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内蒙古日报)
转自:内蒙古日报
本报阿拉善8月16日电 (记者 刘宏章 通讯员 侍新元)8月16日,随着最后1米岩层被精准破除,我国首条穿越贺兰山的铁路隧道——包银高铁银巴支线贺兰山隧道内蒙古段顺利贯通,这标志着这条全长8792米的Ⅰ级高风险隧道历经建设者1000多个日夜奋战实现全隧贯通。其贯通不仅成为内蒙古、宁夏交通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更为“一带一路”沿线干旱山区铁路建设提供了宝贵经验。
该隧道作为国内首条时速200公里单线客运隧道,地处阿拉善盟阿拉善左旗与宁夏银川交界处,穿越沙冬青、贺兰山两大自然保护区,面临最大埋深230米、单日涌水4500立方米、6条断层破碎带等极端地质条件,施工风险堪比“在豆腐中打洞”。
据中铁十五局包银高铁银巴支线项目一分部项目负责人张迎辉介绍,贺兰山隧道地质条件极其复杂,围岩多为遇水软化的泥质板岩,突水、坍塌风险极高,被誉为“地质博物馆”。同时,隧道地处腾格里沙漠与黄河流域交界带,紧邻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还需下穿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明长城遗址,施工难度极大。
建设团队通过产学研协同创新,首创保温板工字形热熔垫片连接、预弯工艺加工仰拱钢筋等新工法,应用超前地质预报、管棚加固等组合工艺及智能监测技术,将施工效率提升30%。针对下穿明长城文物保护需求, 项目采用“机械开挖+C6钻机作业+动态监测”低扰动技术,布设24小时监测点,将地表沉降控制在0.1毫米以内,实现“最小扰动、零震动”的精细化施工。
“隧道贯通为后续轨道施工及铺轨工程提供了关键通道,为包银高铁银巴支线按期开通奠定了坚实基础。”中铁十五局包银高铁银巴支线项目部工程管理部部长杨俊告诉记者,“后续将加快隧道内水沟、电缆槽等附属工程施工,同步推进轨道铺设前期准备工作,协调好与后续铺轨单位的衔接,确保各项工序无缝对接,全力保障项目按计划推进。”
作为国家“八纵八横”高铁网京兰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贺兰山隧道的贯通为包银高铁银巴支线按期开通奠定坚实基础。线路建成后,内蒙古阿拉善盟至宁夏银川市通行时间将缩短至1小时以内,年旅客输送能力预计达130万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