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团结报)
转自:团结报
□ 张国栋
11月19日,工业和信息化部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GB 6675《玩具安全》系列强制性国家标准修订情况。近年来,儿童玩具安全问题屡屡引发公众关注。从含有毒性物质的“水晶泥”到释放硫化氢气体的“炸包”,从误吸后易致肠穿孔的“磁力珠”到能射穿硬纸板的“笔枪”,危险的“三无”儿童玩具花样不断翻新,严重威胁着儿童的身心健康。
这其中除了部分商家受利益驱使,在玩具中添加有毒有害物质,甚至利用孩子的好奇心和模仿欲,在玩具中引入危险设计等原因外,与现行玩具国家标准或多或少的“留白”也有关联。
本次GB 6675《玩具安全》系列标准修订为第3次修订,在充分调研我国玩具行业技术发展现状,对标ISO、欧盟等国际标准的基础上,对玩具产品质量安全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进行了全面升级,提升了强制性国家标准的约束力和适用性。具体而言,在防范健康损害方面,增补了甲醛、硼元素等10类有害物质限量要求,大幅提升对玩具产品中化学类有害物质的覆盖类别。在机械物理安全方面,增加了明火装置玩具、食品造型玩具等新产品的技术要求,强化标准技术要求对玩具产品物理安全的适用性等。
当然,确保玩具安全,修订完善相关标准只是开始,落地落实才是关键。要用行动将修订后的标准转化为保护儿童权益的坚实屏障,让孩子们在安全的环境中快乐成长。一方面,应督促生产企业严格按照玩具强制性国家标准组织生产,落实质量安全主体责任;另一方面,加大玩具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力度,强化线上流通领域抽查,对以往抽查不合格企业进行重点跟踪抽查,依法依规严肃处置抽查发现的不合格产品及其生产销售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