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新华日报)
□ 陈立民
经过两周的“漫长”等待,“苏超”第八轮赛事如约而至。8月2日晚,镇江队vs南通队的最终比分定格在0比3。南通队在前七轮中连战连捷、六战全胜;镇江队首轮战胜扬州队后,就迎来六连败,这场比赛对手强弱分明,看起来“毫无悬念”。但在比赛中,镇江队一次单刀、一次门柱、一次头球,虽然遗憾未能进球,也让现场观众热血沸腾。
竞技体育的魅力,很大程度源自它的不可预测性。没有太大悬念的比赛,是否就会魅力大减?“苏超”给出了不一样的答案——线上门票开售2分钟就被抢光,创下920万峰值流量;球场座无虚席,每场比赛都吸引了2万—3万观众现场观看;直播间的弹幕如烟花般炸裂,“第二现场”的欢呼声此起彼伏。虽然江苏这两天不少地方有雨,但人心的温度却如烈日般炽热。
回望“苏超”前几轮比赛,热度一直居高不下。开赛仅两轮,13支以江苏各城市命名的业余球队与世界顶级足球俱乐部拜仁慕尼黑同时出现在足球新闻里;又过了两轮,世界顶级足球赛事欧洲冠军联赛的“御用”赞助商喜力啤酒的广告牌出现在赛场;在足球专业软件里刷“苏超”积分榜的人,居然比刷同期举办的世俱杯积分榜的人还多……还有眼尖的网友发现,“苏超”连“担架队”都有了赞助商。可以说,开赛以来,“苏超”一直“燃”,一直“热”,一直“火”。
“苏超”毕竟不是职业赛事,胜负常常缺乏“悬念”,观众为何对“苏超”依然如此热爱?答案藏在赛场内外那些“非竞技”的瞬间——外卖员的滑铲,教师的远射,电工的头球……这些并不符合“专业美学”的画面,却因真实而动人。516名球员中,65%来自各行各业,16岁学生与40岁程序员同场竞技。观众不是在看一场“胜负剧本”,而是在看普通人将藏在内心的热血于球场上毫无保留地倾泻。没有明星光环,没有巨额奖金,球员们抛却人情世故与功利算计,只为胸前的城市名字而战。牵动观众的,不仅是比赛的进程和结果,更是对“平凡人追梦”的动容。
人们热爱“苏超”,因为“苏超”的纯粹和本真,更因为“苏超”映射出的自己。没有悬念的比赛,为何依然牵动人心?当镇江队在比赛最后一刻仍然全力拼抢时,人们看到的不是“败者”的狼狈,而是无数普通人“拼到最后一秒”的生命姿态。没有悬念的比赛,恰恰因为剥去了胜负的外壳,情感共鸣更能击中人心。球员们脱下工装换上球衣,不是为了就此改写职业命运,而是要让平凡生活因热爱而闪光。观众席上,有人为一记绝杀欢呼,也有人为一个失误加油,那些不够快的速度、不够精湛的技术,让观众看到了加班后仍去夜跑的自己、修改方案到凌晨的坚持,以及那些被生活摩擦却依然还在的棱角。
终场哨响,胜负已定。胜败之外,有永不散场的热爱,有永远跃动的热血。没有悬念的比赛之所以牵动人心,是因为“苏超”让我们看到了足球最动人的模样:它是生活的棱镜,是梦想的载体,更是平凡人对美好世界的深情告白。在这片滚烫的土地上,没有什么“王者”与“败将”,只有无数普通人共同谱写的永远高亢的热爱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