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天津日报)
转自:天津日报
从渤海之滨到昆仑山下,一条跨越4000多公里的“援疆之路”见证着天津与和田的深情厚谊。8月11日至17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组织分组开展“对口援疆 潮涌天山”主题采访活动。记者跟随媒体团走进和田,探寻天津为这片土地健康事业注入的新活力,感受坚守与温情交织的援疆故事。
数智医疗中心架起高效健康服务网络
“您好,有什么能帮您?您的位置在哪?好,一会儿医生会和您联系。”8月15日,和田地区120急救指挥中心调度员图布罕·图尔孙接到一位患者的求助电话。这位患者出现了剧烈胸痛的症状。意识到情况紧急后,图布罕·图尔孙熟练地打开急救调度系统,从站内待命的列表中联系到距离患者最近的救护车:“去古勒巴格街道希雅小区!”仅过了10分钟,医护人员在车内救助患者的画面已实时传送到和田地区120急救指挥中心的可视化大屏上。
“以前,我们接到患者求助需要手写登记,再挨个给司机打电话联络派车,很费时间。现在有了智慧系统,我们可以实现1分钟内派车、5至12分钟到达现场。”图布罕·图尔孙说。
眼前集智能调度、数据互联、高效响应于一体的智能化120急救指挥中心,是今年7月投用的津和数智医疗中心的重要项目。
据悉,津和数智医疗中心是我市在和田地区人民医院援建的智慧化医疗平台。该平台集120急救指挥中心、互联网医院、“5G+远程会诊”于一体,为和田地区架起了高效的健康服务网络,让优质医疗资源触达更便捷、诊疗响应更迅速,切实提升了当地群众的就医体验与健康保障水平。
在距离120急救指挥中心不远的“5G+远程会诊”区域,3位医学专家正通过视频会议对一起复杂病例进行会诊。援疆医生、天津市眼科医院主任医师、和田地区人民医院首席专家汤涌参与了此次会诊。
“我们在日常临床工作中经常用到远程会诊,一旦遇到当地医疗条件下没办法解决的特殊病例,我们就需要天津的医疗专家支援。通过远程会诊,我们与远在天津的专家一起探寻最适合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案。”汤涌感慨道,“以前,如果患者出现复杂病情只能挨家医院跑。”
说到此处,汤涌回忆起不久前他接手的一起病例:“有一个孩子确诊了马凡综合征。这是一种由基因突变引起的遗传病,无法治愈,而且会影响心脏、骨骼和眼部健康。当时,我们是因为他的眼部疾病收治的,但其心脏、骨骼等方面的问题还要与其他科室专家会诊。为此,我们邀请了天津市胸科医院、天津市儿童医院和天津市环湖医院的专家一起将孩子未来十几年可能会出现的情况进行汇总,得出一套系统的治疗方案。这个孩子未来只需要按照这个方案随诊就可以了。”
一幕幕因智慧医疗平台让就医更便捷、诊疗更高效的温暖场景在这里轮番上演。它们是天津援疆的丰硕成果,不仅勾勒出智慧医疗平台为和田地区人民健康保驾护航的清晰图景,也让科技赋能医疗、健康惠及民生的美好愿景在这片土地上不断变为现实。
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
“最近我有些腹痛,特意从皮山县赶来,到这要200多公里。因为这里有好医生,值得信任。”8月15日,一位患者走进和田地区人民医院妇科就诊。当日坐诊的正是天津援疆医生、天津市中心妇产科医院妇瘤科主任医师、和田地区人民医院妇科主任陈琪和她的徒弟阿依古丽·阿卜杜拉。
据悉,医生的入职门槛高、培养周期长、成才难度大,为留下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天津援疆通过实施多元人才培养体系,充分发挥援疆专家的“种子”作用,完善“师带徒”工作机制,实现由“输血”到“造血”的转变。
从去年6月援疆以来,陈琪不仅治愈了无数患者,还带出了2名优秀的徒弟。从病例讨论到手术示教,她和徒弟每天都在一起工作、学习。“希望通过我的言传身教,能让她们在医疗、科研、教学等各个方面都有所提升。”陈琪说。
如今,她的徒弟拥有扎实的医术,这份期盼已然开花结果。常常安静地坐在陈琪身后的阿依古丽·阿卜杜拉已是该院妇科副主任医师。阿依古丽·阿卜杜拉告诉记者:“在成为陈琪主任的徒弟之前我可以完成一些开腹手术,但在较复杂的微创手术和疑难病例的手术中只能担任助手。经过一年多的学习,我已经能独立完成微创手术,实操能力有了明显提升,成为了我院妇科的骨干力量。”
不久前,该院接诊的一名1岁3个月的卵巢恶性肿瘤患者给阿依古丽·阿卜杜拉上了“难忘的一课”。孩子体重才10公斤,麻醉剂量如何精准把控?术后感染风险如何预防?一个个难题压在她的心头。
关键时刻,陈琪数十年的临床经验给了她信心和方向。经过多科室的联合救治,阿依古丽·阿卜杜拉协助陈琪在孩子巴掌大的腹腔内完成了手术。“这是我援疆以来遇到的最具挑战性的病例之一,也会成为阿依古丽·阿卜杜拉整个职业生涯中意义非凡的病例。”陈琪说。
记者手记
跨越万水千山,随着一批批天津援疆医疗专家带着技术与热忱奔赴边疆,在戈壁荒漠间播撒健康的种子,一朵朵民族团结与生命健康之花在这片土地上绚烂绽放。自2010年中央部署新一轮对口援疆工作以来,天津援疆的脚步从未停歇。
15年间,我市持续加大援疆投入力度,实施千余个援建项目,选派医疗专家、教育骨干及各类骨干人才扎根边疆,在医疗领域实现“三甲医院零的突破”,建成21个“院包科”重点专科;帮助和田建成国家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涵盖内科、外科、妇科、儿科、全科等11个专业,累计培训学员600余名,在培学员270名;助力完善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体系,改造88个乡村卫生院(室),推进乡医村医培训培养近千人,为助力和田地区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打造了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
就像援疆医生、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医务处副处长、和田地区人民医院副院长许东浩所说:“这就是我们援疆人最想看到的结果,也是援疆工作留下的最坚实的火种。”
医疗援助的接力还在继续,那些跨越千里的守护早已化作边疆大地上最温暖的底色,见证着天津援疆的生动实践,也续写着民族团结的深厚情谊。
上一篇:高凤英:浴血青山 忠魂永驻
下一篇:本周全球大宗商品市场关键前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