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里的“妈妈厨房”
创始人
2025-11-21 06:51:31

(来源:中国妇女报)

转自:中国妇女报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

  记者 王蓓

  早晨七点半,安徽省合肥市第三十八中学嘉山路校区,9名“妈妈厨房”员工已准时到岗。

  井然有序的食堂后厨,曾是全职妈妈的王茹正带着同事清洗蔬菜:盐水浸泡后,再用三遍清水冲洗,清洁流程不能马虎。

  王茹的这份“较真”源于她的特殊身份——她既是食堂员工,也是本校学生的家长。

  “这样的员工招聘设计,看中的就是‘妈妈严选’的责任心,确保每一份校园餐的每棵菜、每块肉都经过‘最有爱’的把关。”瑶海区委书记童友好向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阐释该区“校园餐”创新模式的关键点。

  瑶海区是安徽省教育强区、合肥市基础教育新高地。“全区近10万名中小学在校生,背后就是近10万个家庭,孩子们吃得好不好,时刻牵动着家长的心。”童友好说,他们算清这本“民生账”,数次走访调研讨论,“聚焦‘校园餐’要想做好,‘员工要从哪来’‘运营该怎么干’‘实施怎么能稳’三个问题,最终确定‘妈妈厨房’模式,今年秋季学期开始实施。”

  该模式明确,校园餐食材有一套安全可控、溯源可查的采购流程;校餐承接方要拿出不低于50%的员工名额面向家长;成立膳食家长监督委员会,采取“常态+随机”陪餐制;数智赋能“明厨亮灶”,AI智能监控系统随时识别预警。“既解决部分全职妈妈的就业问题,又共同监督学生用餐安全。”瑶海区相关负责人表示。

  临近中午,膳食监督家长委员会成员王海萍如约走进食堂,和孩子们一起就餐。陪餐两个多月,她曾记录下“饭菜保温”“口味调整”等建议,通过例会直接反馈给了后厨。

  “去年女儿还不爱吃校餐,现在最盼的是排骨年糕。”记者采访时,遇见随机抽选陪餐的家长解阿莉,她笑着说,“校餐供应不限量,我们现在反而担心孩子会长胖。”

  一份来自该区的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全区已投入119万元改造27家校园食堂,未来两年将完成30所食堂改造,2027年暑期实现80个食堂全覆盖。目前已有17位妈妈入职“妈妈厨房”。

  午后两点半,最后一个餐具入柜,王茹解下围裙,轻轻走过学校操场边的绿茵地。看着秋阳下青春跃动的身姿,她的眼角泛起暖意。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扎根沃土 砥砺奋进 新华社记者 韩佳诺 太行深处,订单农业催开老乡的笑颜;西北戈壁,供销直播间将特色农产品送进千家万户;...
“天下嘉峪关”夜游项目入选“2... 本报嘉峪关讯(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于晓明)近日,由嘉峪关市申报的“数字赋能推动长城文旅融合‘破圈出海...
甘肃单日用电量创历史新高 本报兰州讯(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王占东)据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统计,受今冬首轮寒潮大风天气影响,甘肃采...
科技赋能保障粮食安全 技术创新... 后焕文 青稞是青藏高原最具地域特色和文化内涵的优势作物。为保障甘南州粮食安全,着力解决好种业“卡脖...
对接产业升级新疆高校培育新质生... (来源:中国改革报)转自:中国改革报□ 祝坤艳 刘鑫岳 郭凯新疆这片广袤的土地承载着国家能源安全、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