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上林下夕)
伦敦金属交易所铝价突破2880美元/吨,触及近三年高点。这一曾经的"平民金属"正成为能源转型中的战略资源,全球铝市场供需结构发生根本性重构。
全球铝市场已进入一个新的价格范式。当高价格—高利润—新供应的传导链条受制于供应约束时,价格就具备了易涨难跌的基础。截至2025年11月,LME铝现金价已升至2859美元/吨,创下年内新高;沪铝主力价格在21600元/吨上下浮动,处于近十年来的高位区间。
这一轮铝价上涨的背后,是产能、库存、需求和政策四重因素的共同推动。随着全球绿色转型加速,铝在新能源汽车、光伏、储能等领域的应用呈现爆发式增长,而供应端却受制于产能天花板、资源民族主义和能源成本高涨等多重约束。
01 全球铝供应链格局重构:资源民族主义与产能转移
1.1 资源分布高度集中与地缘政治风险
铝在地壳中含量达8.3%,是丰度最高的金属元素,但铝土矿资源的分布极不均衡。全球铝土矿分布高度集中,几内亚占全球储量的26%,澳大利亚占12%,越南占11%,巴西占9%,而中国仅占2%。
这种资源分布的不平衡导致铝土矿产出集中度更为突出。几内亚占全球产量的29%,澳大利亚占22%,中国占21%,印尼与巴西分别占比7%。从储采比看,全球铝土矿静态可采年限为64年,中国仅为7年,资源约束极为明显。
表1:全球铝土矿资源分布与开采情况(2025年)
国家/地区 储量占比 产量占比 储采比(年) 主要特点 对华供应占比 几内亚 26% 29% 78 三水铝石为主,品位高 69.4% 澳大利亚 12% 22% 64 开采技术先进,出口导向 25.14% 中国 2% 21% 7 一水硬铝石为主,品位低 - 越南 11% 数据缺失 >200 开发程度较低 数据缺失 印尼 10% 7% 55 出口政策波动大 数据缺失 2025年,几内亚政府撤销了51家矿业公司的开采许可证,并要求外资企业在当地建设氧化铝厂,将资源留在本国加工。这一资源民族主义趋势正从单纯的价格博弈转向更深度的本地化合作模式,全球铝土矿到岸价从年初的115美元/吨跌至70美元/吨附近,跌幅近40%。
1.2 产能转移与供应链重构
2025年,全球电解铝行业呈现"海外供应接力中国"的新格局。中国电解铝产能正逼近"天花板",截至2025年9月,中国运行产能达4445万吨,产能利用率高达101.2%,增产空间极为有限。
相比之下,海外新增项目节奏分化,2026-2028年海外规划新增电解铝产能超1000万吨。其中,2026年海外新投产能预计达157万吨,2027年214万吨,2028年238万吨。
印尼正成为全球铝业新兴增长极。印尼南山、曼帕瓦、锦江等氧化铝项目密集投产,韦丹塔Balco、阿达罗、信发等电解铝项目也在2026年相继投产。四季度印尼虽有不少新建产能有投产计划,预计2025年年底至2026年年初新投产能50万吨。
表2:2026-2028年全球电解铝产能增长预测(单位:万吨)
地区 2026年 2027年 2028年 主要增长来源 制约因素 中国 +88 +22 +30 产能置换与节能改造 产能天花板政策 海外新增 +127 +143 +241 印尼、越南、安哥拉项目 能源与基础设施瓶颈 欧美复产 +20 数据缺失 数据缺失 德国Trimet、美铝西班牙 能源成本高企 合计 +235 +165 +271 - - 欧美电解铝产能面临电力被挤出风险,成为全球电解铝供应脆弱性来源。美国AI爆发导致电力短缺,可能危及高耗能的电解铝生存空间。伊朗电解铝行业正因电力与氧化铝供应持续短缺,面临产能利用率不足的困境,产能闲置率超14%。
1.3 贸易壁垒与供应链韧性
特朗普政府开启"贸易战2.0时代",将进口铝关税从10%逐步提高至50%,并对包括加拿大、墨西哥等传统盟友在内的所有贸易伙伴征收高额关税。
美国铝进口量大幅下降,2025年7月未锻轧铝及铝材进口量下降至30.3万吨,为近几年单月进口量最低,同比下降34.2%。1-7月美国未锻轧铝及铝材累计进口量303.5万吨,同比下降6.18%或20万吨。
作为应对,中国企业加速全球化布局,通过马来西亚、泰国等第三国中转,规避高关税。江苏某铝箔企业通过越南基地加工,产品经泰国转运至印度,成本降低35%。2025年9月中国出口未锻轧铝及铝材52.1万吨,铝制品出口31.6万吨,同比大增19.7%。
02 全球铝消费结构深度剖析:新能源驱动需求革命
2.1 传统领域萎缩与新兴领域爆发
2025年全球铝消费结构正经历历史性转变。建筑等传统支柱行业需求持续放缓,而新能源汽车、光伏等新兴产业正成为新的增长极。2025年中国电解铝消费实现2.9%的增长至4665万吨。地产板块用铝需求下滑12%,出口下降7%,而新能车保持着30%的强劲增长,交运板块录得14%增幅。
新能源汽车成为铝消费的超级增量引擎。纯电动汽车平均用铝量达283kg/辆,较传统燃油车增加42%。特斯拉Cybertruck后车体创新应用AA6061-T6再生铝材料进行整体压铸,宝马iX5 Hydrogen车身再生铝使用比例达72%。新能源汽车因电池重量较大,对车身减重的需求更为迫切,铝用量已提升至200-300公斤/辆,高端车型甚至超过500公斤。
光伏产业同样贡献显著用铝需求。每GW光伏电站需耗铝1.8-2.2万吨,双面组件普及推动铝边框用量增加15%,跟踪支架渗透率提升使铝型材需求翻倍。根据国际能源署(IEA)数据,2030年全球光伏装机容量有望突破1.2TW,仅光伏领域的铝需求就将突破600万吨。
2.2 区域消费结构对比分析
全球主要地区的铝消费结构存在显著差异,反映了各自经济发展阶段和产业结构的特征。国际铝协预测,到2040年,全球铝需求量将达到1.637亿吨/年,比2018年的9782万吨增长67.3%。
表3:2025年全球主要地区铝消费结构对比(单位:%)
消费领域 中国 欧盟 美国 东南亚 2040年全球预测 建筑与结构 35% 28% 18% 45% 27% 交通运输 28% 25% 35% 15% 30% 包装 12% 15% 20% 8% 12% 电力电子 15% 12% 10% 12% 数据缺失 机械装备 10% 20% 17% 20% 数据缺失 美国交通领域用铝占比高达35%,主要得益于汽车轻量化趋势及新能源汽车普及。而东南亚地区建筑用铝仍占主导,占比达45%,反映其基础设施建设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到2040年,交通运输将成为最大的铝消费领域,占比30%,铝消费量达4879万吨。
2.3 “铝代铜”趋势加速显现
铜价大幅上涨催化了铝的替代需求。矿业巨头必和必拓指出,当铜铝价格比超过3.5-4倍时,产业替代将加速,如今这一比例已接近3.9倍。
在电线电缆领域,铝线缆以其价格低、质量轻的特征在越来越多场景中替代铜线。铝的密度约为铜的三分之一,虽然导电性能略逊,但在输电、配电等非极限性能场景下足以替代铜线。
对于制造商而言,在成本压力高企的周期里,铝能带来立竿见影的降本效果。数据显示,铝线缆板块近几年的开工率表现相对其他铝材板块要更好。"铝代铜"趋势在电力、家电领域加速,进一步提振了铝消费的预期。
03 贸易政策与市场动态:全球铝贸易流重构
3.1 美国高关税冲击全球铝贸易
2025年特朗普政府将进口铝关税提高至50%,并扩大征收范围,将数百种衍生产品纳入加征关税清单。特朗普第二任期的政策呈现三大升级特征:一是税率从10%提升至25%再提高到50%;二是彻底取消对加拿大、墨西哥等贸易伙伴的免税配额;三是将征税范围扩展到铝制衍生产品。
美国铝进口量大幅下降。2025年1-7月美国未锻轧铝及铝材累计进口量303.5万吨,同比下降6.18%或20万吨。7月份进口量下降至30.3万吨,为近几年单月进口量最低。
高额关税导致包括加拿大在内的主要铝出口国对美出口急剧下降。3月美国自加拿大进口未锻轧铝25万吨,4月份下降至16.7万吨,7月份进一步下降至10.1万吨,仅为去年同期的43.1%。加拿大作为美国最大原铝供应国(占美国进口量的58%),其免税地位被完全撤销,面临严重冲击。
3.2 碳边境调节机制倒逼绿色转型
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过渡期内要求企业提交碳排放数据,2026年全面实施后中国铝出口成本或增20%。欧盟已将铝列入《关键原材料法案》(CRMA)涉及的矿物和金属目录中,表明铝对绿色革命的重要意义和欧洲对安全供应的担忧日益上升。
中国企业加速绿色认证,通过数字化碳管理体系降低出口成本。"绿色铝"通常指范围1&2碳排放小于4t CO2eq/吨原铝、高再生含量铝材,以及使用可再生能源生产的铝材。俄铝超过99%的金属使用水电生产,并推广惰性阳极技术,将范围1&2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显著降低至每吨铝0.01吨二氧化碳排放当量。
泰国等国为应对CBAM提前开征碳税,全球贸易规则重构倒逼产业升级。中国《铝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5-2027年)》明确提出到2027年再生铝产量目标1500万吨。2025年,"大力推广再生材料使用"首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
3.3 区域贸易格局重构
美国关税政策导致全球铝贸易流重构。中国铝产品直接对美出口大幅下降,但通过一带一路市场开拓,总体出口量维持在较高水平。
2025年9月中国出口未锻轧铝及铝材52.1万吨,铝制品出口31.6万吨,同比大增19.7%。美国市场份额下降后,中国企业积极开拓东南亚、中东等新兴市场。9月铝板带对美出口量飙升至1.72万吨,实现单月同比正增长,同比增32.56%。
表4:2025年美国关税对主要铝产品贸易的影响(单位:万吨)
产品类别 1-9月对美出口量 同比变化 占中国总出口比重 未来趋势 铝板带 6.28(下降量) -6.28万吨 2%以下 稳步回升 铝箔 3.16(下降量) -3.16万吨 14.1% 受高额"双反"压制 铝型材 0.52(下降量) -0.52万吨 0.5%左右 难以改善 铝制品 33.19 -37.1% 数据缺失 稳步回升 04 铝价走势与未来预测:供需缺口支撑价格中枢上移
4.1 近期价格表现与上涨动因
2025年以来,国际市场铝价呈现"先抑后扬、外强内弱"的波动格局。1月初,期铝价格受地缘冲突影响及能源成本支撑快速上涨;2月份,则因宏观政策不确定性出现短暂回调;至3月中旬,在全球供需矛盾加剧背景下,铝价再度攀升。
具体来看,沪铝3月10日收盘价为20760元/吨,同比上涨1580元/吨,增幅8%;伦铝3月10日现货结算价为2716美元/吨,同比上涨507美元/吨,增幅19%。进入下半年,铝价继续攀升,LME铝价在10月突破2880美元/吨,创下近三年新高。
铝价上涨受多重因素驱动:供需紧平衡是基础。国内电解铝产能逼近天花板,社会库存持续处于历史同期相对低位,而新能源汽车、光伏组件等需求具备较强韧性。截至2025年9月,国内运行产能攀升近4450万吨水平,统计局数据显示9月国内原铝产量达380.9万吨,同比增1.8%。
4.2 机构价格预测汇总
多家权威机构对铝价前景持乐观态度。摩根大通预测全球铝市场将大幅收紧,2025年缺口或将超过60万吨,其预计到四季度价格将涨至2850美元/吨。美国银行对2025年铝均价的预测高至3000美元/吨。
瑞银全球金属与矿业团队测算,2026至2027年全球原铝需求年增速将维持4%,而供应端增速仅1%-2%,市场将陷入短缺格局。基于此,瑞银将2026年中国铝价预测上调5%至22000元/吨,2027年上调7%至23000元/吨。
花旗集团更为乐观,其报告显示LME铝价可能长期维系在3500美元/吨以上,极端情况下不排除冲击4000美元/吨。花旗将2027年LME铝平均价预期从3000美元/吨大幅上调到3500美元/吨。
表5:各机构对2025-2027年铝价的预测
机构 2025年预测 2026年预测 2027年预测 主要依据 摩根大通 2850美元/吨(Q4) - - 全球缺口超60万吨 美国银行 3000美元/吨(年均) - - 供需紧张持续 瑞银 - 中国铝价22000元/吨 中国铝价23000元/吨 供应增速1%-2%,需求增速4% 花旗集团 - - LME铝价3500美元/吨 供需缺口需价格激励新增产能 中信建投 - 铝行业利润5000元/吨 铝行业利润5500元/吨 对应铝价21500-22000元/吨 4.3 未来价格驱动因素分析
未来铝价走势将受多重因素影响。供应脆弱性是核心支撑因素。欧美AI投资竞赛遭遇缺电瓶颈,对超过400万吨的存量供应构成挤出威胁,一旦触发,铝价可能会出现加速向上。
需求结构转变将提供持续动力。铝以其优异的轻量化特性不断深入渗透到新应用领域。国际铝协预测,到2040年,全球铝需求量将达到1.637亿吨/年,比2018年增长67.3%。交通运输领域用铝量将达4879万吨,占总需求的30%。
绿色溢价将成为新变量。全球对"绿色铝"的需求正在快速增长,预计到2030年将超过2000万吨,其中600万吨将用于汽车行业。绿色铝通常指范围1和2碳排放小于4吨CO2eq/吨原铝,目前全球生产中"绿色铝"在总产量的占比尚未超过25%,供需不平衡将推动优质低碳铝溢价上涨。
05 未来趋势与战略建议:绿色转型决定产业话语权
5.1 再生铝与循环经济崛起
全球铝产业正经历绿色转型与技术创新的双轮驱动。再生铝加速替代原铝,全球再生铝产业进入高速增长期,中国再生铝产量预计达1150万吨,未来五年复合增长率5%-6%。
铝的回收率高达95%以上,且再生铝的生产能耗仅为原生铝的5%左右。生产1吨再生铝可节省14吨标准煤,减少12吨二氧化碳排放。2025年,全球汽车行业再生铝应用比例预计达42%,宝马iX5 Hydrogen车身再生铝使用比例达72%,宁德时代麒麟5.0电池托盘采用再生铝蜂窝结构。
中国已形成"国内为主,进口为辅"的再生金属原料结构。2025年1-7月,主要再生有色金属产量约1150万吨、同比增长4.55%,国内主要废旧有色金属回收利用量约935万吨、同比增长4.8%。到2040年,回收铝的比例将明显增加,从2018年的32.8%提高到43.8%。
5.2 绿色铝成为核心竞争力
绿色低碳成为铝业核心竞争力。电解铝吨电耗13000-15000千瓦时,电力成本占总成本60%-70%。中国西南地区依托水电资源,电解铝绿电使用比例已超30%。
欧盟的CRMA提出,2030年本土开采满足该组织10%的消费量,回收和加工分别满足20%和50%。对任何单个第三方供应国的进口依存度不能超过65%。这将推动全球铝业向本地化、绿色化方向发展。
领先企业如创新新材在内蒙古、云南、山东等地构建起覆盖风、光、水的可再生能源体系,首创"风光水电互补"模式下的绿电铝。该公司已实现全系列铝合金100%保级回收再造,2024年综合循环利用再生铝121.09万吨。
5.3 投资逻辑与风险提示
针对不同市场参与者,提出以下战略建议:
对于生产企业,应加快绿色低碳转型。布局西南水电铝基地,建设配套再生铝项目,申请CBAM认证,降低碳成本。注重技术研发,如AI智能识别技术、精细化分选工艺等。
对于加工企业,应加强高端产品研发。加大铝基复合材料研发,提升高端铝材占比,转向高附加值产品出口。发展免热处理压铸铝、高强轻量化型材等关键材料。
对于贸易企业,应推动市场多元化。开拓东南亚、中东新兴市场,规避欧美贸易壁垒,通过第三国转口降低关税成本。利用数字化手段提升通关效率。
对于投资者,可关注技术领先与绿色转型标的。重点关注具有水电铝布局、再生铝技术优势的企业,以及高端铝材研发能力强的公司。工业有色ETF(sh560860)等铝概念相关基金值得关注。
主要风险包括:宏观环境波动、关税政策变化、海外产能投放超预期等。特别是2026年水电供应情况,若出现水电供应不足可能导致阶段性停产,影响供应预期。
全球铝业正从传统周期性行业向战略新兴产业蜕变。在绿色革命与供应链重构的双重驱动下,铝价中枢有望持续上移,铝的"超级周期" 已然开启。未来十年,企业需聚焦"资源保障-绿色生产-高端应用"三位一体战略,方能在铝业的大变革中把握机遇。
下一篇:“抛售日本”,出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