谱写新时代江河保护治理大美画卷
创始人
2025-11-22 03:21:03

新华社记者

水运连着国运,江河滋养文明。

我国是世界上水情最为复杂、江河治理难度最大、治水任务最为繁重的国家之一。自古而今,我国在历史长河中的演进发展,始终与大江大河紧密相连。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和国家长治久安的战略高度,谋划江河永葆生机活力、更好支撑强国复兴伟业的发展之道,新时代江河战略应时而生。

11月21日,新华社国家高端智库与水利部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在“2025长江文化南京论坛”上共同发布《安澜兴邦 利民之道——新时代江河战略研究》智库报告。报告指出,新时代江河战略为江河保护治理、以水资源优化配置和水安全保障支撑中国式现代化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新形势新挑战呼唤新时代江河战略

长江南京浦口段,江豚戏水、追逐,不时跃出江面,成为一道美丽的生态风景线,吸引了许多市民、游客驻足观看。

“原来江豚可是‘稀客’,近年来我们积极推进长江生态修复,长江禁渔后不少渔民也变成‘江豚守护者’。”浦口区农业综合行政执法大队副大队长滕海豹说,目前长江南京浦口段江豚数量稳定在20头左右,年均观测到的江豚记录达2000头次。

江豚更多“露面”,是我国近年来推动江河保护治理的一个生动缩影。

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以及由此带来水灾害的老问题仍有待解决,水资源短缺、水生态损害、水环境污染等新问题越来越突出、紧迫。新老问题相互交织,给新时代治国理政提出了崭新课题。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江河流域,谋划发展全局,以长江、黄河两大流域发展战略为主体架构,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相结合,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发展新时代江河战略。

报告指出,新时代江河战略,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高度,立足未来一个时期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蓝图,是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核心理念、以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为依托、以江河为纽带、以流域为单元、以法治为保障、以文化为底色、与其他重大国家战略协调并进的新时代重大发展战略。

深刻把握国情水情、遵循自然规律,这一战略对长江、黄河等江河湖泊的保护治理作出全面系统部署,科学指引水旱灾害防御、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和优化配置、江河湖泊生态保护治理,推动构建人水和谐新格局,开辟新时代江河保护治理新路径。

如今,洪涝灾害损失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由2005年至2014年的0.49%降至2015年至2024年的0.23%;用水方式由粗放低效向节约集约转变;“四横三纵、南北调配、东西互济”的水资源配置格局初步形成、江河湖泊面貌实现根本性改善……在新时代江河战略指引下,我国江河保护治理取得了历史性成就。

在“2025长江文化南京论坛”召开期间,武汉大学水利水电学院教授罗玉峰表示,新时代江河战略明确保护治理江河为了人民、保护治理江河依靠人民、保护治理成果由人民共享,将制度优势切实转化为治理效能,在水旱灾害防御、水资源利用、水生态修复等方面取得的突破性成效,充分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以江河为纽带推进高质量发展

巢湖之畔科学岛上,“人造太阳”不断刷新核聚变的纪录;

钱江之水滋养着杭州这方创业热土,催生出“六小龙”等一批现象级科创新锐企业;

“华北明珠”白洋淀生态逐年向好,成为观鸟课堂、旅游打卡地,淀区群众端上“生态碗”,吃上了“旅游饭”;

…………

江河湖泊,哺育生命、支撑发展、承载文明,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依托。有什么样的发展理念、走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影响着江河湖泊的面貌,关系着沿岸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报告指出,新时代江河战略体现了新发展理念在推进江河保护治理和高质量发展中的系统集成,为正确处理发展和保护的关系,促进城乡空间布局、产业结构调整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推动流域区域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指明方向和路径。

创新为先,驱动流域发展转型升级。从珠江之畔到海河之滨,从三江源头到东部沿海,科技创新热潮涌动,产业创新动能澎湃。基础前沿研究实现新突破,战略高技术领域迎来新跨越,创新驱动引领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科技体制改革打开新局面,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不断开花结果,最大限度释放发展潜能。

协调互促,破解发展不平衡问题。新时代江河战略深刻把握我国区域发展不平衡的国情,尊重流域特性,发挥江河纽带作用,指引各地打破行政单元局限,将流域各城市群串联起来,促进资源要素优化配置协调互济。

绿色低碳,筑牢可持续发展基础。在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双向发力之下,江河水质逐年向好,母亲河恢复生机活力,各地依托青山秀水,探索生态种植、生态养殖、旅游康养等产业发展,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发展不断取得新成效。

扩大开放,构建流域内外联动格局。新时代江河战略要求充分发挥江河优势,坚定不移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更好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不断开辟国际竞争合作新优势。沿江靠海地区充分发挥内联外通的地理优势,以扩大开放、深化改革、促进发展,推动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体制,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动力。

共建共享,让发展成果惠及广大人民。各地通过保护治理江河,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让群众共享江河带来的生态之美、发展之美、生活之美。

“新时代江河战略是以河流为纽带、以流域为载体统筹推进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持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国家重大战略,对我国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研究员谷树忠表示。

向世界贡献江河保护治理的智慧与经验

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拥有同一个家园,世界各国人民是一家人。“国际社会要加强合作,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习近平主席在国际场合强调这一重要理念。

中国东北边城黑河与俄罗斯布拉戈维申斯克隔黑龙江相望,被称为“中俄双子城”。2022年6月10日,中俄首座跨黑龙江公路大桥黑河—布拉戈维申斯克公路桥正式通车。

在大桥施工建设过程中,为防止对黑龙江水质造成污染,大桥上积水通过管道排到地面的净水池,净化达标后再排放。严格治理、联合监测、共同保护,近年来两国构建一系列跨境河流联合保护机制,有效改善河流生态环境,为国际河流治理树立典范。

历史无数次告诉我们,江河保护治理事关国家兴衰,事关文明延续。在全球气候变化、人类活动影响加剧之下,世界需要重新审视人类与江河的关系。

一组数据令全球瞩目:中国以占全球6%的淡水资源,保障了全球近20%的人口用水,创造了全球18%以上的经济总量,同时,越来越多江河恢复活力,越来越多流域重现生机。

报告指出,在世界江河史上,新时代江河战略以其生动实践书写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篇章。

共饮一江水,命运紧相连。中国幅员辽阔,国境线漫长,与多国共享国际河流。中国在重要国际河流保护和治理方面持续加强国际合作,携手促进水资源共享和可持续利用。

黑龙江、澜沧江—湄公河、额尔齐斯河……中国打造流域内各国相互依存、共生共荣的关系,以实际成效回应世界共同关切,赢得普遍赞誉。

国际社会普遍认为,中国把江河保护治理的理念、智慧、经验传播到全球,将为世界江河健康发展不断开拓路径、提供样本。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联合国水机制共同发布的《2023联合国世界水发展报告》,全球有20亿人无法获得安全饮用水,20亿至30亿人每年至少有一个月会遇到缺水问题。

国际水利与环境工程学会主席菲利普·顾博维尔近25年来频繁在中国各地游历,深深感受到新时代江河战略中蕴含的中国智慧。“我目睹了水质是如何改善的,如今中国的理念是努力与水共生、与自然共生。”他说。

“作为水利专家,我已在黄河和长江的水资源治理领域工作超过25年,见证了很多惊人的成就。如长江沿岸部分灌区,水稻产量在提升,而水稻的用水量却在下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驻东亚地区代表处主任夏泽翰在参加“2025长江文化南京论坛”时表示,持续向全球推广中国的经验至关重要。

数据显示,中国已为112个国家近4000名水利技术人员和政府官员提供线上、线下培训。培训项目得到参训学员广泛好评,来自卢旺达、埃塞俄比亚等国学员发来感谢信,表示培训对广大发展中国家在相关领域的带动和辐射作用显著。

大江大河的交流,同样是文明的交响。

在新时代江河战略指引下,中国江河保护治理不仅将为完善全球水治理体系、推动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涉水目标作出更大贡献,也将助力世界共同成就人水和谐新愿景。

(记者 胡璐 高敬 史卫燕 邱冰清)

(新华社南京11月21日电)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融入济南智慧城市建设 大模型... 转自:中国经营网中经记者 石健 北京报道前不久,我国首份《城市综合发展指数报告(2025年)》(以下...
张鹏举路战远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来源:内蒙古日报)转自:内蒙古日报本报11月21日讯  (记者  白莲)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11...
中电科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关于... 证券代码:600850 证券简称:电科数字 公告编号:2025-063中电科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关...
洲际油气股份有限公司关于召开2... 证券代码:600759 证券简称:洲际油气 公告编号:2025-055号洲际油气股份有限公司关于召...
内蒙古四地跨区域协作共建军休服... (来源:内蒙古日报)转自:内蒙古日报本报11月21日讯  (记者  于欣莉)11月20日,呼和浩特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