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成都日报锦观
现场解题 链上发力
面对面破解先进能源企业“成长烦恼”
“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就坐在提诉求的企业代表旁边,这种‘肩并肩’的座位安排,让我直观体会到成都支持产业发展的诚意。”11月21日,“进解优促”面对面——先进能源产业链企业专场活动在成都市民营经济发展促进中心举行,川开电气有限公司董事长助理徐锦向记者分享了活动现场这一“有温度”的细节。
该活动重点聚焦产业链企业共性需求确定活动主题,通过网上公开发布、企业自主报名,在市民营经济发展促进中心探索“每天有局长坐班、每周有链长接待”,做到“面对面听取意见、实打实解决问题”。
企业诉求当面提
职能部门现场答
企业问题诉求交流解答环节成为活动焦点。通威太阳能、川开电气、成都中建材光电材料等10家重点企业代表围绕技术攻关协作、资金政策支持、应用场景拓展、供需精准对接等核心诉求坦诚建言。
四川航电微能源有限公司副总裁吴昊提出了企业出海面临的认证成本压力,这也是科技型企业开拓海外市场时的共性问题,“目前成都已对企业在海外品牌注册、认证等合规费用方面给予不超过实际支出50%的支持。但由于各国标准不一,产品进入不同市场需重复认证,导致出海成本显著增加,我们希望这一补贴比例能进一步提高。”
“市商务局在现场给出了明确答复。”吴昊表示,“该政策今年是首年执行,政府将在期满一年后进行全面评估,若企业出海需求持续旺盛,将积极考虑优化并提高补贴比例。”他称,政府的回应务实具体,为企业指明了清晰路径,同时透露公司对未来拓展市场充满信心,目标是在去年基础上实现出口额翻番,并计划明年再次倍增。
有企业关注行业共性问题,也有企业着力推动产业资源共享。
通威太阳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宋枭提出,希望公司获工业和信息化部认证的“先进光伏器件中试平台”能为更多行业单位提供检测与研发服务,实现资源共享。
对此,市科技局现场回应,将积极支持该平台加入成都市中试服务联盟,并通过接入西部中试综合服务平台,实现服务资源线上展示与供需智能匹配,提升平台服务能级与辐射范围。市市场监管局就平台对外开展检测服务的资质要求作出专业解读,并明确表示将赴企业现场调研,在资质认定、认证认可及后续宣传推广上提供支持。
现场,相关负责人还向企业公布了专线服务电话和邮箱。
破解融资难题
精准匹配企业成长需求
产业资本与创新企业在现场实现精准对接。四川轻绿科技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向敏惊喜地表示,这次对接让企业看到了解决融资难题的可行路径。
“氢能是未来产业体系的重要版图,当前不少中小企业面临‘耐心资本’短缺的困境。”向敏告诉记者,成都产投集团带来的“未来产业基金”及“28计划”给出了直接回应。该计划致力于长期陪伴的“耐心资本”属性,精准匹配了科技型企业的成长需求。
先进能源是成都重点推进的产业链。据市经信局市新经济委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成都汇聚规上工业企业515家,培育通威、巴莫科技、川庆钻探3家百亿级龙头企业,氢能、光伏、锂电三大行业形成完整产业链条,在风电、核电等细分领域打响“成都造”品牌。2025年前三季度,成都先进能源产业规上工业企业营收达1300亿元,同比增长13.1%,呈现蓬勃发展态势。
活动中,先进能源企业、行业组织及科研机构代表围绕产业生态构建、创新联合体建设、标准体系完善等关键议题发表见解。此外,企业面对面的供需交流展现出成都先进能源产业生态的活力:清陶能源电芯供给侧与航电微需求侧进行了现场联动,通威太阳能也现场回应了塔牌电线企业的需求。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记者 吴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