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汽车集团,这家有着117家分子公司,通过“香格里拉”、“北斗天枢”、“海纳百川”前瞻性战略布局,站在了新能源时代前沿的车企。近日,随着全新领导班子的组建,这家以自主创新为核心竞争力的车企正式升级为新央企—中国长安汽车集团。
当下,中国长安汽车与原有的2个汽车央企形成三足鼎立之势,普通人或许只看到了新央企这个身份,然而在这个身份之下,中国长安汽车更是有着进入全新时代的新使命和新征程。在一轮又一轮的价格战、爆款依赖症、技术/配置堆叠式竞争的大环境下,过去那种以规模、以速度取胜的模式,亟需找到一个新的发展样本,而中国长安汽车,就是这个全新的起点。
换言之,如果说原来的两家央企承载的是中国汽车工业从起步到高速发展的使命的话,那么,中国长安汽车的成立则必然承担着全新时期的国家战略和历史使命。在如今中国品牌取得新能源、智能化、国际化等全球瞩目的成绩下,新使命已经呼之欲出:即以国家、央企为主导,进一步加强中国汽车产业的全球竞争力,让汽车行业成为高质量发展、科技突破、出海全球的支柱力量。这正如中国长安汽车的战略目标:打造具备全球竞争力、拥有自主核心技术的一流汽车集团。
不止新央企身份,更是产业破壁
在聊中国长安汽车的意义之前,先得聊过去的长安汽车,它强不强?答案是:其在成为新央企之前,就已经是中国汽车品牌里的顶梁柱!这就如开头所说,能够在以国产品牌为主力,摆脱合资依赖症的前提下,今年上半年累计销量超135.5万,这样的成绩已经无需多言。
那么在之前二级央企序列的状态下,中国长安汽车就已经成为了整个自主品牌当中的头部,“香格里拉”、“北斗天枢”、“海纳百川”三大计划也已开花结果,让中国长安汽车在新能源、智能化等领域也走到了时代的前沿。那么成为新央企之后,结果就只能是强上加强。这就如朱华荣在中国长安汽车成立后感叹到的那样:“过去长安拥有的资源太少,现在突然发现有了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感觉,新集团面临的这片天地太广大了,我在这里看到了满满的机会。”也就是说,从战略决策、资源分配,再到具体的研发、制造、资金、人才等等,中国长安汽车不仅能进一步实现它的技术进化,更能真正意义上开启体系创新、价值重构和全球视野,从之前规模时代的领先者,到成为高质量时代的引领者。
体现在具体的行动上,中国长安汽车预计到2030年前将会在研发方面累计投入超过1000亿元、招募不低于500名行业顶尖专家,同时以全域AI为驱动,构建“1+4”超级技术体系,并在2030年产销规模争取奋斗500万辆,努力奋进全球汽车品牌前十。
全新领导格局,让新长安发挥央企优势
站在新的起点,中国长安汽车首先确立了全新的领导格局。因为眼下复杂而瞬息万变的行业格局,既需要有丰富的经验、对行业规律的深刻理解作为发展定力,也需要对技术、生产、产品定义和市场需求饱含创新力。
于是,以朱华荣(1965年生)为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赵非(1974年生)为党委副书记、董事、总经理提名人选;谭本宏(1975年生)为党委副书记、董事;贾立山(1970年生)、邓威(1971年生)、邓跃明(1975年生)、蒲星川(1971年生)为党委常委、副总经理提名人选;王锟(1975年生)为党委常委、提名总会计师人选的领导班子形成了。
那么当中国汽车产业到了要再次转型的临界点,面对破除内卷、走向盈利、新能源如何摆脱补贴依赖、走向完全的市场化、又如何真正高效整合资源集中攻坚智能化等具体问题。中国长安汽车已经做好了充足的准备,因为在成为央企之前,中国长安汽车其实就已经形成了一套高质量的发展路径。
比如,以前国产品牌普遍依赖爆款车型来拉动短期的销量提升,很难打造出“车坛常青树”,更难像海外品牌那样通过品牌矩阵、通过真正的核心技术优势让用户形成反向依赖,甚至很多人还指出国产品牌缺乏定力,很多车卖个三五年就彻底改名、停产。而中国长安汽车,不仅在燃油领域打造了CS、逸动系列等“国产常青树”,阿维塔、深蓝汽车和长安启源也在新能源领域构建了稳定互补的产品矩阵,今年上半年,中国长安汽车的新能源销量达45.2万辆,同比增长49.1%;海外销量29.9万辆,同比增长5.1%。
而在这种长期主义、技术突围的不断驱动下,中国长安汽车的新能源业务也实现了从研发投入到规模效应再到盈利改善的新闭环。这意味着长安模式,正让中国新能源摆脱补贴依赖,走向完全的市场自驱。那么当中国长安汽车成立之后,借助着更好的制度优势和资源支持,也借助着全新的领导班子,中国长安汽车必然会进一步放大这种高质量的正向循环,“数智驱动”的核心战略,也能让智能驾驶、AI、云计算、大数据、固态电池,乃至是飞行汽车、人形机器人等具体的“新型生产力”快速、高水准的落地。
“海纳百川”,才是新央企、新长安的终极目标
除了更好的内循环,赢下全球市场已经成为了中国汽车高质量发展的终极目标。对此,“海纳百川”战略已经让过去的长安完成了出口、海外市场的阶段性跃迁;而中国长安汽车的成立,不仅将通过“新能源+智能化”加速成为具有全球竞争力、也会将“海纳百川”全球化战略进行纵深推进,打造拥有自主核心技术的世界一流汽车集团。
而如果把汽车出海分为三个阶段的话,对于第一阶段的海外建厂和市场拓展,中国长安汽车在泰国罗勇的工厂已经正式投产,长安汽车品牌的欧洲发布会也已经在德国成功举办;并于亚美尼亚、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菲律宾开设了新的旗舰店。至此,中国长安汽车已成功布局欧洲、东南亚、中东非、中南美、欧亚五大区域的海外市场。
第二阶段,就是从最基础的建厂、渠道拓展,转化为真正的全球化、本土化研发。对此中国长安汽车不仅不断提升它对不同车型、不同市场、不同法规适配效率,产品思维真正进入了“为全球而生”的阶段,智驾平台、AIEV端到端系统、天枢大模型,以及深蓝、阿维塔搭载的具体高阶驾驶辅助系统等智能化生态,也已经成为了中国长安汽车区别于其他海外竞争对手的关键差异点。
而第三阶段,汽车出海就得从单纯的产品、技术输出,转变为价值和文化的传播。关于这一点,中国长安汽车不仅通过中国品牌自带的性价比优势赢得了海外消费者的初步认可;品牌建设上也更加注重科技、功能与生活方式的具体结合,而不在是单纯的参数和配置堆砌,让“情绪价值”同步落地,也给海外市场带去了零部件、金融、物流,以及摩托车等整个产业链和服务生态。
此外,除了企业本身的硬实力,中国品牌以往出海也往往因为其他因素而制约。但成为央企之后,中国长安汽车也获得了政策,以及跨行业、跨区域的资源整合能力。换言之,其在继续以全球化思维努力造车的同时,“体制红利”也赋予了它更强的战略资源动员能力。
新的体系力,还给中国长安汽车带来了新思维。那就是除了汽车本身,从前面已经提到的人形机器人、具身智能、AI、Robotaxi、智能物流等新产业,到个性化、全方位的服务。新长安也要构建全生态的新盈利模式。那么回到破除内卷、走向盈利等具体问题上,新长安瞄准的新征程,不仅是朱华荣看到的广阔天地,新长安也会身先士卒,给全行业带来新的满满契机。
写在最后:
中国长安汽车的成立,用中国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的话说,就是打造一个让国家放心、让社会各界满意、让广大投资者和员工喜爱的“五新长安”。这意味着,除了一直以来作为自主顶梁柱打造的出色产品和技术,中国长安汽车也要利用它的“央企红利”,及它更广阔的视野和全新的战略,在企业管理、造车/卖车战略、智能化/新能源发展、海外市场、生态盈利等方方面面走出一条全新道路,真正打造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一流汽车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