苦一年,收益却未必丰厚。这促使我们思考:高原的馈赠,价值是否被低估了?
可喜的是,变革正在发生。优质的牦牛肉是“红玛瑙”、天然的乳制品是“白珍珠”、多彩的文创设计是“黑金子”……牦牛浑身是宝的特性被深度挖掘。这不仅是产品的升级,更是发展理念的跃升——从追求“数量”转向“价值”提升。
尤其令人振奋的是,采访中一个个生动的事例让记者深刻地感知:市场倒逼生产端更加注重草场可持续生态承载力,这恰恰是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要义——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然而,挑战依然存在。物流成本高、品牌影响力有待增强等仍是制约因素。未来,应强化科技支撑,在良种繁育、精深加工上继续寻求突破;讲好青海故事,将牦牛文化与绿色、有机、生态品牌强力绑定;拓展“牦牛+旅游”等新业态,推动一二三产真正融合,才能让牦牛品牌持续提升经济效益,带动牧民增收和区域经济振兴。
站在年保玉则雪山之下的乱石头垭口,深感牦牛经济的“全产业链”,恰是中国乡村产业迈向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缩影。它启示我们,真正的富裕,不是竭泽而渔,而是让每一种资源的价值都充分释放,让守护这些资源的群众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
当“高原之舟”驶入现代经济的快车道,它承载的将是牧民的希望,更是人与自然共赢的未来。
上一篇:铁轨延伸处 教育正开花
下一篇:茫崖市以严实监督护航干部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