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是北京城市总体规划的重要抓手,本市始终以新时代首都发展为统领,保持“思想不松、机制不变、力度不减、标准不降”。北京服装学院通州校区迎来首批师生入驻、北京儿童医院新院区开工建设、完成治理违建1071.72万平方米……北京青年报记者从市发改委了解到,今年上半年,疏整促专项行动42项任务有序推进,取得积极进展。
今年上半年,非首都功能疏解纵深推进。市发改委介绍,疏整促专项行动坚持内部功能重组与向外疏解转移双向发力,推动疏解工作取得新成效。首先,教育医疗卫生资源加快向外疏解布局。北京服装学院通州校区迎来首批师生入驻,首都师范大学良乡校区(二期)建设有序推进,北京儿童医院新院区开工建设,规划1200张床位,将有效缓解儿科医疗资源紧张,提升就医便捷性。
核心区文物腾退有序实施。北新华街近现代建筑文物腾退工作完成,醇亲王府南府、清陆军部和海军部旧址启动腾退签约,为探索文物保护与城市更新协调发展提供重要示范。物流中心疏解成效持续深化巩固。房山区窦店深国际京西南物流枢纽(一期)智慧物流中心开工,将打造智慧化、数字化、高端化、低碳化的现代物流基地。
在精细化治理方面,今年上半年,疏整促专项行动在环境整治、交通秩序、重点区域攻坚等领域取得扎实进展。本市以更大力度推进违法建设治理,共完成治理1071.72万平方米、腾退土地402.9公顷,保持占道经营、群租房等违法违规行为“动态清零”。城市家具持续减量提质,规范治理城市家具5万余处,分类治理违规设置、脏污破损围挡500余处,积极打造城市家具样板街区,城市面貌更加整洁美观。聚焦人口倒挂比例高、市民诉求集中的街镇村进行整治提升,城乡结合部66个重点村整改消除隐患1.2万处,22个治理类街乡镇385项任务整体进度达83.8%。
交通秩序得到系统治理,36个轨道交通站点完成“最后一公里”接驳优化,沙河站通过整合周边空间资源增设非机动车停车位7000余个,西钓鱼台站巧妙利用路边绿化空间腾空架设便民栈桥,实现人车分流,通行效率显著提升;连续摸排清理违规电动三四轮车残余车辆,加强全市161处重点路口交通秩序环境专项治理,进一步消除交通安全隐患,保障群众出行安全。
重点站区擦亮“进京最美第一印象”,北京西站南广场利用腾退空间打造舒适便利的网约车候车区,新建造型优美的白色遮阳廊架及花箱点缀其间,大幅改善旅客出行体验;北京站新添地面网约车接驳点,缓解地下停车场接驳压力,进一步提升区域出行效率。城市品质也在持续优化提升。今年上半年,疏整促专项行动聚焦宜居、宜行、宜游目标,在改善人居环境、释放空间活力、践行绿色发展上推出一批可感可知的惠民成果,推动城市品质实现新跃升。
以改善居住条件为重点,“一小区一方案”完成129个老旧小区市场化物业服务覆盖,形成通州区中仓街道“打捆合并”、延庆区儒林街道永安社区“物业+服务+养老”等一批创新做法,曾经的“老破旧”变身成为宜居社区。
进一步释放空间利用效能,宋庄蓄滞洪区二期等3处水域和水利设施空间面向公众开放;全市234座桥系完成环境整治,榴乡桥、通惠河匝道桥等14座重点桥系完成提升,更多桥下空间变身成为解决停车难题、优化交通功能的“金边银角”;通过“挖潜新建+错时共享”,东西城整治形成70条不停车胡同、中心城区累计新增停车位4.2万个,稳步解决居民停车需求。
文/本报记者 蒋若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