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有一台福彩时光机,我想看清,在善意浸润的时光褶皱里,如何荡起爱的回声,如何在岁月里长出新的年轮。
GO
第一次按下回溯键,时光轻轻停在了2000年的呼和浩特市儿童福利院。一个患有先天性听力和语言障碍的女婴被福利院保育员抱起,登记本上“王雅妮”三个字被轻轻写下。福利院组建起的模拟家庭,让这个1岁的孩童有了“爸爸妈妈”和“兄弟姐妹”。在这里,她感受到了家一般的温暖。
时光机向前穿梭,指针滑到2018年的美容美发学校。操作台前的姑娘正对着镜子练习编发,碎发粘在汗湿的额角。她为了练好一款发型,常常要花费上好几天。
继续向前,在2025年呼和浩特市的特殊教育学校里,讲台上的老师正手把手地指导着学生。她的办公桌上,摆放着学生送给她的许多小礼物,有手工卡片,有手绘图画,每一件都承载着学生们的喜爱和感激。阳光掠过她胸前的工作牌,“王雅妮”三个字格外清晰。
转动时光机的按钮,温柔的声音在身后回荡,“雅妮带出来的学生像她一样,阳光向上。”曾经教过王雅妮的特教学校老师王姝楠这样说道。
GO
再次按下回溯键,时光回到十多年前的昆明医院走廊。抱着两岁明明的张丽正蹲在诊断书前,指腹一遍遍摩挲着“脑瘫”两个字,走廊尽头的窗户透进冷光,照在被她攥皱的缴费单上。
时光飞速穿梭,明明的康复训练持续了近十年,在医疗和康复方面的花费达几十万元,债务压得一家人喘不过气。
指针滑到2021年的玉溪市儿童福利院。这一年,明明入选了玉溪市儿童福利院“添翼计划”项目,接受康复训练。张丽也通过“添翼计划”应聘到市儿童福利院,成为一名照顾残疾儿童的保育员,工作和照顾孩子都得到了完美解决。
最后一次轻触按钮,2024年。明明来到玉溪市特殊教育学校进行第二次试读,或许在将来的某一天,他能够实现生活自理,甚至自食其力。张丽则反哺着新一批的特殊儿童,笑容再次出现在她的脸庞。
GO
时光机的镜头扫过了更多碎片:
内蒙古福彩“公益福彩 圆梦助学”项目资助的大学生杜威曾在就读期间受到内蒙古福彩“公益福彩 圆梦助学”项目的资助。毕业后,他长期投身公益事业,成为全国道德模范候选人。在2023年的福彩助学活动现场,他鼓励受助学生将爱心传递下去。
浙江省“德不孤”事实孤儿关爱项目累计陪伴了355名事实孤儿。有81名受助儿童在成年后主动加入志愿者团队,他们通过陪伴、辅导等方式帮助其他困境儿童,形成“受助—成长—助人”的良性循环。
在杭州福彩“制‘皂’希望”项目中,智力障碍学员小沈通过福彩资助学习手工皂制作,从受助者成长为持有社工证的社区公益小铺主理人,实现从“被照料者”到“创造者”的转变。
关掉时光机的电源,那些散落在岁月里的片段仍旧熠熠生辉。二十年前埋下的种子,在二十年后长出浓荫;曾经播撒的阳光,让未来的幼苗有了向上的力量。
是昨天的光,照亮了今天的路,又让今天的人,成为了明天的灯。
或许未来某一天,时光机的镜头会对准某个全新的清晨:特教学校的孩子成为了康复师,福利院的孤儿开起了公益书店,受助的母亲带着孩子在捐款箱前踮起脚尖……而那时的福彩公益,早已像条奔流的河,带着无数人的温度,奔向更远的远方。 (摘自 中国福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