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工人日报)
本报讯(记者田国垒 通讯员盛向东)日前晚8点,山东省济宁市工人文化宫的教室灯火通明。可容纳80多人的教室座无虚席,学员们正笔走龙蛇,专心接受国画培训。而这间教室的隔壁,就是职工子女学习室,几十名小学生、初中生端坐在课桌前,在志愿者老师的辅导下做功课。
今年以来,济宁市总工会在全市工会系统开展了“走基层、办实事、解难题、促发展”活动,要求全市各级工会干部扑下身子、沉到一线,了解掌握一线职工的急难愁盼问题,研究具体措施,用心用情为职工排忧解难。
济宁市总调研小分队在走访一线职工时发现,很多职工有在业余时间学习技能的愿望,但苦于子女无人照料,只能作罢。同时,每年暑期,如何让孩子在一个比较好的环境中做功课也是摆在职工家长面前的一道难题。
职工的“挂心事”,就是工会的“上心事”。经过调研,济宁市总推出了“1+1”夜校服务模式,依托市工人文化宫成立职工子女学习托管班,配备学习用具、书架、桌椅等设施,安排志愿者老师为职工子女辅导功课,组织孩子们进行沙龙活动,并同步开设面向职工的书法、瑜伽、乒乓球等培训班。让职工子女安心学习的同时,职工也能踏踏实实学技能。
“在我学习书法、瑜伽的同时,还有志愿者老师们给孩子辅导学习,这种‘1+1’的夜校服务模式对于我们职工来说真是两全其美。”职工董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