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日报》头版头条关注德阳乡村特色产业
创始人
2025-11-23 17:30:59

(来源:德阳日报)

今天

《四川日报》头版头条

“四中全会精神在基层”栏目

关注德阳广汉培育壮大乡村特色产业

折耳根“种”出千万产值

全文如下

培育壮大乡村特色产业,广汉市高坪镇园龙村把产业链做长做精

田里拓路 折耳根“种”出千万产值

源于越来越多的人对折耳根的偏爱,以及近年来火锅、凉拌菜等食用场景的拓展,折耳根正走向更广阔的市场

在园龙村,折耳根嫩叶做鲜菜,花、根制茶饮,老叶晒干入药,已形成了“根叶分离、四季不断”的成熟产业体系

村民收割折耳根。

霜雾弥漫,撬刀划破清晨的寂静。11月20日早上8点30分,德阳广汉市高坪镇园龙村千亩折耳根田里,手持撬刀、戴着袖套的村民一字排开,俯身收割。“嚓——”撬刀发出轻响,绿叶应声而落,田间弥漫着折耳根特有的香气。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发展各具特色的县域经济,开发农业多种功能,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培育壮大乡村特色产业,完善联农带农机制,促进农民稳定增收。

新鲜的折耳根叶。

折耳根,有着特殊味道,不同食客对其味道感觉不同,园龙村却将它视为宝藏。“今年雨水多,产量少,但香气没跑,现在折耳根叶子俏得很。”村民陈淑芳直起腰,指着篮子里的折耳根叶片说。源于越来越多的人对折耳根的偏爱,以及近年来火锅、凉拌菜等食用场景的拓展,折耳根正走向更广阔的市场。

“我们村从上世纪80年代就开始种折耳根,现在种植面积超千亩,平均年产值在2000万元左右。”园龙村党委书记李和强说。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给予这片土地特别的馈赠——适宜的海拔、气候和肥沃的土壤,让园龙村的折耳根叶片格外鲜嫩、气味浓郁。

不过,靠天吃饭,价格难免起伏。“价格高的时候一斤叶子能卖5元,这两天又掉回2元多。”种植大户罗义军抖了抖叶片上的露水,面对这熟悉的“价格过山车”,他似乎格外从容。“价格波动很正常,我们只能在其他方面下功夫。”

这句话引出关键问题:既然价格波动这么大,为何园龙村的折耳根年产值能稳定在2000万元?“关键是要把产业链做长、做精。”李和强说。

园龙村折耳根种植基地。

在园龙村,一捆小小的折耳根被充分利用——嫩叶做鲜菜,花、根制茶饮,老叶晒干入药,这里已形成“根叶分离、四季不断”的成熟产业体系。

村庄的房前屋后,随处可见晾晒着折耳根老叶,它们是中药材鱼腥草原料。每年换季前,种植户都会收割老叶、集中晒干,由药商统一收购。“我们不光卖叶子,根和叶分开卖,价值翻了一番,把资源用到极致。”李和强指着田边正在打包的工人说。

依托多年积累的口碑与渠道,园龙村折耳根的销路完全不用愁。通过村里7家专业合作社编织的销售网络,园龙村折耳根成功打入成都等省内城市,以及重庆、陕西等地市场。“今年雨水是多,但我们坚持生态种植,不打农药,叶片鲜嫩、香味浓,收购商都抢着要。”李和强说,精细化管理把叶片品质受天气的影响降到最低。

产业链的延伸并未止步。目前,园龙村还开发了折耳根茶、折耳根咸菜等农特产品。“未来,我们还想依托本村李花小环线发展农文旅,打造折耳根宴席、折耳根采摘等业态,达到‘吃在园龙、购在园龙、玩在园龙’的一站式乡村旅游服务。”李和强表示。

太阳升高,霜雾渐散。田埂上,村民将装满折耳根叶的竹筐搬上货车,这些带着露水的绿叶即将踏上旅程,走向千家万户的餐桌。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研报掘金丨浙商证券:维持吉祥航... 浙商证券研报指出,吉祥航空业绩修复节奏与行业略有不同,最差的时候已经过去,未来三年业绩修复斜率与利润...
苏奥传感跌2.01%,成交额9... 11月26日,苏奥传感盘中下跌2.01%,截至13:20,报8.78元/股,成交9762.93万元,...
中国动向公布中期业绩 公司拥有... .ct_hqimg {margin: 10px 0;} .hqimg_wrapper {text-a...
吉利汽车因雇员行使认股权而发行... .ct_hqimg {margin: 10px 0;} .hqimg_wrapper {text-a...
沪宁股份涨2.02%,成交额2... 11月26日,沪宁股份盘中上涨2.02%,截至13:24,报27.28元/股,成交2216.41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