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画来源:可灵AI)
数据来源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官网、国家知识产权局官网
“十四五”时期,我国知识产权事业在稳进中提质、在创新中突破,多项核心指标提前达成,为知识产权强国建设夯实根基、拓宽路径。
制度筑基,筑牢创新屏障。知识产权保护是创新的“压舱石”。我国完成专利法新一轮全面修订,同步推进商标法修订,为创新主体撑起“防护网”。专利商标审查效能持续跃升,国际领先的智能审查系统全面启用,发明专利平均审查周期压缩至15.5个月,商标注册平均审查周期稳定在4个月,均跻身全球同制度下最快行列。2024年知识产权保护社会满意度达82.36分,从制度条文到实践效能,保护水平实现质的飞跃。
转化赋能,激活产业动能。知识产权的生命力在于转化应用。在专利转化专项行动牵引下,企业发明专利产业化率攀升至53.3%,专利密集型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13.04%,创新成果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从实验室奔赴生产线。在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一批关键核心技术专利实现突破,既夯实了科技自立自强的底气,也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服务拓网,厚植创新沃土。国家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上线运行,全链条“一网通办”让服务更智能高效。483家国家级公共服务机构、175家地市级综合性服务机构,构建起便捷可及的服务网络。知识产权研究生专业学位落地生根,人才储备突破100万人,执业专利代理师超4万人,从基础保障到精准赋能,服务体系与人才队伍共同涵养着创新生态的丰沃土壤。
开放协同,贡献中国智慧。在《全球创新指数报告》中,我国排名为第11位,位居中等收入经济体之首,拥有的全球百强科技集群数量连续2年位居全球第一;中国企业连续4年斩获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全球奖,获奖数居各国之首。与8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知识产权合作关系,专利审查高速路(PPH)覆盖84个国家,知识产权国际合作的“朋友圈”不断扩大。
知识产权事业的每一步跨越,都呼应着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脉搏,记录下过去5年走过的坚实足迹。展望未来,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的蓝图正徐徐展开,将更贴近实践、助推创新、兴旺产业、惠及民生。
下一篇:高凤英:浴血青山 忠魂永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