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产业向“新”跃进
创始人
2025-08-01 04:50:51
0
碳纤维自动化包装车间。西宁经济开发区管委会供图游客在黄金海拔2200青藏高原康养中心使用AI就诊仪。城北区委宣传部供图

本报记者 李延平

成功吸引燧原科技、阿里云、新华三、中科曙光等头部企业落户,实现绿色标注与算电协同双突破;推动铝产业向“新”升级、向“绿”提质;先进锂电池产线建设、冬虫夏草菌丝口服液等项目开工建设……年中回望,青海凭借充盈的清洁能源、得天独厚的冷凉气候,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加快产业“四地”建设,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塑造更多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青海省统计局上半年经济运行情况显示: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增长10.9%,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增幅达46.9%。高技术制造业中,医药制造业增长6.3%;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投资增幅达17.5%。透过这组数字,可以看到青海正以高技术服务业为牵引、战略性产业为支撑、高端制造业为突破,努力走出一条新质生产力发展路径,加速助力国家清洁能源产业高地建设。

向“新”而行,

技术跃迁重塑产业未来

4月18日,位于西宁(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青海省首个绿电智算融合示范工程——中国联通与天合光能共同打造的三江源绿电智算融合示范微电网项目全容量并网成功。这一模式不仅为青海省“绿电驱动绿算”战略提供了实践样本,更为全球智算中心绿色化转型提供了创新方案。

该项目创新采用“风光储充+算力中心”协同模式,将光伏、风电、储能等清洁能源系统与算力基础设施直接耦合。数据显示,微电网模式可使电费成本降低约50%,整体运营成本减少15%,同时实现能源效率与经济效益双提升,为高耗能算力基础设施的低碳转型提供了可复制经验。

创新是新质生产力的核心驱动力。在产业转型升级中,青海省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建设未来产业,优化升级重点产业链供应链,推动传统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西宁(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积极响应国家“东数西算”战略,依托丰富的清洁能源优势,锚定绿色算力新坐标,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主线,创新推动“算力+标注”联合招商模式,成功吸引燧原科技、阿里云、新华三、中科曙光等头部企业落户,实现绿色标注与算电协同双突破。

青海时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投资10亿元实施的动力锂电池产线技改及扩能项目,将通过对现有生产线的改造升级,进一步提升生产效率与产品质量;青海玉锦智算、汇智智算两家科技公司的绿色算力项目,计划购置服务器、交换机等设备建设基础设施,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创新,助力构建绿色算力产业生态;青海海源绿能铝业有限公司的30台高能耗电解槽节能改造项目,预计可降低系列平均电耗约36kwh/t,显著增强企业节能减排能力……

项目签约、项目开工、项目投产、产线升级……当一个又一个具有发展潜力的项目落地,青海深刻把握当前清洁能源发展大势,立足独特资源禀赋和产业比较优势,把高原资源能源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的竞争优势、产业优势,用新质生产力点燃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向“数”而融,

数据要素激活价值引擎

正值汛期,为全面提升青海自然灾害监测预警系统整体性能,充分释放行业专业优势与应急部门统筹效能,青海省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省应急厅牵头组织气象、水利、自然资源、住建、交通、通信管理、民政等部门,启动自然灾害监测预警数据深度对接专项行动。

专项行动以“责任到岗、路线清晰、时限明确、挂图作战”为准则,着力构建全域覆盖、多源融合、高效联动的监测预警体系。数据对接则聚焦提升全省自然灾害监测预警系统的“感知精度、响应速度、研判准度”三大核心性能,通过整合有关行业部门数据,实现多维度信息“一网汇聚”,破解以往“信息孤岛”“标准不一”的难题,推动各类监测预警数据从“分散存储”向“集中赋能”转变,让系统的风险感知能力和预判能力更加全面精准。

此次数据对接是提升全省防汛减灾新质生产力的关键举措,更是推动监测预警数据从“可用”向“好用”“管用”升级的重要路径,为高效防范应对汛期各类自然灾害筑牢技术根基,为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算力作为新质生产力,是支撑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关键“底座”,是激活数据要素潜能、驱动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推动数字政府建设的全新引擎,更是助力实现“弯道超车”的“助燃剂”。

随着数字经济及拉面产业数据开发运营基地的启动,化隆回族自治县将以数据要素为驱动,立足拉面产业优势,积极推动数字产业化与产业数字化深度融合,助力拉面产业由“经验驱动”向“数字驱动”全面转型升级。这是青海拉面产业在“数据赋能、智能引领”过程中迈出的坚实一步,更是贯彻落实“1+2+N”绿色算力基地产业布局的具体实践。

对青海而言,立足充沛优质的清洁能源资源,以绿色算力为引领,发展具有青海特色的新质生产力,是青海融入全球人工智能发展浪潮,贯彻落实“数字中国”建设、“东数西算”战略、助力“双碳”目标实现的有效路径,也是青海以新质生产力推动资源能源禀赋转化为产业优势的关键举措。

逐“绿”而兴,

践行双碳共筑生态高地

黄金海拔2200青藏高原康养中心坐落于北川青唐城康养避暑小镇,依据吴天一院士“引高为健、变害为利、因地为宝、养护结合”的高原康养理论,融中藏医精妙技艺,借创新运营模式,成就集康养与多元体验于一体的综合性胜地。

“这是一台中医四诊仪,通俗地说就是AI就诊仪。通过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革新传统诊疗模式,大幅提升效率与精准度。”医疗部负责人崔冀浩一边介绍一边操作仪器。“请将下巴放在指定区域”“伸出左手”“伸出右手”游客根据中医四诊仪的提示一步步进行身体评估,从舌象、脉象、面象、体质四个维度给出检查结果,医生再结合望闻问切,制定符合个人体质的康养方案。

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青海创新利用生态自然资源,大力发展绿色经济,推动产业与绿色低碳深度融合,从而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相统一。

从城西区文亭巷社区配送爱心餐食至山水佳苑小区,最快2分钟即可送达;从城西区彭家寨社区医院取药,送往刘家寨卫生院也只需要几分钟……5月23日,西宁市城西区政府与青海联通共同举办低空经济领域合作发布会,现场双方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发布低空经济应用平台,进行爱心餐饮配送、社区居民送药、交通治理等场景的首飞。

低空经济作为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代表,已成为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培育发展新动能的重要引擎。此次政企携手通过强化技术研发、拓展场景应用、构建产业生态,为打造青海省现代服务业核心区、生活消费中心及国际生态旅游服务区注入强劲动能。

放眼青海,在制造业,新质生产力体现为智能工厂与生产自动化;在农业,精准种植和智慧农场代表着新质生产力;在服务业,AI就诊仪和低空经济成为新质生产力的体现;在能源领域,新质生产力有力推动了清洁能源和储能技术的突破……随着新质生产力的深入发展,青海正加速形成以绿色低碳为底色、以科技创新为驱动的现代产业体系。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疫苗接种实现“预防优于治疗” (来源:黑龙江日报)转自:黑龙江日报 随着我省进入持续高温的“三伏天”,部分中老年人及慢性病...
地头变课堂面对面传授技术 (来源:黑龙江日报)转自:黑龙江日报 为进一步提高田间管理水平,北大荒农业股份青龙山分公司在...
中国长城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黑... (来源:黑龙江日报)转自:黑龙江日报 债务企业名称:龙江县福山永杂粮市场有限责任公司 ...
首都机场临空区上半年营收超17...   本报记者 孟紫薇 通讯员 张凯欣  规模以上企业达562家,同比增长10.4%;营业收入1737...
旅途添新意 北京火车站成“会客... (来源:千龙网)候车旅客在北京站二层第八候车室南端弧形落地窗前休息今年暑运已过半,不少来京的细心旅客...
什么怪物让民主党议员集体“跑路...   距2026年11月美国国会中期选举尚有一年多时间,共和、民主两党均已盯上了“选区重新划分”这一“...
夏日送清凉 用关怀抵御高温“烤... (来源:天津日报)转自:天津日报  近日,驻津央企中国铁建大桥局上海G15公路项目部组织开展“夏日送...
标准化引领高质量发展   ■ 韩 昱  如果说标准是科学技术和实践经验的总结,那么标准化就是推动经济社会进步的关键力量。这...
又见银行理财子公司参与IPO网...   本报记者 熊 悦  继光大理财后,第二家参与首次公开发行股票(IPO)网下打新的银行理财子公司浮...
消息人士称特朗普计划最早下周与... 当地时间8月6日,据《纽约时报》报道,两位知情人士透露,美国总统特朗普告知欧洲领导人,他计划最早于下...