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草原云
盛夏炎炎,呼伦贝尔市新巴尔虎右旗第一小学的孩子们如同草原上的“萨日朗”之花,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的浸润下,自信绽放,迸发勃勃生机。
漫步校园,浓厚的语言文化氛围扑面而来。“语文趣味游戏”“中华文化符号和形象”等主题板块随处可见,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国家通用语言文字魅力、熟悉语言规范。
“我们始终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视为奠基工程,让规范的语言如同阳光和雨露,渗透校园每个角落,滋养孩子健康成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第一小学德育副校长高娃介绍。
这所拥有近百年历史的学校,目前共有教职工110人,开设23个教学班,在校学生702名。近年来,学校将推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作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途径,全面推行使用国家统编教材,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与校园日常教学与管理深度融合,探索出一条扎实而富有特色的实践之路。
强化师资是保障教育质量的核心。学校紧紧围绕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能力提升,精准配备三科教师,择优选拔26名骨干教师承担统编教材教学任务。依托国家、自治区、市、旗四级培训网络,累计选派教师参与培训300余人次,显著提升教师在语言规范运用、教材解读和课堂实践等方面的专业素养。
自治区三科统编教材示范性种子教师晓华将培训所学创造性转化为生动的课堂实践,她的示范课成为全校教师优化教学设计的范本。“晓华老师的课堂总能带来新灵感,为我们更好地使用统编教材提供了宝贵借鉴。”青年教师张圆圆感慨。
通过实施“青蓝工程”“结对帮扶”机制,有效促进教学经验的“传帮带”,助力青年教师快速成长,实现教学方法的不断创新。针对教学中的难点,学校坚持集体磨课、备课,教师们围绕统编教材中的语言知识点共同研讨、互学互鉴;该校与满洲里市第一小学建立结对帮扶关系,共享优质课例、课件等资源,协同攻坚教学难题,持续提升教学实效。
作为“呼伦贝尔市十佳书香校园”,学校持续打造“爱阅读”品牌,常态化开展“校长推荐好书”“快乐读书吧”“让阅读成为习惯”等系列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激发学生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兴趣,增强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
学校以“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为主线,常态化开展“同心向党”“民族团结一家亲”“国旗下成长”等主题班会、诵读演讲、征文比赛及校园艺术节活动,师生参与率达到100%。在呼伦贝尔市中小学艺术节中,由学生排演的课本剧《桥》,不仅锤炼了口语表达能力,更让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成为传递情感、凝聚共识的纽带。
如今,在广袤的呼伦贝尔大草原深处,新巴尔虎右旗第一小学正以其蓬勃的“萨日朗”教育生态,让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成为孩子们通往更广阔世界、进行更深心灵沟通的桥梁。
“未来,学校将继续在这片教育的沃土上深耕不辍,守护每一颗童心在规范语言的浸润中茁壮成长,让每一朵象征着希望与未来的‘萨日朗’,都绽放出新时代的璀璨光芒。”副校长高娃表示。
内蒙古日报·草原云记者:李新军
呼伦贝尔市融媒体中心记者:张晓宇
新闻编辑:徐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