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最大直径水下盾构隧道诞生记
创始人
2025-08-18 05:25:42
0

  8月17日,黄河济南段地下30米处,涂装着“麒麟”图案的“山河号”盾构机破壁而出,世界最大直径水下盾构隧道——济南黄岗路黄河隧道贯通。中铁十四局项目现场负责人周祥在接收井旁激动地说:“11个月,我们创造了17米级盾构施工的世界新纪录。”

  记者 于泊升 济南报道   

穿越地上悬河

与“地质迷宫”

  在施工中,“山河号”盾构机的挑战有不少。首先摆在施工团队面前的难题,就是穿越地上悬河。

  周祥介绍,济南黄岗路黄河隧道穿越“地上悬河”,是继“万里黄河第一隧”——黄河济泺路隧道后,又一连接南北向的大通道,也是首条穿黄单洞双层盾构隧道。黄河的平均水位高于地表8米,隧道最低点位于河床下54米,最大水土压力6.5巴。“这相当于一个人手掌大小的面积上,承受两个成年男子的重量。”这个难度,就像在豆腐上绣花。

  “施工中的未知风险有不少。”周祥透露,隧道施工是在地下环境中进行,尤其是“山河号”盾构机开挖直径达17.5米,开挖面积达240平方米,地质勘探覆盖的区域有限,不可控的未知区域增多,犹如“摸黑”前进。

  此外,盾构隧道下穿绕城高速、黄河大堤及河道,居民住宅区及沉砂池,对地面沉降控制要求较高,沉降要求控制在1厘米之内。

  浆渣处理也增加了施工难度。黄岗路黄河隧道每掘进1环,就会产生1200方泥浆,整条隧道会产生160万方泥浆,浆渣处理难度极大。

  相较常规盾构隧道,黄岗路黄河隧道每环管片有12块,管片链接数量多出一倍,拼装时间长、拼装精度难度上升、管片运输与拼装风险增大。

黄河底下3.3公里

连续掘进不换刀

  17日上午,走进黄岗路黄河隧道南岸接收井,涂装“麒麟”图案的“山河号”半潜于黄河之下,宛如一条静卧的巨龙。这台总长163米、重达5200吨的“工程机械之王”,从设计之初,就面临着“直径每增加一米,难度呈几何式增长”的挑战。

  隧道高效建设的关键,在于盾构机选型的精准。与前辈“泰山号”“黄河号”相比,17.5米的开挖直径,意味着要在黄河之下挖出一座6层楼高的空间,刀盘选择、管道抗压、断面稳定等问题接踵而至。

  “常规300型泥浆管和500毫米管道造价低,但如此大的断面可能频繁堵管。”周祥算了一笔“风险账”:一次堵管至少耽误8-12小时,直接影响工期。尽管新方案选用400型号泥浆管和600毫米管道,造价高达2000多万元,但团队最终拍板:“为了‘血管’通畅,值!”

  实践证明了选型的正确性。“山河号”实现每分钟35毫米的掘进速度,远超15.76米直径的黄河济泺路隧道每分钟掘进25毫米的纪录。

  黄岗路黄河隧道区间段内,存在大量“钙质结核”,长达2000米,占比超六成。它们像大小不一、不规则分布的“顽石”,镶嵌在粉质黏土层中,宛如“年糕里的硬骨头”。

  “这些‘硬骨头’,当年在黄河济泺路隧道开挖中,可没少让我们吃苦头,甚至让盾构掘进停滞不前!”中铁十四局盾构经理薛永超回忆。

  随着“山河号”盾构机挺进钙质结核区,管道内石头碰撞的响声由疏变密、由弱变强。早有准备的项目团队亮出“法宝”,他们创新性设计的双采石箱,可实现一用一备。

  薛永超说,当采石箱压力变小时,他们就对采石箱进行切换和清理,掘进初期每环就要清理一次。随着掘进进入密集区,清理频率飙升,最高峰时每环要清理50次。以往是单采石箱,需要人工往外搬,费时费事。如今通过远程控制和双箱轮换,每次清理仅需5分钟,实现不停机、快速的循环处理,硬是将“拦路石”变成了高效流程中的“小插曲”。

  此外,面对强度高达41兆帕的“顽石”,项目团队为“山河号”装备了自主研发的金刚石刀具。最终,“山河号”实现了黄河下首次全程3.3公里连续掘进不换刀,打赢了这场与“硬骨头”的攻坚战。

“吞”进黄河泥浆

“吐”出清澈尾水

  站在黄岗路黄河隧道泥浆处理厂旁,很难想象这里每天“吞”进上万方黄河泥浆,“吐”出的却是清澈的尾水。“向北是济南一级水源地,向南横贯黄河,我们的泥浆处理必须零污染。”泥水处理厂厂长胡修志说。

  “山河号”盾构机开挖面积达240平方米,每掘进1环就会产生1200立方米泥浆,每天会产生上万立方米泥浆。泥浆能否高效处理,成为制约掘进速度的“核心”瓶颈。

  自主创新成为唯一出路。团队决定,自主搭建一套泥浆处理设备。他们在类似地质的济泺路北延黄河项目泥浆池旁建起临时试验场地,开始了“从零开始”的压滤试验。

  “絮凝剂用量是关键。少了,泥饼含水量就会过高,达不到目的;多了,尾水絮凝剂含量超标,既达不到泥浆循环使用的标准,还会让成本剧增。”他们以2小时为周期反复试验,当看到压滤出来的尾水如矿泉水般清澈时,胡修志心头一热,“有戏了”!

  他们进一步优化工艺,将原本必须匀速流转的泥浆管路,改造为可变速、间歇性供浆的“智能模式”,既能短时间内“大流量补浆”,又能有效防止罐底泥土“板结”。

  2024年9月1日,“山河号”盾构机始发之际,这套完全自主创新的“絮凝+提浓+压滤”组合工艺同步启用。系统每小时可处理泥浆近600立方米,日处理效率提升50%,滤饼含水率降至30%以下。实现了盾构尾水的零排放、再利用,真正做到了绿色施工、环保施工。

“螺蛳壳”里玩魔术

破解同步施工难题

  济南黄岗路黄河隧道为单管双层双向6车道设计,是首条穿黄单洞双层盾构隧道。如何在有限空间内,协调盾构掘进与内部结构同步施工,成为制约整体效率的“紧箍咒”。

  “要保证每天6环的掘进目标,17辆运输管片、箱涵、双液浆的车辆就得日夜不停地‘输血’。”项目总工程师高同矿解释,“但内部施工,尤其是车道板浇筑,一块就耗时6-7小时,‘占道’工作,让物资运输生命线瞬间‘卡壳’”。

  困境倒逼智慧。项目发挥团队力量,定制出组合式台车,优化施工工艺10余项。组合式台车底部,巧设万向轮及伸缩式承重底托,实现快速移位,为后续车道板施工腾出空间,同时为盾构物资运输留出畅通车道。这如同在螺蛳壳里做道场,硬是实现了内部结构施工与盾构掘进“双线并行”,施工工效提升60%,用巧妙的“空间魔术”,破解了同步施工的制约难题,为整体高速推进提供了坚实保障。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海南开展“儿科卫生服务年”三年... (来源:中国政府网)日前,海南省卫生健康委印发《海南省儿科卫生服务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
律所主任投资不良资产,自己反成... 来源:不良资产头条 | 北京乾成律师事务所合伙人 程全、广东法丞汇俊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 冯灿通、不...
抗癌药能便宜数万美元:中国如何...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来源:网易科技报道...
一男子和2少年落入黄河失联,一...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大象新闻”8月17日,有女子发布视频称,16日中午,一名男子和两名孩子不慎落入兰...
韩股下跌 受芯片股因美国关税计... 韩国股市周一下跌,受本地芯片股跌势拖累,此前有报导称美国总统特朗普将在未来几周内宣布对半导体进口征收...
喀什的大地上,上海的色彩 (来源:上观新闻)“作为在上海写作的作家,我直到三年前才走进喀什古城那些被阳光晒得发烫的土墙巷道,理...
余承东亲自试乘!华为上汽首款车...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来源:车东西)车东...
上海市青浦区市场监督管理局​2... 2025年第17期食品安全监督抽检信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上海市食品安全条例》等规定,...
比亚迪李云飞再提“不拉踩同行”...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来源:IT之家)I...
江苏公开中央生态环保督察整改方... 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8月18日,江苏省政府官网公开了《江苏省贯彻落实第三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