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委员履职故事]让民族文化“活”在当下
创始人
2025-08-01 06:31:56
0

转自:贵州日报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敖子棋

“民族非遗不只是博物馆里的标本。”7月30日,在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列席代表座谈会上,全国人大代表、贵州布依垚文化发展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李利说:“让布依族文化‘活态传承’是我们的目标。”

“这个纹样在布依族文化里象征着吉祥,我们以此设计了年轻人喜欢的民族服饰和文创产品。”李利展示着手机里的民族刺绣纹样数据库,古老纹样与现代设计碰撞出的新火花跃然眼前。

“传统文化要破圈,需要插上科技的翅膀。”李利牵头建立了黔西南州晴隆县布依族、彝族、苗族传统民族刺绣纹样数据库,带领绣娘对纹样进行二次创作。目前,该数据库已收录100余个民族刺绣纹样。

文化因开放而更加繁荣,李利主动将数据库与各大平台共享,让全国的设计师们都能安心调用纹样素材,用于创作服饰、家居、文创等产品,推动贵州本土民族美学走向更大平台。

大山里,这些承载着民族记忆的纹样也化作生动的教材。自2022年以来,李利主持开展35场扎染、蜡染等非遗手工艺进校园活动,让3500多名学生成了“小小传承人”。

“我们希望能有更多的资金扶持和政策支持。”李利建议,相关部门加大民族文化“活态传承”工作力度,加强企业扶持,并进一步培育文化新质生产力,为民族文化企业提供精准支持。

当精美纹样跳动在孩子们传承学习的指尖上,流淌在设计师创作新品的笔尖下,绽放在游客定格的镜头里,正如李利所说:“这是布依族写给大地的情书,是山野间最动人的诗行。”而这样的“活态传承”,也真正让民族文化“活”在了当下,走进了现代生活。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光明文化周末:洞庭湖畔 老街焕... 【摄影打卡地】  撰文/摄影:汪皓  湖南岳阳,襟带万里长江,怀抱浩瀚洞庭,素有“湘北门户”“鱼米之...
一面锦旗背后的民生答卷 (来源:沈阳日报)转自:沈阳日报  7月28日,沈北新区马刚街道办事处迎来了一位特殊的客人——湾道村...
南非借助同位素技术打击非法盗猎...   新华社开普敦8月1日电(记者王晓梅、王雷)南非金山大学8月1日发表声明说,该校参与的南非“犀牛同...
没有悬念的比赛,依然牵动人心 (来源:新华日报) □ 陈立民 经过两周的“漫长”等待,“苏超”第八轮赛事如约而至。8...
多个“新高”“第一”“首次”彰... (来源:新华日报) □ 本报记者 王梦然 在全球经济形势复杂多变、外部环境挑战重重的背...
“苏超”第八轮今迎三场对决 (来源:新华日报) 连云港vs泰州 盐城vs常州 宿迁vs无锡 今晚,“苏...
新民市“肩并肩”服务109家企... (来源:沈阳日报)转自:沈阳日报  本报讯(沈阳日报、沈报全媒体记者张晶 实习生余晓霈)记者7月31...
不止有冷空气,更有烟火气 (来源:黑龙江日报)转自:黑龙江日报 □新华社记者 张玥 金津秀 丁非白 “得列(俄语...
“港地联动”共建世界一流港口 (来源:新华日报) 本报讯 (记者 周晶) 8月1日,扬州市人民政府与江苏省港口集团签署战略...
龙江玉米“黄金链”加速链向国际... (来源:黑龙江日报)转自:黑龙江日报 □本报记者 付宇 从售价低廉的原粮到身价倍增的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