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发!海大教授团队用20卷英文译作绘出白居易“世界肖像”
创始人
2025-11-23 18:56:14

“译介中国文化经典,不只是学术工作,更是文化使命。”近日,海南大学外国语学院赵彦春教授在接受专访时表示。今年9月,他主导完成的《白居易诗歌全集英译》正式出版,并同步在加拿大出版发行。该译著共20卷,完整呈现了唐代诗人白居易3062首诗歌,系统性、全景式向世界展示一个更为真实、立体、饱满的白居易,标志着海南大学在中国古典文学外译领域的系统性突破,助力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海南自贸港更好地走向世界。

20卷译本完整勾勒白居易文化形象

白居易在《全唐诗》中以三千多首现存诗歌成为存诗数量最多的诗人,其作品数量、题材广度和思想深度,使他在世界文学比较研究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然而,白居易在英语世界的传播力度不够——现有译本多为零散选译,难以构成完整的文化形象。

赵彦春介绍,此次出版的《白居易诗歌全集》英文版共20卷,完整收录白居易全部诗作。谈及翻译动因,他表示,白居易不仅是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人物,也是全球文学比较体系中的关键参照。但是,长期以来,海外对白居易的认识多来自片段式译文,“这显然不足以体现其历史地位”。因此,推出全集英译本既是学术责任,也是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向世界的重要使命。

在翻译理念上,赵彦春坚持“诗译为诗”,力求在保持原作意境、结构和韵律的前提下,使英文读者能够获得完整的审美体验。“译文必须对读者负责,也必须对作者负责。在学术逻辑上要忠实,在语言呈现上要准确,在文化表达上要不失其魂。”

赵彦春表示,该成果不仅是白居易研究的重大突破,也对国际汉学格局产生重要影响。“白居易是世界级的文学大师,他理应被更好地理解。”全集的推出为全球白居易研究、唐诗研究和跨文化文学研究提供了系统性基础。

语言形而上学到诗歌再创造

20卷译本的工作量十分庞大,但背后不断突破的学术难度更值得关注。赵彦春指出,古汉语是一种高度凝练、结构灵活、语序多变的语言体系,其中大量句式无法用现代语法直接解释。

他举例《道德经》中广为人知的句子“道常无名”。国际上不少版本将其译为“道永远没有名字”。赵彦春解释,这种理解既忽略了古汉语中的“结构移动”特征,也忽略了原典中的哲学语境。“老子明确说‘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说明‘道’并非无名,而是‘无常名’,即没有恒定不变的名称。”

他认为,此类误译并非细节问题,而可能导致经典思想被整体误解,“一句话译错,会让整个体系偏离原意”。

在翻译白居易诗歌时,常常会遇到“语义断裂”“语序倒置”“形象跳脱”等问题,有些句式甚至被学界视为“无人区”。赵彦春通过跨语言比较、语义分解、形而上学语言模型等方法,对难点逐一拆解,恢复诗句的逻辑结构和原意。“翻译古典诗歌既要做语言学分析,也要做文学鉴赏,还要懂哲学逻辑。”赵彦春说,只有准确理解原文,译者才能做出真实的再现,“否则译文再优美,也失去意义”。在他看来,严谨的翻译方法源于一个基本原则——“是其所是”,即诗是什么,就译成它本来的样子,不增减、不改写、不附会。

“美感是人类共通的。”赵彦春说,因此,一首诗只有表达准确、结构清晰、节奏自然,才能够让不同文化背景的读者产生共鸣。

打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出去的样板

谈及白居易与海南的缘分,赵彦春笑言:“白居易本人没有来过海南,但他的诗歌因为这套译本与海南结下了跨越千年的缘分。”

他指出,目前海南自贸港封关运作处于关键时期,海南大学既具备文化交汇的区位优势,也具备构建新体系的学术力量,完全有条件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出去的样板。这套全集的出版,也标志着海南大学在中国古典文学外译领域的系统性突破。

赵彦春介绍,目前已完成李白、杜甫、王维、寒山等多部诗人全集的英译工作,苏东坡诗文全集的翻译工作也正在推进。“下一步,我们将启动《全唐诗》的英译工程。”他说,这个计划体量巨大、涉及两千余位诗人和数万首诗歌,“对于世界认知中国文化具有重大意义”。

在人才培养方面,海南大学正逐步构建中国古典文学翻译、注释、文案传播、多媒体呈现等“四位一体”的建设体系。赵彦春认为,中华典籍的国际传播,不仅需要译者,还需要能够熟悉媒体、理解跨文化表达、具备国际叙事能力的新型人才。“学生不仅要翻译文本,也要会解释、会呈现、会传播。”

“我们希望让更多外国读者读到真正的中国经典。”他说,文化交流需要长期积累,海南大学将继续在学术研究、译介出版和文化推广中发挥力量,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国际舞台上被更准确、更广泛、更深入地理解。

(原标题:首发!海大教授团队用20卷英文译作绘出白居易“世界肖像”)

【责任编辑:赵康丽】

原标题:首发!海大教授团队用20卷英文译作绘出白居易“世界肖像” 来源:文旅中国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扎根沃土 砥砺奋进 新华社记者 韩佳诺 太行深处,订单农业催开老乡的笑颜;西北戈壁,供销直播间将特色农产品送进千家万户;...
“天下嘉峪关”夜游项目入选“2... 本报嘉峪关讯(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于晓明)近日,由嘉峪关市申报的“数字赋能推动长城文旅融合‘破圈出海...
甘肃单日用电量创历史新高 本报兰州讯(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王占东)据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统计,受今冬首轮寒潮大风天气影响,甘肃采...
科技赋能保障粮食安全 技术创新... 后焕文 青稞是青藏高原最具地域特色和文化内涵的优势作物。为保障甘南州粮食安全,着力解决好种业“卡脖...
对接产业升级新疆高校培育新质生... (来源:中国改革报)转自:中国改革报□ 祝坤艳 刘鑫岳 郭凯新疆这片广袤的土地承载着国家能源安全、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