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区圆满完成“十四五”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任务
创始人
2025-11-23 04:11:27

(来源:内蒙古日报)

转自:内蒙古日报

本报11月22日讯  (记者  李永桃)记者从内蒙古自治区发展改革委获悉:我区已圆满完成“十四五”时期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各项任务,全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已经从“基础构建”迈向“深度应用”。

  2021年6月1日,内蒙古第一部关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地方性法规《内蒙古自治区公共信用信息管理条例》正式施行。2024年9月1日,《内蒙古自治区社会信用条例》正式施行,内蒙古也成为全国拥有两部信用建设地方性法规的3个省区之一。

  制度保障下,内蒙古信用信息归集共享应用水平实现跨越式突破。“十四五”以来,内蒙古社会信用信息平台归集全区各类主体信用信息超5.97亿条;各地各部门在行政事项办理过程中,累计调用查询信用信息超8984万次;在信用修复领域实现“高效办成一件事”,累计为9154个失信主体提供便捷高效的修复服务2万次;在公职人员调任选任、评先评优等工作中,累计查询信用信息130万人次。

  在信用便企方面,“十四五”时期,内蒙古印发相关工作方案,在全区42个重点行业领域推行专项信用报告替代无违法违规记录证明,切实推动经营主体办事流程最优化、办事材料最简化。

  “十四五”期间,我区还完成了内蒙古自治区融资信用服务平台和各类融资信用服务平台整合工作。截至目前,平台累计发放贷款1037亿元,其中信用贷款536亿元,相较于“十三五”末提升超31倍。同时,我区设立了1亿元民营中小微企业信用融资风险分担资金,让“银行更愿贷、企业更易贷”。

  “十四五”期间,全区选树诚信典型企业超过21万家,这些企业可享受到迭代升级的《守信激励措施清单(3.0版)》中的23条激励措施,其中A级纳税人还可额外享受到40余条激励措施,切实提升了守信者的获得感和荣誉感。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扎根沃土 砥砺奋进 新华社记者 韩佳诺 太行深处,订单农业催开老乡的笑颜;西北戈壁,供销直播间将特色农产品送进千家万户;...
“天下嘉峪关”夜游项目入选“2... 本报嘉峪关讯(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于晓明)近日,由嘉峪关市申报的“数字赋能推动长城文旅融合‘破圈出海...
甘肃单日用电量创历史新高 本报兰州讯(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王占东)据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统计,受今冬首轮寒潮大风天气影响,甘肃采...
科技赋能保障粮食安全 技术创新... 后焕文 青稞是青藏高原最具地域特色和文化内涵的优势作物。为保障甘南州粮食安全,着力解决好种业“卡脖...
对接产业升级新疆高校培育新质生... (来源:中国改革报)转自:中国改革报□ 祝坤艳 刘鑫岳 郭凯新疆这片广袤的土地承载着国家能源安全、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