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商报消息 ●长江商报记者 江楚雅
康达新材(002669.SH)在“新材料+电子科技”战略布局上迈出关键一步。
8月14日晚间,康达新材发布公告,公司拟以现金2.75亿元收购成都中科华微电子有限公司(简称“中科华微”)51%的股权。交易完成后,中科华微将成为公司控股子公司。
康达新材表示,公司在“新材料+电子科技”的战略驱动下有序布局,拟通过本次收购实现在半导体集成电路领域的拓展,纳入特种集成电路设计与检测领域的优质资产,形成新的利润增长点,提升公司盈利能力和持续经营能力。
财报显示,公司预计2025年上半年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5000万—5500万元,同比扭亏为盈。
拟2.75亿收购中科华微51%股权
康达新材是我国主要的胶粘剂新材料生产企业之一,主营业务涵盖胶粘剂、新材料等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公告显示,公司拟以2.75亿元现金收购成都中科华微51%股权,交易完成后中科华微将成为公司的控股子公司,并纳入公司合并报表范围。此次交易不构成关联交易及重大资产重组,已获公司董事会审议通过,无需提交股东会表决。
根据协议,中科华微承诺2025至2027年净利润分别不低于4000万、5000万、6000万元。
康达新材现有的半导体材料业务,如CMP抛光液、溅射靶材等,与中科华微的集成电路设计业务能够形成产业链协同效应,有助于构建“设计—制造—封装测试”的完整产业布局。同时,特种装备领域的高壁垒市场将为康达新材开辟新的增长曲线,契合国家突破关键领域技术的产业政策导向。
此次收购是康达新材向半导体集成电路领域拓展的关键一步。康达新材表示,通过本次收购,公司将实现在集成电路领域的拓展,纳入特种集成电路设计与检测领域的优质资产,在发展战略、市场渠道、产品与技术上均可获得协同效应。交易完成后,预期将为公司带来新的收入及利润增长点,提升公司的盈利能力和持续经营能力,符合公司和全体股东的利益。
作为国有控股企业,康达新材将以现有半导体材料产业为基础,通过多元化投资模式,加速向半导体集成电路产业战略转型与升级。公司以突破关键领域“卡脖子”问题、填补国内空白为己任,立足“硬科技”,依托前期布局,着力构建涵盖集成电路设计、制造(含IC、功率半导体器件等)及封装测试的产业链条。
双轮驱动上半年实现预盈
康达新材于2012年4月在A股上市。
2019年初,唐山工控从康达新材原实控人陆企亭及其一致行动人手中受让股权,成为上市公司控股股东。
自2018年起,康达新材开启外延并购步伐,积极进军电子科技领域。2022年,公司收购彩晶光电,进入电子信息材料、医药和新能源材料等领域;2023年,公司收购晶材科技、赛英科技等,在电子信息材料领域逐步延伸。
同花顺数据显示,唐山国资入主次年,康达新材的盈利能力达到高峰。2020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9.32亿元,净利润和扣非净利润均达到2.15亿元。
2023—2024年,公司经营面临挑战。面对困境,康达新材积极调整战略,优化资产结构。2024年12月,公司作价4.96亿元将彩晶光电66.9996%的股权出售给唐山工控的全资子公司裕隆光电,旨在集中优势资源,聚焦以电子信息材料为核心的第二增长曲线中的ITO靶材等无机半导体材料领域。2025年5月,子公司晟璟科技以1.88亿元的价格,向唐山工控的子公司唐控低空经济出售所持必控科技61%股权,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产运营效率。
与此同时,康达新材计划通过募资提升竞争力。6月18日,公司发布定增预案,拟向包括控股股东唐山工控等在内的不超过35名特定对象,非公开发行股票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5.85亿元。
2025年,在“新材料 + 电子科技”战略的推动下,康达新材实现扭亏为盈。
一季度,公司营业收入8.77亿元,同比增长63.74%;归母净利润637.18万元,同比增长125.70%;扣非净利润336.37万元,同比增长112.73%。
财报显示,公司预计2025年上半年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5000万— 5500万元,同比扭亏为盈。
对此,公司表示,报告期内,胶粘剂与特种树脂新材料板块产品销售总量稳步增长,带动净利润同步提升。其中,受益于风电行业景气度的提升,公司风电叶片系列产品需求较为旺盛,成为拉动板块业务增长的主要动力。
责编:Z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