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商银行: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 资产质量持续向好
创始人
2025-11-22 12:55:57

转自:新华财经

近年来,徽商银行始终坚持发展优先、创新驱动,以全行五年战略规划为引领,扎实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经营管理水平稳步提升,综合实力不断增强。截至2025年9月末,按审计前集团口径,徽商银行资产总额达2.3万亿元,各项贷款余额1.11万亿元,各项存款余额1.26万亿元,资产质量持续向好。荣膺全球银行1000强第101位,较上年提升11个位次。

坚持创新驱动,全力服务安徽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支持安徽重大发展战略。出台支持长三角一体化建设总体方案和三年行动计划,助力长三角地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基础设施贷款余额达2600亿元;服务新型功能区及产业园区发展,为长三角省际产业合作园区、宁滁省际毗邻地区新型功能区内企业提供资金支持超240亿元。创新设计流贷、基金优先级投资等一揽子组合产品,合计为某集成电路企业项目投放约100亿元,全程陪伴该企业进入稳定投产期,徽商银行也是最早给予京东方、维信诺、晶合集成等省级重大项目金融支持的商业银行。

加大重点领域信贷投放。提升新能源汽车产业金融服务能力,成立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专项推动工作领导小组和专业二级团队,在合肥、芜湖两地成立2家新能源汽车产业专业支行;为省内新能源汽车产业授信人民币超1100亿元,为超1700户上下游客户提供资金支持。投资地方政府债券余额超千亿元,创设安徽省地方政府债、非金融企业信用债指数。

助推薄弱环节提质增效。强化小微企业、民营企业等薄弱环节金融支持,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超1700亿元,民营企业贷款余额超2600亿元。获评安徽省唯一金融支持高质量发展劳动竞赛一等奖,连续八年在安徽省政府金融支持地方经济发展考核中荣获“优秀”等次。

探索金融创新,赋能安徽科创发展

徽商银行立足安徽科创特色,致力探索科技金融高质量发展新模式、新路径。因地制宜打造“1+21+N”专营组织架构,率先在总行成立科创金融一级部,在分行成立科创金融中心,在重点园区创建若干专营支行。

坚持以客户需求为中心,丰富专属产品体系,开发了“科技人才贷”“科技研发贷”“科技成果转化贷”等七大类多元化、接力式科技金融产品体系。推进科技与金融融合,打造“e查-e达-e贷”系列数字化产品和工具,形成了涵盖查询服务、营销辅助、贷款产品3大领域、多个项目的“3+N”科技金融数字化产品服务体系,进一步推动金融赋能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针对科技型企业轻资产、担保难的问题,从“看资产”转向“看科技”,自主研发“技术流”创新能力评价体系,为4200多户科技型企业提供线上信用贷款超120亿元。省内率先建立知识产权价值自评估体系,研发推出知识产权线上质押贷款“知e贷”,自2025年5月末投产以来已为企业提供纯专利权质押融资授信超4.2亿元,支持科技型企业“知产”变“资产”。首批参与“共同成长计划”“贷投批量联动”等省级改革试点,服务客户数均居省内前列。

截至2025年9月末,徽商银行科技贷款户数超1.3万户,余额超2100亿元。获评中国人民银行安徽省分行科技企业信贷政策导向评估“优秀”等次,荣获全国科技创新青年突击队岗位建功竞赛二等奖,获得2025年安徽青年五四奖章集体。

深耕县域经济,全力助推乡村振兴

徽商银行高度重视县域市场发展,持续强化县域金融服务创新,不断加大县域金融资源投入,县域贷款占全行省内贷款的比重超过30%,助推安徽县域经济发展作用日益凸显。

坚持以党建引领赋能县域发展,成为首家与安徽省“党建+信用”服务平台实现直联互通的金融机构。截至2025年9月末,徽商银行已与省内124个信用村签订联建共建协议,党建引领信用村贷款规模达110亿元。

坚持以产品创新助力乡村振兴,积极投身“千万工程”,创新研发“和美乡村建设贷”,已对接服务省内精品示范村26个,审批授信额度12.7亿元;先后推出乡村振兴专属金融产品40余款,累计为130余个产业振兴项目投放贷款超160亿元。

坚持以改革转型牵引县域金融高质量发展,自2022年以来,徽商银行将县域机构高质量发展上升至全行战略高度,相继印发县域机构高质量发展指导意见,出台县域专项提升行动方案举措46条,按年编制59家县域机构“一县一案”规划方案,推动全行重视县域市场,提升服务质量,致力打通县域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

截至2025年9月末,徽商银行已在省内布设县域网点161家,省内县域存、贷款余额为2968亿元、2985亿元,分别均较2022年提升近50个百分点。

站在徽商银行成立20周年的新起点,徽商银行将以“全球百强、系统标杆”银行建设为引领,不断服务于科技金融高地、绿色金融示范、普惠金融典范、数字金融前沿、中小银行特色经营标杆,始终保持开疆拓土的奋斗姿态,在支持现代化美好安徽建设进程中续写“徽行故事”。(端末)

编辑:王菁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扎根沃土 砥砺奋进 新华社记者 韩佳诺 太行深处,订单农业催开老乡的笑颜;西北戈壁,供销直播间将特色农产品送进千家万户;...
“天下嘉峪关”夜游项目入选“2... 本报嘉峪关讯(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于晓明)近日,由嘉峪关市申报的“数字赋能推动长城文旅融合‘破圈出海...
甘肃单日用电量创历史新高 本报兰州讯(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王占东)据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统计,受今冬首轮寒潮大风天气影响,甘肃采...
科技赋能保障粮食安全 技术创新... 后焕文 青稞是青藏高原最具地域特色和文化内涵的优势作物。为保障甘南州粮食安全,着力解决好种业“卡脖...
对接产业升级新疆高校培育新质生... (来源:中国改革报)转自:中国改革报□ 祝坤艳 刘鑫岳 郭凯新疆这片广袤的土地承载着国家能源安全、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