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妇女报)
转自:中国妇女报
好不容易等到暑假,小晨却躺在口腔医院等待拔智齿……当拔智齿手术变得比补牙还常见,我们不禁要问:智齿这么麻烦,人类进化时为什么不直接把它淘汰掉?
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却激起了跨越百万年的人类进化的涟漪。在人类进化的长河中,智齿曾是完美设计的典范。
考古学家在距今180万年前的能人化石中发现了完整的第三磨牙序列,这些牙齿与颌骨配合得天衣无缝。早期人类的饮食谱系里,生肉、硬壳坚果和纤维粗粝的植物根茎占据主流,宽大的下颌骨为牙齿提供了宽敞的“宿舍”。旧石器时代人类的咀嚼力是现代人的3倍,智齿在这样高强度的工作环境中堪称“模范员工”。
后来,随着烹饪技术的普及和食物精细化,人类颌骨在最近1万年间缩小了20%~30%,这个剧烈变化在进化尺度上堪称瞬间突变。就像原本住四居室的家庭突然搬进单身公寓,智齿成了无处安置的“房客”,现代人颌骨空间不足的比例已攀升至65%以上。
事实上,进化时钟的齿轮转动总是慢于文明进程。自智齿开始“惹麻烦”至今,人类仅经历了400余代繁衍,进化机制还来不及按下删除键。
不过,这些叛逆的牙齿,偶尔也会展现出温情的一面。约15%的人群的智齿能与其他牙齿和谐共处,约35%的人终生不会萌发智齿,这个比例在持续缓慢上升。
更令人惊奇的是,智齿牙髓中含有丰富的干细胞,科研人员已成功将其转化为神经细胞。这些发现让智齿从单纯的麻烦制造者变身为潜在的生物资源库,也算进化留给人类的意外之礼。
智齿见证着人类从茹毛饮血到珍馐美馔的饮食革命,记录着文明进步与身体演化的微妙博弈!
下一篇:“水中猎手”空降佛山专灭蚊子幼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