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河同脉 赤心报国
创始人
2025-08-04 01:51:13
0

●王钊

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复兴的枢纽,具有极为深远的历史意义。在这场气势恢宏、全民族共同参与的浴血奋战中,尽管地处西北边陲的新疆与烽火连天的前线相距甚远,但在中国共产党的积极动员组织下,新疆各族人民投身抗战,为巩固大后方、支援前线抗战、稳固边疆作出了巨大贡献。新疆是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的重要实践地,是国际援华物资运输的重要通道,为抗战前线提供了持续稳定的支持,是全民抗战的坚实保障,凝聚起全国各族人民的抗战力量。

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在这一蕴含特殊意义的历史时刻,回顾那段波澜壮阔的峥嵘岁月,缅怀为民族独立与解放事业英勇献身的先烈,对于铭记历史、传承伟大抗战精神,激励后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继续不懈奋斗具有重大意义。

聚心御侮:中国共产党在新疆的统战实践

在抗日战争时期,众多中国共产党人深入新疆地区开展工作,他们在经济、文化、社会等领域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新疆各族人民的爱国情怀被充分激发出来。中国共产党在新疆积极构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广泛开展抗日救国活动,其影响力广泛辐射多民族聚居地区,推动了各民族人民的政治觉醒。这既为新疆支援全国抗战提供了思想保障,也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在新疆的发展与胜利奠定了思想基石。

20世纪30年代前期,新疆军阀盛世才出于自身利益考量,为获取苏联支持,加强了与中国共产党的联系。在苏联和中国共产党人的协助下,盛世才提出了“六大政策”,即反帝、亲苏、民平、清廉、和平、建设。这与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的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立场高度契合。因此,“六大政策”成为中国共产党与盛世才合作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治基础。

20世纪30年代中期,新疆成立了具有统一战线性质的组织——“新疆民众反帝联合会”,参与人员涵盖各族各界民众,成为新疆和平解放前规模最大、会员最多、影响最为广泛的“官办”群众性政治组织。1935年“反帝会”改组后,掌握实际权力的秘书长一职由共产党人担任,其下属各部部长及各分会负责人大多为中国共产党干部,该组织实际上已成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具备明确政治目标且拥有广泛群众基础的统一战线机构。

1937年4月,在苏联的协调之下,中共中央委派陈云同志前往新疆,与盛世才当局进行接洽,成功达成协议,同意接纳西路军左支队余部400余人进入新疆。5月初,该部在陈云、滕代远的接应下进驻迪化(今乌鲁木齐),被整编为“新兵营”,并开展现代化军事技术训练。同年“七七事变”之后,全面抗战爆发,新疆作为国际交通线和战略后方的地位愈发突出。10月,中共中央再次派遣周小舟前往新疆进行协商,于迪化设立八路军驻新疆办事处(对外称“第三招待所”或“南梁第三招待所”),由滕代远担任首任代表。此后,应盛世才的请求,党中央陆续从“新兵营”、延安及赴苏人员中抽调陈云、邓发、陈潭秋等领导干部主持办事处工作,并派遣毛泽民、林基路等130余名党员前往新疆,担任财政、教育、宣传等部门的重要职务。

中国共产党一直高度重视新疆的经济发展以及各民族群众的生活情况。当时,新疆财政经济秩序紊乱,严重阻碍了各项建设进程的推进以及民生的改善。经中共中央批准,毛泽民在赴苏治病途中留驻新疆,化名周彬开展相关工作。自1938年2月担任新疆省财政厅代理厅长后,毛泽民积极推行财政改革举措:明确确立财政方针,改组省银行并成立新疆商业银行,实施币制改革,通过发行新币稳定金融、活跃市场;建立规范的财政预决算制度,严厉惩处贪污腐败行为;整顿税务,开辟新的财源,废除无偿劳役制度;推动社会事业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这些改革举措成功扭转了新疆财政经济的不利态势,促进了经济复苏与民生改善。新疆财政经济的稳定与发展,不仅为当地各族民众创造了安居乐业的环境,也为全国坚持抗战提供了极为重要的物质支撑,有力支援了抗战前线。

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对新疆的教育文化事业起到了极为关键的推动作用。财政厅厅长毛泽民参与第二期“三年建设计划”的制定,大力支持教育事业,使教育事业支出占“三年建设计划”计划总支出的比例得到较大提升。林基路在库车县积极推进社会办学工作,3年内,小学数量从16所增至40余所,学龄儿童入学率大幅提升,开创了多元教育供给的全新局面。中国共产党人创造性地运用“公立 + 会立”双轨模式开展教育工作:一方面,公立学校增加到580所,学生人数达91000人;另一方面,领导9个民族文化促进会,在农牧区创办会立学校数量达1883所,学生规模逾18万人。林基路在新疆学院(新疆大学的前身)开展“教用合一”改革,开设《中国革命史》《辩证唯物论》等课程,参照抗大精神确定“团结、紧张、质朴、活泼”的八字校训,成功引入红色教育元素。新疆学院从一所仅有百人的旧式学塾,发展成为培养出阿巴索夫等革命中坚力量的进步摇篮,成为具有革命精神的新式学府,产生了深远影响。

中国共产党人开展的教育实践活动取得了具有历史性意义的成就:全疆学校数量由153所增加至2463所;学生人数从7162人增加到27.1万人。这一举措不仅使超过30%的文盲得以消除,更播撒下革命的种子,80%接受培训的青年后来成为建设新中国的中坚力量。各级学校成为传播科学文化知识、宣传抗日救亡理念、普及马列主义思想、培育革命力量的重要场所。中国共产党在新疆开展的教育实践活动,为多民族地区构建现代化教育体系提供了具有开创性的范例。

在宣传领域,共产党人主导的工作极为积极活跃。于新闻战线而言,共产党人主导的《新疆日报》成为核心宣传阵地,大量刊载《论持久战》《新民主主义论》等中共领导人的著作,及时报道八路军战绩以及国际反法西斯动态,发行量每日达2万余份。共产党人还借助《反帝战线》《新疆青年》《新芒月刊》《新疆妇女》等刊物宣传马列主义、宣传共产党的主张、宣传抗日思想。在文艺领域,歌咏、话剧等抗日宣传形式成效斐然。赵丹等人组建的新疆实验剧团排演《战斗》等抗战剧目,《抗日战歌》《黄河大合唱》等革命歌曲在天山南北广泛传唱,《故乡》《突击》《血祭九一八》等反映抗战的剧目成功上演。1939年4月成立的新疆文化协会,由沈雁冰(茅盾)担任委员长,1941年3月起,新疆文化协会改组后隶属于反帝会文化部,仍由共产党人领导,有力地巩固了抗战宣传阵地。

在共产党人和进步文化人士的全力推动下,新疆的抗日救亡文化运动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宏大态势,范围广泛、持续时间长久、活动规模庞大。这场声势浩大的文化总动员,成功地将抗日烽火中蕴含的爱国热情转化为实际行动,极大地宣传、教育和鼓舞了全疆各族人民,为争取全国抗日战争的最终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抗日战争期间,身处新疆的共产党人在极为复杂的环境中,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中央的正确方针,积极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以及党的主张,广泛开展抗日救国活动,为抗日战争和新疆建设培养了众多各方面的人才,保障了西北国际交通线的畅通无阻,有力地支援了全国的抗战事业。这不仅为新疆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更成为全国抗战的坚实支撑。1942 年,盛世才暴露其反动本质,背叛革命,大肆迫害共产党人,“反帝会”停止活动。然而,盛世才的屠刀未能扑灭中国共产党人在新疆燃起的革命烈火,共产党人为新疆抗战所作出的巨大贡献,不可磨灭。

古道新生:战时新疆国际交通线的历史贡献

新疆地处连接中国内地与中亚地区的枢纽位置,自古代起便是中国重要的对外物资运输通道,尤其是在丝绸之路的历史演进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抗日战争时期,这条饱经历史沧桑的古道承担起运输战略物资、保障抗战大局的重要使命。全面抗战阶段,中国国内生产力无法满足战争的实际需求,迫切需要从国外大量进口物资。随着沿海及西南地区的国际交通线相继被日军截断,新疆逐渐成为中国接收国际援华物资的核心通道,其交通线在抗战中的战略地位日益显著。新疆的国际交通网络以公路和航空运输为主,构建起连接苏联、印度与中国内地的运输干线。

在全面抗战前期,经由新疆运往中国内地的外国物资主要源自苏联。因对日本北上入侵的忧虑,苏联在全面抗战初期加大了对中国抗战的支持力度。1937年8月21日,中苏两国正式签订《中苏互不侵犯条约》。为提升中国抵御日本侵略的能力,苏联于1938年至1940年期间向中国提供了3笔易货信贷,贷款总额达2.5亿美元,中国实际使用金额约为1.73亿美元。这些贷款被用于采购苏联的各类物资,特别是军事装备,中国以农矿产品予以偿还。这些贷款成为中国在全面抗战初期所获为数不多的可直接用于购买军火的资金。依靠这笔贷款,中国购置了大量苏联武器装备,其中超过90%是通过新疆的国际交通线运往中国内地的。

抗战时期,新疆的对外交通主要依赖公路和航空两条线路。新疆通往苏联的公路线起始于星星峡,途经哈密、迪化、乌苏,最终抵达霍尔果斯,沿途设置了11个接待站点。1937年7月,迪伊(迪化—伊宁)、迪哈(迪化—哈密)公路通车后,成为物资运输的主要干线,苏联援华物资主要通过此线路持续不断地输入中国。1939年5月,新疆公路局召开全疆公路会议,制定了巩固国际交通线的方案,新建及整修公路3423公里,架设桥梁2439座。此外,为保障物资运输的顺畅,新疆地方政府动员了约5000匹骡马、3500头骆驼、2000辆大车参与运输,并在极端恶劣的环境下对道路进行抢修。与此同时,中苏航空线也同步发展,1939年建成了从阿拉木图至哈密的航空线路。阿拉木图至哈密航线开通后,从重庆到莫斯科仅需5天,全程实行联航,极大地加强了两国之间的联系,提升了新疆国际交通线的运输能力。抗战初期,大批援华歼击机、轰炸机由苏联飞行员驾驶,直接编队,从苏联中亚阿拉木图出发,途经新疆伊宁、乌苏、迪化、奇台、哈密,加油后再经甘肃省的酒泉、张掖、武威,最终抵达兰州、西安、重庆、武汉等地,投入抗战。伊宁、迪化、哈密等5个航空站的设立,保障了苏联援华飞机与人员的转运。

自1937年7月抗日战争全面爆发,至1938年夏季,在仅仅一年的时间内,新疆向抗战前线输送了逾6万吨的各类物资。从1937年10月至1939年9月,苏联援华的大量武器装备均经新疆运抵中国内地抗日前线。至1940年12月底,苏联再度提供150架战斗机、100架轰炸机及3000门火炮等军用物资,同样经由新疆运往中国内地。

中国政府为偿还苏联的易货信贷,将大批农矿产品运送至苏联。据统计,1938年至1944年期间,中国政府对苏出口商品包括:钨、锡、汞、锑、锌、铋、桐油、羊毛、生丝、毛、茶叶、生皮等。这些回运物资同样通过新疆国际交通线进行运输。

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本帝国主义占领了东南亚大片领土,切断了中国西南的国际运输线。中国与英国协商之后,决定开辟翻越喀喇昆仑山脉通往新疆叶城的驿运线路。1944年10月15日,首趟运送抗战物资回国的驮队出发了,55天后,这只特殊的马队终于运回了第一批抗战物资。据粗略统计,仅这一次运输,人畜伤亡率超过百分之十。以后第二批,第三批均沿线转运。据统计,通过昆仑山古驿道先后运进物资有:汽车轮胎4444套、军需署布匹782包、经济部装油袋588件、电讯总局呢料63捆5850件,另有汽车零件和医疗器械等。

抗战时期,通过新疆输入内地的物资,极大地缓解了前线物资匮乏的困境,增强了军队的战斗力,为抗战的最终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尽管运输过程艰难,但每一份物资都承载着全国人民的希望与坚持,彰显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精神。

后方根基:新疆作为抗战大后方的坚实支撑

地处抗战大后方的新疆,在抗日战争这一艰难困苦的历史时期,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倾尽全力为支援前线作战作出了重大贡献,不仅彰显了新疆在全国抗战中的重要地位,也体现了新疆人民与全国同胞同仇敌忾、共赴国难的精神风貌。

抗日战争期间,新疆各族人民积极响应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倡议,在新疆民众反帝联合会、新疆民众抗日救国后援会等群众团体的组织下,秉持“抗战高于一切”“一切为了抗日胜利”的观念,持续、广泛且深入地开展了群众性抗日募捐活动。募捐活动的规模以及募集款物的总量在全国均位居前列。这场自1936年12月起持续至1944年1月的爱国支援运动,涵盖了献金运动、寒衣运动、文化劳军运动、鞋袜劳军运动、认购同盟公债献机运动、献马运动等多种形式,为抗战最前线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物质支持与精神激励。

募捐活动在全疆各地广泛开展,其间涌现出诸多令人动容的事迹。阿克苏有一位维吾尔族妇女捐出了极为珍贵的27个元宝。迪化的少数民族同胞中,有人将心爱的和田挂毯、绸缎华服送至献金台,更有年逾古稀的老太太,满含热泪地当场摘下自己的金耳环,郑重地予以捐献。绥来县哈萨克族孀妇嘉义克在募捐现场慷慨捐出重达50两的银元宝,被誉为“妇女楷模”。乌什县7名维吾尔族帽子工匠自发组成合作社,将一年营业利润的5%(折合大洋384.84元)全部捐作抗战资金。喀什一位维吾尔族老妇将亲手一穗一穗捡拾的一袋小麦送上献金台,倾其所有支援抗战。这些感人场景,生动展现了新疆各族人民同仇敌忾、团结一心,保卫祖国、誓夺抗战全面胜利的坚定信念与无畏决心,彰显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在新疆抗日捐献活动中,“献机运动”值得着重提及。早在1938年,反帝会便利用募集所得的新疆币24.1亿两,购置了10架新式战斗机,并郑重地将其命名为“新疆号”,随后送往抗日前线。1943年,随着国际反法西斯战争形势逐渐向好,以及中国抗日战争进入反攻阶段,新疆又响应“一县一机”运动。按照当时价格计算,新疆献机达134架之多,超额完成献机任务。

除为抗战进行捐款捐物之外,新疆因处于后方的战略位置,为抗战培育了军事力量,充当了抗战的战略基地。

1937年5月1日,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左支队400余名指战员成功突破重重包围,抵达星星峡。经中共中央代表陈云协调,该队伍进驻迪化,并整编为“新兵营”。在陈云、邓发、陈潭秋三位党代表的领导下,此队伍以“建设多兵种军事技术学校”为指导纲领,充分借助盛世才军官学校的教员、设备以及所聘请的苏联教官,培养现代化军事技术骨干。

在具体的训练阶段,考虑到指战员普遍文化水平较低的实际状况,首先开设分层次的语文、算术及政治理论课程。当时师资很缺乏,陈云、滕代远都亲自教文化课,半年内,90%的学员掌握了两千汉字与四则运算,同时完成战场日语培训。同时,“新兵营”开展多兵种协同作战训练,67名学员在新疆汽车局学习汽车驾驶与修理技术,50人学习装甲车技术,1937年冬至1938年秋,四大队全体指战员开始学习炮兵技术。“新兵营”开办两期无线电班,毕业后一部分被派回延安,另一部分被派往新疆各地和国际交通沿线,做电信联系和情报收集工作。此外,航空力量的训练也是重点。1938年3月,从延安与“新兵营”精选43人进入新疆航空队,开展航空飞行训练。吕黎平率领25名飞行学员历经三个阶段的训练,累计飞行280小时,创下96%的毕业率纪录。严振刚带领18名机械学员系统掌握飞机维护技术。新兵营中的航空学员直接参与了新疆国际运输的保障工作。

1939年11月,中共中央作出决定,除航空队学员之外,在新疆接受训练的所有学员均返回延安。截至1940年,新兵营向延安输送360名技术骨干,这些人员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首支机械化部队的核心力量。航空队全体党员被软禁,最终于1946年经张治中营救返回延安,成为新中国空军的重要力量。

“新兵营”由此成为中国共产党首个多兵种军事技术学校,其所培养的各类人才日后成长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各特种兵的骨干。其多兵种协同培养模式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历史范例,彰显了中国共产党在民族存亡的关键时期以远见卓识开辟军事人才培养新维度的战略智慧。

此外,在1937年至1941年期间,中国共产党于新疆开展统战工作的这5年,新疆成为支援延安抗战的重要基地之一。彼时,陕甘宁边区遭受日伪及国民党顽固势力的围攻与封锁,物资供应面临极大困境。为此,由共产党实际领导的新疆反帝会发起多次捐赠物资活动,并通过新疆购置转运武器军火、电讯器材、医药纸张、机器设备以及生活用品。

新疆亦承担起接待并保护往返于中国共产党抗日根据地与苏联之间领导干部的重要职责。抗日战争期间,常有领导干部前往莫斯科参加各类会议、参与各类活动。在长期革命进程中,部分同志积劳成疾,需前往苏联接受治疗,此时,新疆成为延安与莫斯科之间便利的通道。此外,新疆对一批伤、病、残战士以及老、幼军属进行了妥善安置。

抗日战争时期,新疆成为众多流离失所、无所依托的内地难民的安置地。1933年3月5日,第一批返回中国的东北抗日义勇军,自塔城的巴克图边卡回到了祖国,这些不屈服于强寇的抗日英雄们,受到了新疆各族人民的热烈欢迎。截至1944年底,迁移到新疆的难民灾民共计11300户,近10万人,他们大都被安置在北疆各县农村。

新疆于抗日战争时期所书写的波澜壮阔的历史篇章,早已突破地理屏障的物理限制,升华成中华民族精神版图上熠熠生辉且不朽的坐标。在民族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新疆凭借广袤疆域,毅然担当起支援全国抗战的重任,由多元融合的各民族共同筑起坚不可摧的精神防线。这份以声声驼铃、辛勤劳作与坚定信仰绘就的优异答卷,为抗战的最终胜利提供了坚实的物质支持与有力的人才保障。在那艰苦卓绝、困难重重的峥嵘岁月里,新疆各族人民怀着对祖国的赤诚热爱与无限忠诚,不惧艰难险阻,奋勇拼搏前行,在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波澜壮阔历史进程中,用汗水与鲜血谱写了一篇篇感人至深、不可磨灭的壮丽史诗,永远镌刻在中华民族的历史记忆之中。这段厚重的历史深刻表明,新疆始终是祖国领土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新疆各族人民始终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忠诚可靠的优秀成员。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这段历经血与火淬炼的宝贵历史,将继续照亮我们的前行之路,彰显团结一心、不懈奋斗的永恒力量。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疫苗接种实现“预防优于治疗” (来源:黑龙江日报)转自:黑龙江日报 随着我省进入持续高温的“三伏天”,部分中老年人及慢性病...
地头变课堂面对面传授技术 (来源:黑龙江日报)转自:黑龙江日报 为进一步提高田间管理水平,北大荒农业股份青龙山分公司在...
中国长城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黑... (来源:黑龙江日报)转自:黑龙江日报 债务企业名称:龙江县福山永杂粮市场有限责任公司 ...
首都机场临空区上半年营收超17...   本报记者 孟紫薇 通讯员 张凯欣  规模以上企业达562家,同比增长10.4%;营业收入1737...
旅途添新意 北京火车站成“会客... (来源:千龙网)候车旅客在北京站二层第八候车室南端弧形落地窗前休息今年暑运已过半,不少来京的细心旅客...
什么怪物让民主党议员集体“跑路...   距2026年11月美国国会中期选举尚有一年多时间,共和、民主两党均已盯上了“选区重新划分”这一“...
夏日送清凉 用关怀抵御高温“烤... (来源:天津日报)转自:天津日报  近日,驻津央企中国铁建大桥局上海G15公路项目部组织开展“夏日送...
标准化引领高质量发展   ■ 韩 昱  如果说标准是科学技术和实践经验的总结,那么标准化就是推动经济社会进步的关键力量。这...
又见银行理财子公司参与IPO网...   本报记者 熊 悦  继光大理财后,第二家参与首次公开发行股票(IPO)网下打新的银行理财子公司浮...
消息人士称特朗普计划最早下周与... 当地时间8月6日,据《纽约时报》报道,两位知情人士透露,美国总统特朗普告知欧洲领导人,他计划最早于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