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上观新闻)
如今,什么都可以狠狠地时髦一阵子:戏可以时髦,剧可以时髦,电影可以时髦,建筑可以时髦,吃的喝的可以时髦,新开的游乐场可以时髦,新布置的街头艺术可以时髦,甚至有的小玩意、小玩具,本来很小众、很“专属”,也会一下子热得不行,好像你不 认识它们就非当下人一样。
在人人都有智能手机的时代,与时髦紧紧伴随的就是“拍拍拍”。今天看了大家都想看却是一票难求的电影、球赛和演唱会,那就入场券也要拍、进球也要拍、明星演出的现场场景也要拍,拍完了,等不及到电影、球赛、演唱会结束和散场,早已在自己的微信 朋友圈里晒出来,过一时看一看,见到朋友羡慕的点赞,甚至可能比接着再抬眼看电影、看球、看演出,还要来得心里美滋滋。
赶了时髦,不拍、不晒、不让周围人周知,就像古语所谓衣锦夜行,穿了漂亮衣服在黑暗里走,白费了。所以,吃个“桌头”,要拍;含个今夏新品冰淇淋,要拍;约起精致的“下午茶”,要拍;抢到了玩具“小娃娃”的限定款,更要拍。拍了,晒了,赞了,乐了,皆大欢喜,其乐融融,真也是好事一桩。
这其中,又有点新发现,不妨称之为:说一套、“拍”一套。
随手浏览一下各类社交媒体,与“拍”的部分那种“全民时尚狂欢”形成比照的是,大家在评论区、言论区七嘴八舌“说”的那些内容,相当一部分对于上述各类时髦,似乎都有“清醒的认识”和“冷静的评判”:这部电影太烂了,简直看不下去,情节的逻辑混乱,演员的表演莫名其妙,为什么热成这样,真是奇了怪了;这种小玩意,再可爱,再治愈,看个几眼、赞个几声,也就够了,不至于全民兴奋,热出如此“高度”吧;街头是公共空间,街头艺术应该是公共艺术,满足公共趣味,符合公共利益,打造公共品牌,须知:街头通畅的视野、通畅的交通和通畅有序的步行人流,才是最美的艺术。
本以为,说一套与“拍”一套的,应该是两拨人,一拨是时尚派,一拨是旁观派。但仔细观察一下周边实在的人群,渐渐会明白,两拨人其实有很大的交集:他们既可以满怀热情,追求时尚,抢最抢手的新品,逛最热门的打卡地,摆最时行的pose,拍最能引动大家手动点赞的美图;同时又可以转身在线上陌生人群里吐槽“这傻那蠢、这丑那低档”,甚至满腹经纶、引经据典,滔滔不绝,发出一大篇逻辑严密、冷眼看世界的大议论。
人也许不免充满矛盾,既不想在时尚潮流中落单,受不了孤独前行的寂寞,又不想泯然众人、随着时尚如水向下走,希望在“吐槽”中找回一点个性的影子。人与时尚常在拉锯中,又要零距离,又要有距离,所以才会产生说一套、“拍”一套的现象。但是,吐槽到最后,也会众声同流,“吐”成吐槽里的时髦和时尚,两套并一套,依然分不出个“你我他”。看来,真想要找到个性,有点与人多少不一样的“个人风格”,还是要用自己的脑筋好好思考,我思故我在,即使只“在”自己的心里,只有自己知道、自己明白,也是好。
原标题:《(8月4日)晨读 | 李荣:说一套、“拍”一套》
栏目编辑:郭影 文字编辑:史佳林
约稿编辑:刘芳
来源:作者:李 荣
上一篇:夏天,藏着我们未完待续的心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