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国防报)
贵州省威宁县人武部持续助学兴教——
迢迢山路驶来“温暖车队”
这个冬天,位于乌蒙山区的贵州省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海拉镇花果小学格外温暖。83名学生身着新棉服,在刚刚落成的升旗台前行少先队礼,鲜艳的五星红旗在海拔2300米的校园冉冉升起。
多年前,威宁县人武部与花果小学结成帮扶对子,一场温暖持久的“接力”就此展开。“我们第一次走进这所乌蒙高原上的小学时,眼前的景象让大家揪心不已——孩子们提着水桶走很远的路取水,教室线路老化时常断电,图书室里几乎没有像样的课外书。”该人武部工作人员回忆,“我们当时只有一个迫切愿望,就是要尽快改善孩子们的学习环境。”
随后几年,该人武部不仅为学校捐赠了新课桌、书包、校服和“班班通”教学设备,购置了5000余册红色经典书籍,还修建了蓄水池,改造全校老化线路,校园变化一天一个样。
“为了找到水源点,我们几个人翻山越岭,奔波了好几天,才确定了最佳位置。修建蓄水池时,现场施工条件十分艰苦,山高路又远,材料运输困难,但大家没有一句怨言,一心只想让孩子们快点用上干净卫生的水。”该人武部参谋王安贤说。
山路迢迢,从县人武部去花果小学,需要3个多小时车程。这些年,人武部帮扶小组每个月去学校1到2次,如今,这支“温暖车队”已累计行驶超5万公里。每次到学校,他们都会仔细了解上一次帮扶项目的情况,并和师生们围坐在一起拉家常,记录新的需求。
带着新的需求清单,人武部帮扶小组又忙碌起来。为了找到性价比高、质量好的棉服厂家,人武部帮扶小组走访了6家服装企业;为了确保升旗台坚固耐用,他们请来专业施工团队,一砖一瓦精心建造;为了让国防教育入脑入心,他们精心设计墙绘内容,把爱党爱国爱军的种子种进孩子心田。
“我特别喜欢这件棉服,从里到外都是暖暖的了。”说这话时,六年级学生董天琪的小脸红扑扑的。
校长杨文举感慨:“人武部不仅送来了物资,更带来了希望,不少学生都立志要好好学习、走出大山。”
这场温暖接力仍在继续。该人武部已将“校园网络全覆盖”列入下一步帮扶计划,预计明年春季为学校接通高速网络,建设多媒体教室。“我们要让山里的孩子也能通过网络了解世界,让他们跟上时代的脚步。”人武部领导表示。
(宋邦辉、李 婷)
(中国国防报 2025年11月21日第一版)责任编辑:王京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