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卓奇
电影《东极岛》以其沉稳扎实的叙事手法和恢弘壮阔的视听语言,将一段被遗忘在历史角落里的真实故事搬到了大银幕上,这部电影不仅是对战争年代的郑重回望,更是对凡人善举的深情礼赞。
电影《东极岛》的成功之处在于,它自始至终关注的都是宏大叙事背景下的个体叙事形态,又以小人物的个人成长,来反映大时代的理想信念和抗争精神。演员朱一龙饰演的渔民阿赑隐忍克制,在目睹日军的残酷暴行后,其内心深处的正义感被逐渐唤醒,最终蜕变为一个视死如归的抗日英雄;演员吴磊饰演的渔民阿荡热血赤诚,他坚信所有生命都值得被善待,于是冒着生命危险帮助英军战俘跳船逃生,自己则在枪林弹雨中壮烈牺牲;演员倪妮饰演的渔民阿花坚韧倔强,为了拯救落水受困的英军战俘,她毅然打破了“女人不能出海”的行规戒律,率领东极岛全体渔民开船驰援。
出于尊重史实的需要和艺术创作的诉求,电影《东极岛》剧组提前在舟山群岛进行了为期三年的田野调查,总共收集了数十位里斯本丸沉船事件亲历者后代的口述资料,力求最大限度地还原事发当年的历史场景和人文风貌。从天高地阔的浙东渔村到压抑逼仄的船底货舱,从暗流涌动的日常生活到分秒必争的海上救援,影片呈现的每一处影像细节都体现了主创人员对这一电影题材的深入剖析和精准把控。值得一提的是,内容占比高达四成的水下戏份全部采用实景拍摄,其中,不乏复杂多变的场面调度和难度极高的一镜到底,如此引人入胜的视听奇观标志着国产商业制作已经达到了新高度。
光影落幕,片尾出现一行大字——“献给血性的中国人”。电影《东极岛》为观众提供了一个重新审视里斯本丸沉船事件的独特视角,出色地完成了一次中国故事的国际书写,它让世人有理由去相信,无论历史几经沧桑,人性之光永不磨灭。
(作者为山东师范大学新闻与传媒学院博士研究生)
上一篇:“传帮带”培育“青苗”
下一篇:乐园道雨水系统改造通过雨季大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